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播分離

制播分離的概念最早起源於英國,來自於英文Commission,原意是指電視播出機構將部分節目委託給獨立製片人或獨立製片公司來製作。客群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體制下,廣播電視精品節目少,整體節目水平長時間在較低水平上重複運轉,所以迫切需要廣開渠道,拓寬節目生產平台,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即實施制播分離來生產豐富多彩的節目。

簡介

美國有幾大電視網,自己製作、生產節目。然而,到了70年代,電視網對電視節目的製作與播放被視為帶有壟斷的性質,判定它們退出娛樂節目的製作,而只能從事新聞節目的製作。它們所需要的娛樂類節目可以向其他的節目製作公司購買,這就是所謂的制播分離。

涵義

制播分離”的原義是“委託製作”

制播分離的概念來自於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於英國,原意是指電視播出機構將部分節目委託給獨立製片人或獨立製片公司來製作。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制播分離”一詞被業內廣泛引用,但由於翻譯的原因,有人將“制播分離”理解為電視製作機構和電視播出機構相剝離,並由此派生出實施“制播分離”的種種構想。事實上,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制播分離的先例。

歷史沿革

1982年,隨著英國第四頻道的出現,委託製片制度開始建立。電視公司使用獨立節目製作公司製作的節目可以降低成本,並能增加節目的多樣性。1986年,匹考克調查委員會就英國廣播公司的財政問題提出了報告,在報告中建議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電視委員會增加使用委託獨立製片人製作的節目。

1990年廣播法要求所有第三頻道、第四頻道、第五頻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託獨立製片人的節目數量不少於播出總量的25%。1996年廣播法還就數字地面電視播出做出規定,使用委託製作的數位元組目不得少於數字播出總量的10%。通過委託製作部分節目,電視台在眾多節目公司的節目中比較容易得到價格相對便宜且質量較好的節目。買方市場的出現也使電視台在短期內受益。從長遠看,眾多的節目公司經過優勝劣汰的市場過程,湧現出一批較著名的節目公司,成為資金雄厚、技術強勁的企業實體,這對英國廣播電視的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美國的節目體制與英國有些不同。它的娛樂性節目基本上是通過買賣進行的商業市場行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的電視台並沒有實行完全的制播分離。例如,人們所熟知的四大台,即ABC、CBC、NBC、FOX,它們的新聞節目都是通過自製來完成的,而且即便是娛樂性的節目運作,也需經過嚴格的節目審查。在提供娛樂節目的眾多公司中,比較著名的有維阿柯姆(Viacom)、時代華納(TimeWarner)、迪士尼(Disney)、新聞集團(Newscorp)、維萬迪(vendi/Seagram)、發現頻道(Discovery)等。國家電視播出機構在保證掌握宣傳權的前提下,將部分非新聞節目的生產製作交由電視製作機構製作的管理體制。

美國電視節目的供應來源有三類:

1電視網製作的節目:主要生產新聞和與之相關的節目。

2電視節目的辛迪加:相當於一個節目庫,節目儲存與流通的商業運作中心。

3地方製作的節目:主要是當地新聞與信息。

制播分離,是近年來廣電媒體內部機制改革中備受熱議的一個話題,被期望成解決廣播電視存在問題的靈丹妙藥。在我國市場化的背景下,制和播是否在形式上分開並不重要,關鍵是引進競爭機制,把領導說了算變成市場說了算。這才是“制播分離”改革的精髓。

廣播電視的核心業務是節目的製作和播出。制播分離是廣播電視核心業務的重大變革,也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還是廣播電視跨區域發展的前提條件。將節目製作與廣告經營剝離出來成立公司,就可以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公司化運作。

必要性 

制播分離,是近年來我國廣電媒體內部機制改革中備受熱議的一個話題。廣播電視的核心業務是節目的製作和播出。在我國市場化的背景下,電視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競爭機制,制播分離模式將體制改革交給市場這個公平的“裁判”去解決,觀眾會利用手中掌握的遙控器去選擇他們喜歡的頻道和欄目,比如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制播分離是廣播電視核心業務的重大變革,也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還是廣播電視跨區域發展的前提條件,將節目製作與廣告經營剝離出來成立公司,就可以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公司化運作。從電視節目生產的特點上看,電視節目屬於不可以大批量生產的,而是有針對性的、依靠人的腦力勞動和協作勞動來完成的。電視節目的完成是一個小組共同努力的結果,但絕非個人力量的簡單疊加。這不像生產一輛車、一台電腦,可以有圖紙對照,電視節目反映的是變動的世界,在節目的創作過程中,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相當多。這意味著它不能進行“流水線”式的組裝生產,也不能採取一般企業的生產管理制度,而只能採用被實踐證明有效的“電視製片人制”。其實這是一種項目經理制,即是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生產管理制度。正如我國台灣學者徐鉅昌所說:“一個節目的生產,並不是機械式的工作,不能夠用‘模子’大批的生產,而是智慧的創造成果。而且每一天的每一個節目,都需要不斷的創造。”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台本身不可能擁有如此龐大的創造性力量和管理力量,而必須藉助社會製作公司,按照制播分離的模式從事節目運作。否則,必然造成節目內容的貧乏與形式單一,從而失去觀眾。

