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的紙幣

出軌的紙幣

《出軌的紙幣》是由現任中信集團總部高級主管、曾為某中央級報社理論版主編李才元所著的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透析。第一版於2009年8月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

出軌的紙幣出軌的紙幣

中信集團總部高級主管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透析!

公元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全球,虧損和破產者哀鴻遍野。“金融七劍”聯手,試圖平息此次危機。此處“金融七劍”乃關於金融的七個觀點和戰略。

“心劍”指看清危機的“天眼”,即貨幣哲學。金幣是商品,自身有價值,在價值規律軌道里運轉;紙幣無價值,不受價值規律約束。

“厚劍”指危機的邏輯定位,即經濟結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二分法”構成了經濟的淺層次結構,實業、資源、金融的“大三角關係”構成了經濟的深層次結構。

“長劍”指危機的時間定位,即歷史條件。此次大危機的時代背景是:全球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以往自然資源要靠殖民掠奪和軍事占領,現在則要靠紙幣和金融占領。

“寬劍”指危機的空間定位,即全球視野。“美國土地+金屬+石油”構成的“泡沫鐵三角”迅速膨脹,最終爆發此次大危機。

“分劍法”指化解危機首先要針對實業、資源、金融三大板塊採取不同的對策。實業和實業金融遵循價值規律,必須堅持市場化道路;資源和資源金融不遵循價值規律,只能探索“準市場”道路。

“粘劍法”指在人民幣國際化和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進程中,我們既要反對美元“貨幣沙文主義”,又要反對人民幣“貨幣沙文主義”。

“實劍法”指紙幣不能大量屯集在金融和資源領域,只有實業才能讓紙幣變成金幣。

“金融七劍”組建了守護人類經濟的“風險管理部”,鎮住了種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邪惡經濟力量”,避免金融危機捲土重來。

作者簡介

李才元,現任中信集團總部高級主管,曾為某中央級報社理論版主編。先後就學于山東大學經濟系、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已出版《焦點——21世紀中國面臨的10大問題》(合著)、《WTO與中國經濟(幹部讀本)》(主編)、《成人經濟學》(專著)等著作,其學術觀點被部分專家認為實現了貨幣哲學的新突破。2008年以來,在國內金融危機研究中異軍突起,第一個提出此次危機是資源金融危機的觀點,第一個提出“美元升級為世元,聯合國下設世界央行”的長遠戰略構想,第一個對“貸款換石油”在國際資源金融史上的創新意義進行了理論分析,第一個明確反對“貨幣沙文主義”……被新聞界譽為危機研究的“資源金融學派倡導者”。

圖書目錄

引言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學

第1章 全面進入紙幣時代

1.人人都是危機的製造者

“可敬”的弗里德曼播下了“病毒”

貨幣大師原來也不懂金幣紙幣的區別

超級病毒”如何傳給大眾

2.避不開的“消費信貸陷阱"

消費信貸是接力遊戲

次貸大啟示:“花別人的錢圓自己的夢”

借錢人經典錯誤:“我借錢是因為你太有錢”

3.“迷彩債”引爆“小機率事件”

從“文狀元”到“武狀元”

乘數效應的利與弊

單筆“次貨”風險是“小機率事件”

蝴蝶效應:“最後的傻瓜”沒出現

4.政府,你是“超級操盤手”

人類第一張紙幣是中國的“交子”

尼克森就是中國古代的宋徽宗?

紙幣時代需要“信心經濟學”

經濟信心≠信心經濟

最大的責任是保值增值

“滅火器”還是“助推器”?

“超級操盤手”的“一二三四五”

第2章 歷史中走來紙幣危機

1.“第一生產力”勝利了

格林斯潘一錯再錯

從“百年一遇”到“300年一遇”

從“300年一遇”到“千年一遇”

三個“第一生產力”

體力第一生產力與原始社會

物力第一生產力與階級社會

2.從軍事占領到金融占領

“蒸汽磨邏輯”結“碩果”

忘不了的血雨腥風和炮火連天

美國的“準戰爭崛起”之路

從“侵略者說了算”到“自己說了算”

美國“準戰爭崛起”的關鍵是資源金融

3.打探“紙幣美元”虛實

從“戴枷鎖”的美元到“赤條條”的美元

“美元悖論”

從“小布希方案”到“歐巴馬方案”

4.舊模式扛不住大危機

經濟體的三級體系

國際化的前提:統一的國內市場

舊國際化模式的“是”

