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鎮[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

利民鎮[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昔日綸城重鎮滄桑地,今日文化經濟騰飛處。虞城縣利民鎮這座千年古鎮,改革開放30年來,在改革春風吹拂下,這個歷史古鎮得到了國家、省、市、縣領導的關注,這裡飛速的發展凝聚著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全鎮上下拼搏創業,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豫東大地一顆鄉鎮明珠。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鎮政府辦公樓鎮政府辦公樓

利民鎮位於虞城縣北端,地處豫魯皖三省結合部,轄33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總面積66平方公里,5.1萬人,5.6萬畝耕地。北枕黃河故道大堤,隔河與山東單縣相望,南臨“310”國道,203省道、利張、利劉等公路在鎮域內縱橫交錯,加上村村通公路網,交通便利,自古就有“豫東門戶”之稱。

這裡既有平坦肥沃的萬畝良田,又有綿延8公里的故道大堤;既有規劃一新的新城開發區,又有全國聞名的科迪集團;既有富有現代化氣息的高樓別位於護城河旁墅,又有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2000年,利民鎮被列為“商丘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商丘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2004年,被河南省綜治委評為“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5年10月,利民鎮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鄉鎮”。

歷史文化

利民鎮位於虞城縣北部,黃河故道大堤南岸,豫魯交界處。鎮域面積66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
利民鎮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鎮,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這裡既有平坦肥沃的萬畝良田,又有綿延8公里的故道大堤;既有規劃一新的新城開發區,又有全國聞名的科迪集團;既有富有現代化氣息的高樓別墅,又有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據史料記載,舜之子商均封於此,建立古虞國,建都綸城(今利民鎮)。後到夏禹第六代,奸臣篡位,少康避難到有虞氏(即虞國),隱姓埋名改稱杜康。他先後做了牧正(管畜牧的小官)、庖正(管膳食的小官),並發明了簸箕、掃帚和秫酒,被後人尊稱為“造酒的鼻祖”。後來,少康以此為根據地,帶領兵馬殺了篡臣,恢復了夏朝統治,成為“中興”的明主。秦統一六國後,這裡被編為虞縣,歸屬碭郡。虞縣之名,由此開始。此後,這裡為歷代縣府所在地。西臨空桐、夢渚兩澤,有“水鄉澤國”之稱,是政治、文化、商貿中心。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虞國故城被黃河水淹沒。 現在的利民鎮老城是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重建的縣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面積約2平方公里。初築土城,牆高5米,設4門,東曰“賓陽”,南曰“薰風”,北曰“拱辰”,西曰“望汴”,4門都建有高大的城門樓。嘉靖十年(1531年),縣治遷於此。崇禎八年(1635年),范良彥、楊春育捐資將土牆改築磚牆;明清兩代,又對城牆多次修繕。

護城河外有護城堤,周長5公里,堤高約7米,堤上原有魯班廟火神廟玉皇廟三教堂、山西會館等建築。4關堤口有土城門,門外有石牌壇。城東南隅有總排水溝,名水門閣。老城環城有護城河,面積1.2平方公里,深4米左右。河內高處原有地藏庵觀音閣泰山廟歇馬亭等建築。城內中間為大隅首,有4條大街及書院胡同、道院胡同、陳胡同等小巷。城內有舊式樓房70多座,還有9閣10牌坊。新中國成立後,城牆、城門逐漸被拆除。

史載舜之子商均封於此,建立古虞國,建都綸城(今利民鎮)。自秦以來,為歷代縣府所在地,1954年穀(熟)虞(城)兩縣合併前為虞城縣城所在地。1949年利民鎮稱城關區。1954年,縣城遷馬牧集後,改稱今名,隸屬利民(區)鄉,1981年3月,恢復縣轄鎮建制。利民鄉即現利民鎮新鎮區,原為虞城縣城關區,鄉政府駐利民鎮。1949年為第一區,1958年成立利民人民公社,1981年3月分出利民鎮,1983年改為利民鄉。2001年4月,原利民鎮、利民鄉合併建立新的利民鎮。

