劉三姐的傳說

劉三姐的傳說

劉三姐的傳說為廣西壯 族地區壯族民間傳說。有“歌仙”之譽。 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 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 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

基本信息

正文

壯族民間傳說。又稱劉三妹的傳說。廣泛流傳於廣西壯族地區,作品異文甚多。桂西宜山地區傳說:宜山下梘河邊中梘村,有一姓劉女子,乳名善花,排行第三,因名劉三姐。三姐系黃鶯投胎,聰明伶俐,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三姐對歌,無能勝者。澗村守米碾青年李示田,勤勞樸實,要求向三姐學歌。莫村財主莫仁懷,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覓來廣東水客三人與三姐對歌,為三姐所敗。此時,李示田已學得一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仁懷又污以有傷風化,處處刁難,最後砍斷葡萄藤,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飄至柳州,與李示田在柳州鯉魚峰對歌,連唱三天三夜,飄然逸去。後又在桂林七星岩對歌,連唱七天七夜,變為一對黃鶯飛去。廣西貴縣、恭城、扶綏等縣的劉三姐傳說,與宜山傳說在情節上大同小異。歷代文人學士如清代王士禛、陸次雲、閔敘等,在其著作中,都曾將民間口傳的劉三姐傳說加以筆錄和附會,撰成比較固定的文字流傳。廣西的《潯州府志》、《宜山縣誌》、《蒼梧縣誌》等,亦有不少關於劉三姐傳說的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民間發掘出的資料更多。這些文獻和新發現的資料說明,劉三姐傳說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過壯族人民不斷地加工、豐富,故事情節由簡到繁,日臻完善。這一傳說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思想、願望和創作才能。
劉三姐傳說,又是中國南方區域性傳說之一。在廣東、廣西乃至湖南、雲南、貴州的苗、瑤、布依、仫佬、漢等民族中均有同類故事流傳,但這一傳說與當地風物及歌唱習俗結合後便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劉三姐傳說對中國南方各民族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研究,頗具參考價值。深受民眾喜愛的歌舞劇《劉三姐》及同名影片即取材於這一傳說。

配圖

劉三姐的傳說 劉三姐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