窮國與富國的蹺蹺板效應

商品大搬家背後的污染問題

第3章 紙幣釀成“三角關係"

1.人體是經濟危機的一面鏡子

實業是“經濟之母”

貨幣及其五大功能

紙幣的第六功能

金融乃是“經濟之父”

資源本是“經濟之子”

紙幣條件下的資源與實業平起平坐

經濟和人體的“血”邏輯

2.畸形的經濟結構:倒“金字塔”

自然資源原本充滿詩意

詩意化作“泡沫鐵三角”

倒立的“金字塔”

第一次全球資源金融危機大爆發

美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中國企業的海外“出血點”

實業“英雄”永垂不朽

3.“恩愛夫妻”轉而“夜不歸宿”

從實業金融危機到資源金融危機

兩種金融危機的不同特徵

“地陷式危機”

定性為資源金融危機

4.資源金融危機“第二波”

資源影響人類的兩種途徑

“金融危機”沒有“第二波”

“資源金融危機”卻有“第二波”

人類已經進入“自己搞死自己的時代”

生命總比金錢更重要

第4章 危機後尷尬的紙幣

1.紙幣屯集金融本部

“美國式金融自救”:座次大重排

“去槓桿化”≈“去資源化”

雙層基礎之“核心作用”

驚人的金融相關率

中國金融處在選擇突破方向的關鍵時期

增加居民消費和實物資產是當務之急

我們會得“美國病”嗎?

2.將來玩什麼最賺錢

第一金礦:民間金融與“地下錢莊”

第二金礦:科技金融與創業板

第三金礦:消費金融與存量調控

3.“世界貨幣”在哪裡

老調重彈還是“狼”真的來了

沖向美元的五路大軍

美元不是“落水狗”

決不要錯估美聯儲

4.建在中國的“世界央行”

在中國香港或台灣設立世界央行

該有個全球組織在中國

美國版貨幣沙文主義

人民幣國際化也要警惕貨幣沙文主義

國際金融監管的根本轉向

“新美聯儲”:自我約束的紙幣?

第5章 擊破資源“吸紙大法”

1.資源企業不要太“金融”

發改委官員的“非正式表態”

資源應該降為“老二”

不得不說的資源租金問題

特別收益金的奇怪邏輯

國有股轉持的偉大意義

第二個30年的首要話題

2.將來你住什麼樣的房

10年商品房史的3個“史無前例”

“政策房三劍客”

70%掩護30%?

“房價要下來,經濟要上去”

“政策房”的關鍵在土地

“含權商品房”或許能減少紙幣炒作

房子裡的水、電、氣

3.新能源角力舊能源

瘋狂炒作能源租金

舊能源:夕陽永遠無限好?

新能源:小荷才露尖尖角?

4.“貸款換石油"不行嗎?

國際資源金融史的兩個階段

“貸款換石油”閃亮登場

實質是“資產換資源”

實業國和資源國正在“相向而行

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的“雞-蛋關係”

“貸款換石油”的普世價值

節約資源功在國內利在國際

第6章 須由實業為紙幣“鍍金”

1.紙幣還需實業扶

美國“向內轉”

“三大衝擊波”

幸虧“馬步”扎得好

還要繼續扎“馬步”

“10大”繞開資源走

盾數據背後的實業復甦

實業企業要“去金融化”

2.創業於新型中小城市

“農村生產城市消費、城市生產國外消費”

城市原本是個好東西

大城市成了一個壞東西

“21世紀經濟發展的雙輪”

兩個“千萬大軍”會師於新城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要“紅裝”,要“綠裝”

3.對科技的深情呼喚

世界經濟中心必須先是世界科技中心

經濟獨立和經濟崛起的不同路線

國際經濟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避免人類史進入第四季

中國高科技產業:“有形”但“無神,’

中國能否再造輝煌?