制播合一是和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以及簡單的節目再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它在組織調動各生產環節進行重大宣傳報導、節目的統籌規劃和導向把關、安全播出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廣播電視長期施行采、編、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節目由自己生產自己播出,缺乏競爭機制,創新能力匱乏,編播人員隊伍繁雜臃腫,個別員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幾個節目或辦一台晚會,這種制播合一、吃大鍋飯式的運行機制嚴重限制了節目的發展和資源配置,造成了電台電視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的推行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群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越來越高。制播合一體制下,廣播電視精品節目少,整體節目水平長時間在較低水平上重複運轉,所以迫切需要廣開渠道,拓寬節目生產平台,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即實施制播分離來生產豐富多彩的節目。可見制播分離有兩大意義:第一推動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聚集社會力量為觀眾生產豐富精彩的節目。

作用及影響

制播分離是在培育我國廣播電視之外的節目內容生產產業,使之逐步成熟壯大,形成產業鏈。

制播分離是廣播電視產業化的標誌,必然給資本市場帶來眾多較高回報的投資機會,促進資本和產權的整合,也必將促進節目交易市場的繁榮和興旺。

制播分離意味著電台電視台全台的運作轉移到以市場為中心,廣播電視媒體將會通過體制創新和市場的力量整合資源,不斷發展壯大,贏得與國外傳媒抗衡的實力。

原則

1、黨性原則

廣播電視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不能變。制播分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宣傳的進一步提高與擴大,要處理好宣傳與經營的關係,堅持以宣傳為事業發展的中心。

2、自願互利原則。

制播分離具有其客觀必然性,因此要堅持自願原則,切忌用行政手段實現聯合,自願聯合能調動聯合者的積極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制播分離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分配勢必成為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因此,實現互利是基礎、是條件,這是制播分離的一項重要原則。

3、公平原則。

公平不是平均,而是按照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各成員所作出的貢獻大小,實現真正的公平。因此,在制播分離時必須依據國家政策和組建集團的規定、法令,確定聯繫紐帶和利益分配原則及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4、統分結合的原則。

正確認識“管理統一”與“運行靈活”的關係,大權集中,小權下放。

該統的要毫不手軟地堅決統起來,該分的要切實到位地分下去,促使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良性互動,形成既有合力又具活力的發展與競爭格局。

5、循序漸進的原則。

選擇制播分離的形式,要受生產力水平和經營發展規模、資本積聚和集中程度、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條件的制約。不講條件是否具備,不看基礎是否牢固,一味貪大,盲目制播分離,只會遲滯廣電行業的產業化進程。目前,上海、湖南等地正在運作的廣電集團,都是在當地廣電事業已是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系統內部企業化管理達到相當程度基礎上的必然選擇,但就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廣電系統的經濟實力與內部改革遠未到位,企業化管理水平相距甚遠,基本條件都不具備,制播分離顯然為時過早。因此,從推進企業化管理入手提高電台、電視台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深化內部各項改革增強經營創收能力,經過資金的積累和實力的積聚,適時制播分離組建集團,這是一條循序漸進、順乎規律的必由之路。

制播分離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也開始了一些所謂“制播分離”的嘗試。由於翻譯的原因,有人將“制播分離”理解為將電視製作機構和播出機構相剝離,認為電視台只管播出,而不製作節目,節目全部交由社會上的公司製作——這樣的理解是有失偏頗的。事實上,英美等國的節目製作公司(或獨立製片人)與節目的播出機構是有著隸屬關係的。如英國ITC在全國的15家獨立製片公司都是由ITC投資建立的。美國的節目製作公司中也都有各個節目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因此,獨立製片制度首先在資本上就不是獨立的,而“節目製作多樣化”的提法更能夠正確反映“制播分離”的原意。

供應來源

美國電視節目的供應來源有三類:
1 電視網製作的節目:主要生產新聞和與之相關的節目。
2 電視節目的辛迪加:相當於一個節目庫,節目儲存與流通的商業運作中心。
3 地方製作的節目:主要是當地新聞與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