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黨

剁手黨

剁手黨,專指沉溺於網路購物的人群,以女生居多。這些人每日遊蕩於各大購物網站,興致勃勃地搜尋、比價、秒拍、購物。周而復始,樂此不疲。結果往往是看似貨比三家精打細算,實際上買回了大量沒有實用價值的物品,造成大量時間、金錢的浪費。這類人自己在冷靜之後也會意識到問題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衝動,但購物癮一犯即把決心忘得一乾二淨,故而得名。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誌發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剁手黨排第八。

基本信息

詞語起源

據考證,最早的剁手黨應為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中的北丐大俠洪七公,此人是位食神級的美食家。洪大俠應該視武學如生命,可要是遇到美食,那就連命都不要了。終於有一次因為貪吃誤事,鑄成了大錯。自己痛定思痛,一發狠剁掉自己右手食指發誓要悔改。結果誓也發了,手指也剁了,對美食的追求仍然是一如既往孜孜不倦

雖然洪七公剁手指是為了對美食的追求,但移用形容狂熱購物黨應亦為合適,故洪七公應被算作是最早的剁手黨。

成因分析

剁手黨剁手黨

在心理學上,“剁手黨”這一表現可稱為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Buying)。強迫性購物是一種功能紊亂的消費行為,這類人群失去了對購物行為的控制,持續過度地購物。在日常生活中,強迫性購物者一方面拚命地想購物,另一方面又為自己衝動的購物行為感到後悔失望,從而更強烈地繼續購物。一般他們在購物前會有很不快樂的緊張壓力,購物時這種壓力會得到瞬間發泄,心情會變得舒暢、輕鬆和愉悅,但事後又會感到苦惱和後悔。他們在購物上的開支往往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和預算,給自己和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強迫性購物者大多數承受著情緒障礙的折磨,他們渴望減少無法控制的購物行為的頻率。

在美國精神病治療協會的診斷手冊DSM-IV-TR中,將強迫性購物歸結為“衝動控制障礙”(DisordersofImpulseControl)的一種。雖然對這一症狀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可歸納出以下特徵:

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在購物時,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購買的必要性;

習慣通過購物的方式去安慰自己、獎勵自己,以獲得滿足;

與購物情境相關的刺激就很容易產生無法控制的購買慾望;

在自己的真實花銷上跟親人朋友撒謊;

很多購買的東西幾乎都沒有用過;

每次買完以後內心都有後悔、內疚等痛苦的體驗,但依然還是無法停止購物行為;

因購物問題造成人際關係、社會生活方面的不良影響。

其中,強迫性購物必須具備三個核心特徵:

①無法抵抗的購買衝動;

②個人對購物行為失去控制,無法停下來;

③持續性的購物行為已經對人際關係、社會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嚴重損害。

強迫性購物似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行為。很多數據都顯示,強迫性購物者常常伴有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酒精依賴、抑鬱、強迫症等問題。這說明,購物跟進食、飲酒、強迫行為、情緒低落一樣,都是表面的症狀,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沒有被處理。

在過去,人們對成癮有兩個常見的認識。一個是認為毒品、酒精或者那些讓人上癮的物質本身是邪惡的,它們讓人失去理智,無法擺脫。而購物也一樣,很多人會認為是因為商家的各種“引誘”和“轟炸”,以及整個社會消費主義風氣橫行,導致人們“買買買”;另一個認識會認為是那些上癮的人本身意志不夠堅定或者過於貪婪,經不起誘惑,因此很多成癮治療都帶有懲罰性的意味,切斷成癮者獲得那些成癮物質的來源,甚至將他們隔離起來進行教育。

而科學家曾經用老鼠做過一個關於成癮的研究,這個實驗打破了我們以往對成癮的認識。實驗中,科學家將一隻老鼠關在籠子裡,放了兩瓶水,一瓶水裡邊有古柯鹼,一瓶是普通的清水。老鼠喝了一點清水,也喝了一點有古柯鹼的水,然後覺得古柯鹼的水好像讓它感覺更好,於是它就不斷地去喝帶有古柯鹼的水,一段時間之後它因藥物過量而死亡。這個證據跟人們以往的認識相一致。

但是幾十年後有個加拿大的科學家設計了另外一個實驗,同樣也是用這種老鼠,用這樣的籠子,只不過籠子裡不只是一隻老鼠,而是一大群老鼠,而且他還在籠子裡為老鼠設計了一個遊樂園,有各種各樣老鼠喜歡玩的東西在裡面。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老鼠在裡面一起玩得很歡樂,幾乎沒有老鼠會去喝帶有有古柯鹼的水。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人成癮?