科技獨立和崛起之關鍵:“高校”變“高效”

4.踏踏實實的國際化

防止重回“點式世界”

新國際化順序

科技大採購的啟示

世界已具備全面轉“綠”的基礎

和平崛起必須靠科技崛起

中國崛起的和平大義:既是原因,又是結果

建立並不斷升華品牌質量

附錄

後記

部分正文

第1章 全面進入紙幣時代

2008年以來,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席捲了全球。這是一場什麼性質的危機?這場危機的歷史定位如何?將會給世界帶來哪些警示?目前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危機前,貨幣主義的霸道、金融創新的傲慢、不斷增值的美國土地、人人羨慕的美元……,這些華麗的東西共同構成“美國夢”。美好的“美國夢”長期作為全球經濟引擎,帶給人們高額回報的預期,引領人們狂炒資源金融,構築出一個詭異的虛擬經濟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沿著追逐貨幣,追逐財富夢想的軌道,半推半就中,半夢半醒間,一群又一群,飛蛾撲火般湧向這個虛擬世界。

危機後,人們正確認識到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大危機”。但是,這種“二分法”只是正確提出了問題,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具體情況缺乏深入分析,對老百姓的投資也沒有多少具體價值。其實,資源—能源泡沫是大危機的“元兇”,金融—美元是“幫凶”,實業—貿易是“受害者”。

資源—能源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呢?華爾街自然是主吹手,他們創造並過度炒作了資源金融。資源金融又是如何傳給全體美國人的呢?通過消費金融,主要是消費信貸,具體主要是次級房貸。次級房貸被證券化後,賣給了全世界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因此,這是一場巨大的民眾性的消費金融危機,是一場過度舉債消費造成的超級噩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總結出的經濟危機元兇名單出人意料:美國消費者居然位列前雷曼兄弟總裁理察·富爾德、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等人之前,被CNN列為十大罪魁之首。CNN這樣點評:如果身為一位消費者,你奉行及時行樂,對消費的貸款失去節制,給個人和家庭帶來高負債率,導致整個國家儲蓄率過低,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機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兇。

確實如CNN的調查。在閱讀此次大危機時,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兩個隨意”:一是借貸成為隨意的事情,銀行不但不限制而且鼓勵借貸,打的是發展“消費金融”的大旗;二是我們處在一個紙幣時代,並且紙幣的增量發行被央行變成了一個“較隨意”的事情。隨意發行紙幣於是成了此次大危機的“兇器”,並與資源金融和消費金融結合成為此次大危機的“元兇”。美聯儲一直在犯這個“較隨意”錯誤,現在還在犯這個錯誤。其他主要國家的央行也在或主動或被動地效仿。在紙幣時代,每個人都使用紙幣,也就成為一切紙幣事件的直接和間接的參與者,也就或被動或主動地成了增量紙幣的參與者和接盤者,或者說,人人都是此次紙幣危機的主動或被動的製造者。

一、“人人都是危機的製造者”

歷史上的大事件都是民眾性的事件,此次也不例外。大危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民眾金融運動。這是值得美國人也值得全球人反思的大思想。

“可敬”的弗里德曼種下了“原罪”

在此次大危機中,人們常常聽到“貨幣主義”這個詞,將其稱為製造大危機的思想根源。這個主義的主要創始人叫弗里德曼。過去,人們一般稱弗里德曼為“貨幣主義大師”,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第一個真正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學家。

1912年,弗里德曼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貧窮的猶太移民家庭。母親經營一家裁縫店,父親做小本生意,家庭生活困頓艱難,經常寅吃卯糧。15歲時,弗里德曼的父親去世。此後,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來臨。內外交困的少年弗里德曼要為自己籌措生活費和學費。他做過百貨公司售貨員,做過餐廳服務生,餐廳服務生的報酬是一頓午餐,由此他發明了那句家喻戶曉的當代名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還做過二手書生意,賣過襪子和領帶,還開過一所為高中生補習功課的暑期學校。

生活的艱難從來沒有使弗里德曼泄氣,相反,他感激這段艱難的歲月。後來,弗里德曼進入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在芝加哥大學這個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大本營,弗里德曼有幸接受了一大批一流經濟學家的教誨。1941至1943年,他出任美國財政部顧問,研究戰時稅務政策,曾支持凱恩斯主義的稅賦政策。在自傳中,弗里德曼描述在這段為羅斯福新政工作期間,自己是“一個徹底的凱恩斯主義者”。1946年,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後,回到芝加哥大學教授經濟理論,期間曾為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貨幣在商業周期的角色。這是他學術上的重大分水嶺。

當時,凱恩斯主義如日中天。由於凱恩斯主義政策的成功,整個西方世界都成了凱恩斯的信徒。但是,受古典自由哲學的影響,弗里德曼對凱恩斯主義產生了懷疑。在弗里德曼看來,人的最高價值是自由,而自由與私有財產和市場是同一回事。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大規模干預意味著非市場力量對市場的侵蝕,縮小了市場機製作用的空間,降低了市場機制自發作用的程度,從而抑制了個人的自由選擇,這可能是一條“通往奴役的道路”。

