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東街

利東街

利東街(英語:Lee Tung Street),俗稱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香港歌手謝安琪專輯《Binary》中的歌曲《囍帖街》便是以此街重建事件作為歌曲主題。香港的天才詞人黃偉文筆下的喜帖街,實際上是反映香港印刷行業的一條街,當中發生的耐人尋味的故事,由一首好歌娓娓道來.最近在某頒獎禮的感言中,黃偉文特別向大家提醒:喜帖街,不是一首情歌,是一首勵志的歌曲,鼓勵大家在逆境時代,要積極面對人生!以下就是這個故事的真實事實反映和美麗歌詞的意境,希望大家有所啟發。

基本信息

簡介

利東街俗稱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是香港一條已消失的街道,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昔日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由於市區重建計畫,利東街的業權現已被收回,並已於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時起復歸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絕跡,現時街上所有唐樓經已拆卸。而利東街於2010年2月25日凌晨零時起封閉。

歷史

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將印刷店集中在位於灣仔南部,位於莊士敦道皇后大道東之間的利東街,有傳目的是方便監管,以防它們印刷非法物品。而這些小店逐漸發展各種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紙和名片。

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開始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等。

1980年代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知。舉辦婚禮的新人,幾乎每一對都會去喜帖街比較選購。

2004年初,香港政府計畫重新開發此區,並命名為H15。此舉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一些反對,並與政府協商保留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喜帖街。

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東街的業權,大部份樓宇已經重門深鎖,門可羅雀。

特色

利東街作為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題,是香港其它地方找不到的。而且利東街的建築,除面向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的數棟為高樓外,全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而且天台相通。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樓的特點,發展出廠店合一的一站式銷售服務。店鋪的外半部為陳列室和接待及銷售處,內半部則為印刷的廠房。由於整條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選擇,因為成為了很多香港人採購印刷品的首選之地,甚么吸引到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購買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印刷品留為紀念。

開發事件

重建計畫過程發展

鳥瞰拆卸中的灣仔利東街建築群(攝於2007年12)鳥瞰拆卸中的灣仔利東街建築群(攝於2007年12)

早於1999年,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有意將利東街重新發展成一個綜合發展區。

2003年10月,利東街居民證實接到市建局的通知要重建。

2004年初, 香港市區重建局正式將灣仔南部部份地區,即利東街及其附近一帶,納入H15市區重建計畫,引起當地居民迴響。

2004年中,市區重建局曾舉行設計比賽,徵求利東街重建計畫的設計概念,但最後選出5個概念上有衝突的作品作為優勝者。而於2004年底,灣仔利東街居民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一個重建的方案,成為香港首個由居民設計的市區重建方案,著重保留舊區原貌,惟城市規劃委員會以方案不夠專業等理由,拒絕考慮這個方案。

事件可始轉變

反重建思潮沸沸揚揚之際,市建局邀請灣仔區議員加入市建局發區諮詢委員會,不少區議員倒戈,利東街居民勢單力薄。

工議會失守,居民自行拿“啞鈴方案”——香港首個由居民設計的市區重建方案入則城規劃。

2005年3月,第一次審議,城規劃以可行性成疑,欠缺環境和交通評估等理由否次此方案。

居民沉著應戰,做了各方評估,滿足委員的要求,第二次審議再次被否決。重建已成定局。

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東街的業權,大部分樓宇已經重門深鎖,十室九空。

事件結果

人車爭路的利東街人車爭路的利東街

2006年10月底市建局經過一輪擾攘多時的收購問題之後,一同利東街的所有業權,並於短期內正式清場,展開清拆和招標工作。

2006年,市區重建局向灣仔區議會提交發發藍圖,聲稱採納H15關注組的“啞呤”重建方案。

2009年,市建局推出利東街重建項目招標 ,最後由信合置業及合和置業合作奪標 。項目將於2010年5月動工,提供約1,300個住宅單位,及一個主題購物商場,將連線至港鐵灣仔站。計畫可於2013年供預售。

2010年12月7日,H15關注組成員甘霍麗貞總結利東街的抗爭經驗,在《明報》發表“社會影響評估:一份鮮為人認識的重要重建報告”,總結市區重建局未能貫徹《市區重建局條例》規定“全面評估重建項目所可能引起之社會影響”,結果令相關評估“成為一份有軀殼無靈魂的報告,純粹淪為滿足程式”的例行公事,失去保障受影響市民得到合理對待的原意。

發展商規劃

2013年建築地盤名為 {The Avenue} 囍匯2013年建築地盤名為 {The Avenue} 囍匯

2013年3月27日,信和表示重建項目命名為囍匯(THEAVENUE),將發展包括4幢住宅,共提供1,275伙,將分兩期推出,一期涉項目其中一座,二期由其餘3座組成,整個項目料於2015年落成。基座設商場部分,命名為囍歡里(AVENUEWALK),商場共3層高,提供10萬平方呎樓面,包括地庫、地下及1樓,鋪位面積由最細100平方呎,至約1萬平方呎,共設70間鋪位,並設4間複式鋪,料招攬品牌開設旗艦店。地面提供逾170米長的綠化林蔭大道。項目將以中西合璧、新舊交融為發展方向,對灣仔的傳統建築特色予以保留,建築上採用灣仔特色的窗花及舊香港戰前階磚等。預計商場的目標客群中,本地客將占8成,遊客占兩成,商場將在2015年初正式開幕。

租客類型上,梁庇世稱,項目為保留昔日嫁囍用品集中地喜帖街特色,故會招攬與婚嫁相關的租戶如中式餐飲、花店及珠寶店等,並會搜尋暫未在本港開店的外國品牌,以增加新鮮感。被問到意向租金,發展商則未有透露。

項目亦擬興建行人隧道,直接連線至港鐵灣仔站,並正進行有關申請手續。

囍歡里爭議

2013年6月25日,市建局與發展商信和宣布將“囍帖街”重新命名為“囍歡里”,是“喜歡你”的諧音。市民反應普遍負面,有人隨即在社交網站發起“一人一電郵”的反對行動。老街坊說:“不如叫‘憎死里’(恨死你)啦!” , 亦有人批評政府偽善,改名一事鉤起強行收購逼遷的痛苦回憶,在市民的傷口上再灑一把鹽 。其後主場新聞記者於6月27日經過利東街重建地盤附近,發現原本寫著“囍歡里”的工地木牌,已被遮蔽,暫未知原因。

流行文化

香港歌手謝安琪於2008年中的歌曲《囍帖街》便是以此街重建事件作為歌曲主題,該歌曲更於同年獲得多個音樂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