當我們把老鼠世界改變為人類世界,當人們處於社會關係之中,並且有各種娛樂生活可供選擇時,原來讓我們成癮的東西似乎就失去了魔力。

所以新的觀點認為,並不是藥物或行為本身蘊含的東西讓人成癮,而是這個人所處的環境讓人成癮。孤獨、無價值感、不被認可、抑鬱等等,都會讓人通過成癮性的物質和行為去尋求安慰。強迫性購物也是如此。

等級劃分

自我救贖自我救贖

按照對購物剁手黨的狂熱不同,一般被分為以下六個等級:

500元以下:勤儉持家型;

500~5000元:普通青年型;

5000~1萬元:鋪張浪費型;

1~3萬元:剁手型;

3~5萬元:應該被拉出去槍斃型;

5萬元以上:槍斃10分鐘都不為過份。

實驗驗證

並非每個人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購物狂。有項實驗清楚地解釋了大腦的“叫停機制”:研究人員給了26位志願者一些錢,並向他們展示了包括歌帝梵朱古力和《哈利·波特》叢書在內的多種商品。功能磁共振成像掃瞄器發現,他們的腦部反應有其順序:當他們看到心儀物品時,深藏在大腦中央的伏隔核功能區便興奮起來,而另一個功能區腦島也會同時開始運轉,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敗興,整個過程中,如果有太多血液流經腦島,就會令大腦認為這樁買賣不合算,從而放棄下手。

不過,千萬別高興得太早!耶魯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授阿恩斯頓認為,如果多巴胺分泌過量,大腦就會聽任伏隔核肆意妄為。[3]

如何避免

對於強迫性購物這一現象,需要去了解購物者本身的處境和內心世界。通過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對購物的依賴。以下是幾種需要關注的心理狀況。

他們是否缺乏被認可?

強迫性購物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對自我價值和身份的追求。那些自尊水平較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己距離“理想自我”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同,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事與願違。因此,可以嘗試為他們創造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環境,及時地肯定他們的成長和貢獻,讓他們慢慢提升自我的價值感,感受到來自他人和社會的認可。

他們是否孤獨不快樂?

孤獨是成癮行為的有力催化劑。關係是人類畢生追求的東西,當人們無法通過跟其他人建立關係來獲得滿足時,便只能轉向物質,與物質建立關係。所以強迫性購物在那些深居簡出、很少跟人打交道的“御宅族”的身上十分常見,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也常常通過購物來填滿孤獨感。因此對於強迫性購物者,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幫助他們融入群體,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他們是否焦慮擔憂?

在壓力和應激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焦慮、緊張甚至憤怒的情緒無法通過恰當的渠道得以表達,人們有時便會通過買東西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釋放壓力,安慰自己。但購物的暫時緩解作用消退後,那些情緒並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而原來讓人焦慮的來源也依然無法逃避,於是有部分人就陷入了購物狂熱與焦慮自責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對於這部分強迫性購物者,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對負性情緒的識別和處理能力,通過運動、與朋友的傾訴等積極的方式緩解自己的焦慮;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去面對和處理眼前的壓力事件。

選購建議

5類產品網上慎購

1、內衣、鞋子。看上去漂亮,但尺寸完全不合適,或穿著不舒服。很多漂亮的內衣質量並不好,穿幾天一下水就走形了。

2、保健品、中成藥、藥妝等。如曾有一款中藥類的去眼睛下方脂肪粒的眼膏,配小藥丸吃,用了半個月根本沒效果,還拉肚子,最後不得不丟掉。廠家卻辯稱,這是個人體質不同所致,中藥材質要長期用才見效。

3、大牌包。大牌包包最好不要在網上代購,一方面是因為仿品做工都很真,專賣店也不會提供鑒真服務,另一方面是因為代購也省不了多少錢。

4、特價折扣商品。如按箱、件購買的便宜貨,商家一般要求不退換。結果買回來後發現根本用不完,只好眼睜睜看著過期。還有些拿回來就發現破損、污濁。

5、滿額免郵產品。曾有網友在“滿288元免郵”的誘惑下,每次為了省10元郵費,都會消費到288元以上,結果買了一大堆用不著的東西。

5類產品網上宜購

1、機票、門票、酒店。在網上訂選擇面大,折扣返現多。遇到活動,訂機票還可以送住宿,為公司節省開支。曾有公司組織香港旅遊,從過關巴士到迪士尼門票、酒店住宿全都是在淘寶上一手搞定的,賣家還贈送當地通話卡,大家都非常滿意。

2、特色餐飲。當地特色餐飲很多爆滿,在網上提前預訂,不僅可以解決訂不到位的後顧之憂,還有機會參加團購享受優惠。

3、生活、辦公用品。網上樣式多,比價又方便,送貨上門,比很多實體店買起來還划算。

4、電器。一款韓國原裝進口蒸臉機,價格為1200元。一般只有美容院才有,消費一次就是好幾百。而購買後在家裡蒸,幾次就把錢省回來了。吹風、豆漿機等小型家電,網上牌子又多,價格也比商場便宜。

5、家裝材料(軟裝、硬裝)。裝修房子,在網上選購全套家具、燈具、五金件、洗浴用品往往價格公道。據悉是,花6800元訂到一套實木浴室櫃,某知名實體家具城同款卻要15000多元。

現實事件

剁手黨剁手黨

事發大約是22日晚23點左右,一輛私家車開進醫院,一位男子下車匆忙挽扶著一位滿手是血的女子直奔急診室。值班醫生上前一看,也嚇了一跳——女子的左手大拇指在指甲處,被利器所斷,只剩下一點皮還連著。