弗里德曼決定捍衛自由市場經濟精神,承擔起狙擊凱恩斯主義的重任。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他寫作出版了大量著作和論文,宣揚自由主義經濟學,揭露和批判凱恩斯主義。1957年,出版《消費函式理論》,批判凱恩斯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否定政府公共支出對增加有效需求的作用。1962年,出版《資本主義與自由》,闡述了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的內在聯繫,闡述政府干預對個人自由的危害及市場在維護和實現個人自由方面的積極作用。1963年,與人合作發表《美國貨幣史》,通過對美國經濟史料的詳細分析,證明1929年的大危機不是源於市場作用,而是政府不適當干預的結果。弗里德曼還長期在美國《商業周刊》發表文章,宣揚自己的自由主義觀點,還主持了一套叫《自由選擇》的公共教育電視宣傳片,推廣經濟自由主義思想。

此次大危機前,自由主義已經成為西方乃至世界經濟學的主流,而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在與強大的凱恩斯主義的戰鬥中,弗里德曼幾乎孤身一人,視為離經叛道、荒誕可笑、不自量力,一些名校圖書館甚至連弗里德曼的著作都不擺放在書架上。然而,弗里德曼成功了,逐漸贏得了學術聲譽,他的新自由主義也成為英國柴契爾、美國里根時代的“國家經濟學”。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到此次大危機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都屬於弗里德曼。至少此次危機前,這是一個可敬的弗里德曼。

1974年,哈耶克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兩年後,弗里德曼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一般認為,哈耶克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而且他後來的自由主義思想研究也沒有延伸到經濟學分析中,所以只有弗里德曼的獲獎才真正意味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勝利。弗里德曼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流派中的“教父”地位慢慢確立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興起的放鬆政府管制,恢復市場信念的運動中,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接受了弗里德曼的思想,柴契爾夫人還尊敬稱其為“學術界的自由戰士”。弗里德曼的一生都在為捍衛自由市場經濟鬥爭,他的經濟理論服務於宣揚自由市場制度。他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逾30年,力倡新自由主義經濟,培養出大批徒弟徒孫,打造出著名的“芝加哥學派”。在其領導下,多名芝加哥學派的成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凱恩斯早在他的陣地失守之前30年就去世了,他留給了他的追隨者30年的好時光。在新自由主義看來,干預主義的失敗,是他們自掘墳墓的結果。在此次危機爆發前夜的2006年11月,弗里德曼以90歲高齡辭世。大危機標誌著新自由主義的失敗。弗里德曼帶著無尚的光環而去,但幾乎沒有留給他的追隨者一點點好時光。他富有挑戰精神和創新精神,他能言善辯,還用心提攜後人,並且擁有令人羨慕的愛情,這確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但是,他也失敗了。

新自由主義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呢?

作為一位傑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被認為是斯密在20世紀的衣缽傳人。相信市場的自發作用,主張限制和約束政府的職能,強調“小政府,大市場”,這確實是斯密的基本主張。弗里德曼確實是舉著斯密大旗反對凱恩斯的。在他看來,市場本來具有自我恢復的功能。凱恩斯主義過於信賴政府調節和控制市場的能力,頻繁使用擴張性和收縮性性政策調控經濟,其結果,使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相結合,當這兩種病癥結合在一起時,凱恩斯主義就失靈了,他們既不能解決此問題,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釋。“滯脹”本身是實施凱恩斯主義政策,破壞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解決問題的思路只能建立在恢復市場信念,建立市場秩序之上。

弗里德曼的觀點可以概括為:一個堅持,一個反對。

弗里德曼堅持認為,貨幣及自由價格在市場機制里扮演著調度資源最主要的信號功能,因此他一貫反對政府干預的計畫,尤其是對於市場價格的管制。在《美國貨幣歷史》一書中,他提出經濟大蕭條其實是政府對於貨幣供應管制不當所致。去世前,這位大師說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對羅斯福新政的質疑:“你知道嗎?很奇怪的是為何人們仍以為是羅斯福的政策讓我們脫離了經濟大蕭條。當時的問題是,你有一堆失業的機器和失業的人民,你怎么能靠著成立產業壟斷集團和提升價格及工資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然而,弗里德曼最大的學術成就同時也是他最大的學術錯誤。他在挑戰凱恩斯的基礎上,重新樹立了貨幣的權威和價格的自由,讓政府幹越經濟的行為再次“縮手縮腳”。這是在斯密時代就已經明確的市場經濟的基石,弗里德曼把它重新砌在了20世紀後期的世界經濟中。要命的是,斯密時代的貨幣是金幣,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弗里德曼時代的貨幣是紙幣,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如果說,金幣是水,紙幣卻像水蒸汽,前者的自由運動基本與經濟活動同步,後者卻會高高地在經濟上空盤鏇,很大的一部分只是一種貨幣和金融遊戲,不參與經濟生產和創造活動,不帶來真正的財富。而且,弗里德曼主張紙幣交易無邊界,甚至主張賣淫、毒品交易的合法化。