經濟發展

河南省虞城縣利民鎮五里堂村河南省虞城縣利民鎮五里堂村

利民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使利民鎮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了全市鄉鎮的前列。2008年利民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6億元,農業總產值完成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60元,用電量5200萬度。綜合實力連年位居虞城縣前列。被評為商丘市十強鄉鎮、市工業經濟運行先進單位、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市小城鎮建設優勝單位、市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鄉鎮、市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市依法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省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五好”鄉鎮黨委、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民主法制示範村”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鄉鎮、省道德規範進萬家先進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單位、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國文明鎮。2009年1月,利民鎮再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鎮”。

工業發展

利民鎮堅持“工業立鎮、民營富鎮、科技強鎮、人才興鎮”戰略,強工優農,造城活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擴張工業規模,壯大經濟總量,積極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包裝製造兩大產業聚集區,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速凍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全省最大的乳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薺菜種植加工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利民工業園區。目前,工業園區已發展工業企業68家,形成了乳品加工、食品生產、包裝製造、生物工程、畜牧養殖、速凍食品六大支柱產業,實現了工業、農業相互支持、相互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科迪集團是一家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集工、科、農、牧、商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性食品企業集團,公司現有員工8000餘人,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省糧食轉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省重點畜牧養殖及乳品加工基地。公司擁有十多家生產企業和商貿企業,擁有乳製品、速凍食品、麵製品、罐頭食品、優質奶牛胚胎等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其中,科迪湯圓、科迪水餃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科迪系列速食麵獲“國家免檢產品”,科迪液體奶獲“河南名牌產品”。科迪面產銷量列全國中檔面市場前列;速凍蔬菜產銷量居全國榜首;罐頭產品出口連續12年居河南省第一位;科迪乳品在中原地區市場占有率居第一位,表現出較強的發展態勢;奶牛胚胎的產業化、規模化、工廠化生產居全國第一位。“科迪”品牌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食品品牌。在科迪集團公司帶動下,利民鎮工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虞城縣佳譽包裝公司、虞城縣佳惠包裝公司、虞城縣東震紙業公司、商丘通寶食品公司、虞城縣盛源食品公司、虞城縣易樂速凍食品公司、虞城縣綠環速凍食品公司、虞城縣科達食品公司、虞城縣興科食品公司、河南益民食品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業相繼成立並不斷發展壯大,表現出極強的發展態勢。

農業發展

利民鎮利民鎮

在做大做強工業的同時,利民鎮牢固樹立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以工促農,工農共贏”的發展方針,依托科迪集團公司,通過“龍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拉長農業產業鏈條,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了工農互補、合作共贏。
多年來,利民鎮一直致力於做“三農”文章,通過“龍頭+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4萬頭的奶牛養殖基地、4萬畝的甜玉米種植基地、1萬畝的薺菜種植基地、5萬畝的優質小麥種植基地,把農民同市場、同龍頭企業緊密聯繫起來,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在為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材料的同時,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1萬餘人,提高了農業資源的附加值和市場化程度,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使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走出了一條種、養、加結合和工農一體化的道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聚集區。兩年來,完成農產品產量90餘萬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出口創匯600多萬美元。

和諧文化

自2005年10月利民鎮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以來,為了確保利民鎮順利通過中央文明委“全國文明鎮”的驗收,市縣兩級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縣宣傳文化部門抽出近10名骨幹力量幫助指導創建工作,在縣委宣傳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利民鎮全體乾群備受鼓舞,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到創業熱潮中,推動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人民生活富裕,社會治安穩定,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在全鎮33個行政村成立了精神文明創建領導小組,認真開展了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的創建活動,發動民眾廣泛參與,堅持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五好家庭戶”等評選活動。在鎮直單位和中國小校積極開展了文明站所、文明校園的創建活動。2008年,利民鎮舉全鎮之力深入開展了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鎮全體乾群發揚勇於爭先、敢於勝利的拼搏精神,緊密團結、風雨同舟的團隊精神,不怕吃苦、連續奮戰的奉獻精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創建工作方案嚴密,操作有序,精工細作,做到了亮點工程出特色,整體工程出形象。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以考評組99分的高分順利通過復驗。2009年1月,利民鎮再次被命名為全市唯一的“全國文明鎮”。
和諧社會一片樂土,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發揮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作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加強基層綜治組織建設,深入開展民警駐村工作,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為核心,以社會大局穩定為目標,以抓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建設”、“基層創安模式化管理”、“組建專職治安巡邏隊”等為載體,強化嚴打整治,落實群防群治,積極開展普法、民調、幫教等工作,提高了全鎮整體打、防、控、管能力,構建了全鎮大綜治格局。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全體幹部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主動傾聽農民疾苦,解決社會矛盾,真心真意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認真實施低保救助、大病救助制度,擴大五保覆蓋率,提高五保集中供養率,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30%,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公共事業