隨後,醫生便給該女子進行了接指手術,整個手術大約進行兩三個小時。幸運的是,由於送醫及時,該女子的左手大拇指總算是給保住了。醫院的專家表示,雖然張女士的斷指終於被接上了,但肯定有一些後遺症。“大拇指是十指中最最重要的一隻手指,占十指功能的70%以上,所以在工傷認定中,一旦大拇指受傷致殘,一般被認定的等級就會是最高的。”

知情人告訴記者,斷指的張女士是一位80後,聽其口音,應該是來自蘇北,和丈夫在吳中區工作和居住,有一個二歲大的女兒。“兩個人看上去,都很斯文,應該是大學畢業後來蘇州工作的,從著裝上,估計兩個都是企業里的白領。”

張女士的丈夫向知情者抱怨說,張女士平時花錢一直比較大手大腳。工作之後,她也和很多上班女白領一樣,成了網購熱衷者。平時下班後,沒事就上網團購。對此,張女士的丈夫一直有點不滿,但也僅僅是發點小牢騷,並沒有過多干涉。剛過去的雙十一節,張女士共購進了上萬元物品。

22日吃完晚飯後,張女士又跟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淘起寶貝來了,完全不顧及正在哭鬧的女兒,孩子的哭鬧聲讓隔壁房間的張女士的丈夫很不耐煩,抱怨妻子熱衷網購、不顧孩子,並聲稱要把家裡的網線給拔了,再也不讓妻子網購。受不了丈夫的呵斥,張女士和丈夫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

由於是吵到氣頭上,張女士的丈夫一衝動,就對張女士說,下次再讓我看見你上網買東西,看見一次,我就砍斷你手指一次!誰知,張女士一下子就犯了糊塗,聲稱不用丈夫收拾,自己來砍手指。

隨後,張女士真的衝進廚房拿起菜刀,手起刀落,一刀砍向了自己左手,將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砍斷了。丈夫見狀,趕忙將張女士送醫。

事後,張女士的丈夫很後悔,不過對於妻子的網購行為,他還是不能認同。

知情人告訴記者,聽張女士的丈夫說,他們家裡除了蔬菜和柴米油鹽外,其他東西包括日常用品,幾乎都是從網上購買來的。連女人用的衛生棉也要網購,而且一買就是幾大包,幾個月都用不完。可是很多東西買來之後,要么是閒置,要么就是過期,連他們女兒幾歲之後的衣服,現在都已經網購好了。

對於丈夫的“吐槽”,張女士覺得很“委屈”,稱自己平時上班很忙,根本擠不出多少時間上街去幫家裡添置東西,如果是上網買東西,就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再說,從網上買東西,要比商場裡的便宜很多。

當然,對於斷指一事,張女士也很後悔,稱是自己太衝動了。不過,她依舊堅持認為,網購是正確之舉,今後她還是會繼續進行網購的,只是會有所節制,不會再大手大腳。

治療方法

刪購物APP

手機每天陪伴大家十幾個小時,如果安裝了大量購物APP,那么隨時可能打開購物,一不留神就會下單購物。所以,把某寶、某東、某店等APP刪掉,眼不見,心裡淨,還不剁手。

別搶紅包別領券

紅包、優惠券以往還是在電商的主頁搶,如今已經殺進了朋友圈和社交網路,如果忍不住搶了紅包,到促銷狂歡的時候,心裡總痒痒,要買點什麼。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紅包、優惠券,這樣就能減少誘惑。

退訂會員簡訊和郵件

不少電商都會定期向用戶傳送優惠郵件和簡訊,比如“親,優惠大大滴,快來買”,或者“會員專享,送您一張20元的優惠券”,各種誘惑撲面而來,為的就是激起你的購物慾望。剁手黨最好退訂這些優惠信息。

把信用卡交出來

其實細究起來,剁手黨狂買東西的一個罪魁就是信用卡。刷卡的消費方式往往不心疼。尤其誇張的是,某些剁手黨資深“黨員”一年花在網購上的錢多達幾十萬。一個好的方式是把信用卡交給信任的人,最好把網銀也註銷掉。先把財路斷了,自己的手也就老實了。

能退貨就退貨

不小心買了很多東西,不想要怎么辦?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除了特殊商品外,網購商品在到貨之日起7日內無理由退貨。有了法律的支持,退貨就容易多了。當然還有“差評”這一大招,多數店主還是很怕顧客給差評的,大不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相信退貨並不是什麼難題。

賣二手貨

如果買了很多東西,又發現沒用,那么賣二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電商開通了二手頻道,或者有專門的二手交易網站,不過賣二手的話,商品自然就貶值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少買不必要的東西吧。

面“貨”思過

這招說白了就是噁心自己。把網購來的物品堆在電腦前,特別是買完又覺得用不上的,是不是有種想剁手的衝動?是不是悔恨不已?買這么多無用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繞小區三圈了?可以分給同事人人一件了?面對淘來的寶貝進行深刻,能從根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畢竟,精神層面的治療才是治本之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