總地來看,紙幣越自由,金融遊戲也就越自由。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因此成為華爾街金融炒作的指導思想,雖然他也說過純粹的貨幣交易未必增加實質財富,但這明顯不是他的主音調。現在,在檢討大危機中,人們把矛頭指向弗里德曼,他不應該感到委屈。我尊重弗里德曼的人品,卻堅決反對他的思想,因為他因不懂紙幣和金幣的區別,而在紙幣時代播種下了貨幣自由主義的病毒,而且是對斯密時代的變異病毒,這是最超級的病毒。

貨幣大師原來也不懂金幣紙幣的區別

弗里德曼是貨幣主義大師,但實際上,他只是“金幣”的貨幣主義大師,對金幣和紙幣的區別沒有刻骨銘心的認識。

貨幣是種連小孩都喜歡的東西,但恐怕不少老人也未必知道貨幣到底是什麼。這決不是嘲笑大眾的智慧,因為“即使很有頭腦的人對這個問題也了解得不完全正確”(馬克思語)。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價值相等的商品才能互相交換,能互相交換的商品互為等價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換的商品就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這套只有5句話的“價值—貨幣”理論是研究所有經濟危機的唯一出發點。

交換價值是一種數位化存在,這種數位化存在的具體符號就是貨幣。貨幣產生於價值交換。隨著一個價值與另一個價值交換的反覆進行,交換的等價性要求某一個等價物作為下一次交換的媒介,以使交換更方便地進行下去。這個等價物就是貨幣。

一般地講,貨幣的發展史可以簡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特殊等價物階段。這一階段中,以天然或者初步加工的實物充當等價物,例如羊、布、貝等都先後作為貨幣出現。這個階段至少也有30000年。

第二個階段是一般等價物階段。這一階段中,以冶煉和加工過的金屬實物充當等價物,先是銅,次是鐵,最後黃金以其天然的優越性成為最適合的一般等價物。所謂一般等價物就是使用範圍更廣,信的人更多。金幣階段至少也有3000年。

第三個階段是一切等價物階段。這一階段中,社會信用基本成熟起來,國家成為比較穩定的力量,成為社會信用的最後載體,國家發行的紙幣成為最終的貨幣,不但能在實業中流通,還能在資源中流通,

因此叫一切等價物。

中國北宋的“交子”是最初的紙幣,距今已有1000年,但這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紙幣,因為那時的國家信用和國家權威並沒有真正確立起來。只有全球化時代最終確立了國家的版圖和主權信用後,國家才能發行真正的主權紙幣。第一張現代意義的紙幣出現在17世紀的荷蘭,接下來是英鎊。現代意義的紙幣階段僅有300多年。

進入20世紀後,現代國家形成了,國家的穩定性、信用和權威有了質的改變和提高,主要國家都實行了紙幣制度,開始大規模發行紙幣,限制金幣自由流通、兌換、出入國境。紙幣的挑戰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大蕭條,導致金本位制在世界全面崩潰,紙幣取代黃金成為最好的交易用符號。

金幣和紙幣的最大區別是,金幣本身具有價值,不可能隨意發行,受價值規律約束,不可能會大幅貶值。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很可能隨意發行,只受所謂國家信用擔保,很可能會大幅貶值。這是全部問題的答案。

西方經濟學圍繞市場和政府的矛盾,在金幣時代產生了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的對立,在紙幣時代產生了新自由主義—新凱恩斯主義的對立。這是最簡單的西方經濟學史。被學院派們編成三本書、須講兩三學期的西方經濟學史說到底就這兩句。學究們搞得那么複雜,要么是為了多賺幾文錢,要么不懂金幣和紙幣的區別及對經濟學的決定作用。