教育事業

家電下鄉家電下鄉

利民鎮現有兩所中學、二十七所國小,共有中國小在校生9758名,教職工590名。近年來,利民鎮逐步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改革教學制使全鎮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三年來,投資近360萬元建成現代化30班規模教學樓兩棟,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特別是2004年暑假期間,有7所國小改造建設成樓房,改善了辦學條件。2005年10月份省“九”驗收團對利民鎮驗收評估達標,2005年9月投資160萬元建設了綸城中學綜合教學樓及教師家屬樓兩座,投資45萬元建設了利民鎮中心國小。目前,全鎮中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

醫療事業

利民鎮現有衛生院二處,位於老鎮區西關,占地17.8畝,擁有病床28張,醫護人員62人,配備有200X光機、腦電地形圖、心電圖、進口B超機等醫療設備;鎮衛生院,位於利民鎮開發區,占地18.6畝,擁有病床84張,醫護人員49人,配備有200X光機、心電圖、腦血流圖、進口B超機等醫療設備。全鎮共有56個村級衛生所,醫務人員66人,全部達到醫士以上水平。各衛生所遍布鎮域各個行政村。目前,鎮域的醫療設施基本能夠滿足全鎮範圍內的初級醫療衛生保健需求。

公共設施

鎮域其它公共設施包括:以鎮文化站為中心,以村級文化大院為基礎點,能夠充分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科技、體育、綠化等,都有長足改善。 圍繞創建全國文明村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了規範標準化的宣傳文化站,購置了圖書架、圖書、檯球、桌球台等文化娛樂設施,開闢了農民圖書室、農民娛樂室、農民健身房,為幹部民眾提供了文化娛樂活動場所,豐富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幹部、民眾的生活質量,倡導了科學文明新風。在農村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的評選活動。創建了歸洪村、三里井村等紅旗文明村,90%以上的農戶為“十星級文明戶”。2002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鄉鎮,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城鎮建設

上海同濟大學的專家對利民鎮城鎮規划進行修編,把利民鎮定位成具備產業組裝和產業結構調整功能,集觀光旅遊、生態農業為一體,種、養、加工相結合的工農一體化的小城鎮。多年來,利民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城鎮建設力度,盡力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努力增強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聚集能力和服務功能。在城鎮建設中,利民鎮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規劃放在小城鎮建設的首要位置。2002年利民鎮聘請了河南省豫建規劃設計院專家對城鎮建設進行了規劃,2004年3月又聘請了上海同濟大學農業工程研究院的專家對我鎮小城鎮建設規划進行全面修編。2006年4月,利民鎮20年規劃沙盤模型製作完成。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堅持按規划進行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杜絕了亂建現象,保證了城鎮建設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形成了一批風格迥異、獨具特色的城鎮建設亮點。
目前,利民鎮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2.6萬人,鎮區硬化道路33公里,鎮區路燈360盞,垃圾池80個,達到“六個有”標準的道路5公里,道路硬化率達到99%以上,主要道路綠化率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給排水管溝18公里,綜合性市場4個,專業性市場1個,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6萬人,全鎮城鎮化水平達到45.2%。2008年鎮區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鎮區基礎設施投資3760萬元,鎮區新增人口1260人。

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張樓村、王珍莊村的新農村建設,以發展生產力為首要任務,培育農產品深加工主導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2007年上半年,張樓村文化大院建設籌備工作已經完成,村內公路路基工程已經完成,王珍莊村公路路基工程已經完成。同時,以兩村為重點,全面推開,在全鎮深入開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推動利民鎮的社會經濟事業的全面發展。

招商引資

2004年以來,利民鎮黨委、政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天字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特別是近兩年來,利民鎮按照“圍繞農業抓工業,抓好工業促農業”的發展思路,發揮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和速凍食品加工業兩大產業優勢重點招商,不斷提升招商層次、項目規模、科技含量。成立客商服務專業隊伍,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資激勵約束機制,落實招商引資的獎勵政策,使招商引資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連年被評為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兩年來累計完成招商引資8.8億元,新上了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以上的大項目——河南益民食品有限公司,新上了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新上了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新上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