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資

利用外資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以借款和引進投資的形式吸收和利用一部分國外資金,來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濟活動。

利用外資

正文

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以借款和引進投資的形式吸收和利用一部分國外資金,來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濟活動。
必要性 世界近代史證明,當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發展本國經濟所需要的全部資金、技術和資源。任何國家為了加速本國經濟的發展,都必須與他國互通有無,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社會主義國家也不例外。由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一般是在具有中等發展水平或經濟落後的國家裡取得勝利並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新生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經濟會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這些國家為了儘快恢復和發展本國經濟,必須解決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積累本國資金的同時,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國外的資金。在社會主義體系與資本主義體系同時並存、世界經濟與科學技術已經高度發展的當代,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逐步趕上並超過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就更加需要利用外資,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作用 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畫經濟。它可以根據各個不同時期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有計畫、有步驟地利用外資,並注意防止利用外資的某些副作用。從社會主義國家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來看,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外資,一般可以發揮以下作用:①補充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加速國民經濟的發展;②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管理知識和經驗,培養國內科技人才,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③加速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礎工業的建設和落後地區、部門的開發,克服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④促進新興工業部門的建立與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改善;⑤促進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和出口貿易的增長;⑥擴大勞動就業,增加國民收入。
利用外資的方式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利用外資方式逐步實現了多元化。
吸收國外直接投資,主要有:①引進外資企業(外商獨資),即吸收外國資本到國內來開辦企業,如20年代中期列寧曾倡導創辦的租讓制企業。②舉辦合營企業,即與外國投資者在本國境內共同開辦企業。這類企業在中國又分為合資經營企業與合作經營企業兩種。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都舉辦了合資經營企業。③合作經營項目,即與國外投資者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而共同從事的一種經濟活動,各方按照契約規定分享經營成果(產品或收益分配)。如與國外合作者舉辦的“合作生產”,即利用雙方的設備、技術共同生產或裝配某項產品並以產品分成或分享收益。④合作開發自然資源,即出讓本國部分自然資源,吸引外國資本進行開發,雙方按照契約規定進行產品分成或分享收益。如中國和外國的海上石油合作開發即是。⑤補償貿易,即由外商提供技術、設備,由本國提供廠房或場地,共同從事某項產品的生產,並按照契約規定的數量、價格、交貨期及其他條件,以產品償還外商所提供的技術、設備價值利息
借用國外貸款 主要有:①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如世界銀行貸款、聯合國所屬機構的各種基金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等。主要用於支援特定項目的建設和中小企業改造,彌補國際收支逆差。②外國政府貸款,即外國政府為支援某些特定項目的建設所提供的有息(一般為中長期、中低利)、無息優惠貸款。③出口信貸,即外國政府為扶植出口貿易而發放的信貸。它包括買方信貸與賣方信貸兩種。買方信貸是直接提供給買方國家用於購買該國出口商品的;賣方信貸是提供給該國出口商,用於擴展以延期付款方式成交的出口貿易的。④民間銀行貸款,包括銀團貸款、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等。其中銀團貸款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由一家銀行牽頭,向其他銀行組成銀團聯合承貸的貸款。有些國家往往將政府優惠貸款與銀團貸款捆在一起貸出。⑤發行債券或股票,即通過發行各種債券和股票,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

利用外資的措施和要求

1.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拒絕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條件;
2.儘量爭取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貸款,特別是條件比較優惠的貸款;
3.必須從本國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4.改善投資環境,採取多種形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5.吸引來的外資要充分利用,保證重點建設,提高經濟效益;
6.建立嚴格的借用外債責任制度,建立外債償還基金,確保按期還債。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