自由主義的創始人是斯密,他也是整個經濟學的創始人。該理論建立在金幣主導和以實業為基礎的經濟時代,主張充分發揮貨幣的交易作用,自由的貨幣交易在價值規律的約束下,能夠帶動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凱恩斯主義的創始人是凱恩斯,該理論同樣建立在金幣主導和以實業為基礎的經濟時代,但卻主張更多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自由的貨幣交易必須在政府的有效干預下,才能夠帶動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

弗里德曼是現代貨幣主義的創始人,也是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該理論建立在紙幣主導和以資源為主角的經濟時代,主張充分發揮紙幣的交易作用,自由的紙幣交易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新凱恩斯主義是一個較鬆散的學派,卻也構成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半壁江山。該理論同樣建立在紙幣主導和以資源為主角的經濟時代,但卻主張更多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自由的紙幣交易必須在政府的有效干預下,才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問題的關鍵是,在弗里德曼那裡,金幣和紙幣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是貨幣,而貨幣都是一樣的,都有一樣的權威和自由。無論在實業領域,還是在資源領域,都可以自由地進行貨幣交易。可見,弗里德曼對貨幣自由的新開拓,恰恰迎合和助長了紙幣時代的新疆域——資源金融。

據測算,從1973年到2006年,從事投機的紙幣至少增加了200倍。弗里德曼卻對此視而不見,一貫打著自由市場的旗號為貨幣投機辯護,甚至當投機在泰國、阿根廷、墨西哥和其他地方已經明顯地引發危機之後,他還依然故我。這些投機大量集中在資源金融及其衍生品。當洛克菲勒家族和其他的壟斷資本對它們控制的石油等自然資源索取比成本大10倍甚至20倍的高價時,他竟然擺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態度。難道這真的是因為洛克菲勒家族支持芝加哥大學的原因?不知道這是否是大師的“虛偽”,但一定是大師的“缺陷”——不懂金幣和紙幣的區別,從而不懂資源金融和實業金融的邊界。目前,全世界正在從大危機中吸取教訓,正在乾的最大的事情正是切割資源金融和實業金融。這一定是弗里德曼始料未及的。

時間再次證明:歷史可以反覆,但學術不可以重複。弗里德曼對斯密的重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歷史反覆的需要,但經不住學術的考驗,滿足不了歷史進步的需要。要在嚴格區分金幣和紙幣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經濟學。

“超級病毒”如何傳給大眾

此次大危機前,新自由主義盛行,而且達成“華盛頓共識”。這套以貨幣主義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是造成此次大危機的學術和思想上的“超級病毒”。

新自由主義及“華盛頓共識”旨在恢復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作為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反對者之一,新凱恩斯主義者斯蒂格利茨正確指出,新自由主義建立在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基礎上,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一種復興,這些政策在18至19世紀曾為當時的統治階層所竭力推動,現在推行新自由主義不合時宜,“往壞里說是誤導”。

斯蒂格利茨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和此次危機中人們將其稱為“超級病毒”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學術上的這一“超級病毒”是沿著紙幣傳給大眾的。首先,貨幣主義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提倡人們相信貨幣的力量,在紙幣條件下就是相信紙幣的力量,大大復興了“貨幣拜物教”,人們再次為追逐貨幣而瘋狂,徹底從二戰之後短缺經濟時代的“實物崇拜”中解脫出來。其次,西方政府巧妙利用了貨幣主義,里根和柴契爾時代,直至此次危機前,西方將貨幣主義奉為“國學”。第三,隨著石油危機和資源金融的異軍突起,資源金融賺錢效應讓人眼紅,人們追逐貨幣的激情又反過來助長了資源金融泡沫。一批又一批的普通民眾,把從實業中賺來的血汗錢,大把大把地投進了各種資源金融產品和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品中。貨幣主義最終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民眾運動。關心勞動和創造財富的人越來越少了,關心股票和期貨投機的人越來越多了,危機也就越來越近了。千千萬萬中小散戶和資本大鱷一起,共同吹起了資源泡沫和資本泡沫。

這次大危機讓西方經濟學界陷入了極大困惑,連一貫聰明的銀行家與經濟學家們都鬧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他們同樣中了貨幣主義“超級病毒”。華爾街一片混亂,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動搖了億萬民眾對新自由主義機制的信心。然而,新的信心又在哪裡?這是一個舊思想已死,但新思想未生的時期。大眾至今處在迷茫中,因為我們不但在思想上中了貨幣主義的“超級病毒”,還在行動上掉進了“消費信貸”的“超級陷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