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為台灣原住民,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和桃園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已幾乎漢化絕跡。

(圖)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

簡介

(圖)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

相傳凱達格蘭族的祖先是從台灣本島最東境的岬角—三貂角登入,16世紀康熙大大地震前,文獻指出仍為台北一帶最主要住民結構。如詳加細分,該族分布範圍約為現今台北市、基隆市、台北縣的貢寮、新店、板橋及桃園北區。部分學者則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支系,再加上16世紀前遷移至宜蘭的一支,可再將該族區分成:馬賽族(Basay)、雷朗族(Luilang)與哆囉美遠族。(Torobiawan)。

另外,該族以及其他平埔各族一樣為母系社會,從婚姻與財產制度中可顯而易見:男性必須入贅,家產也由女性繼承,這與漢人文化有極大的差異。17世紀-18世紀,中國泉州漳州一帶的漢人移民大量進入台灣,平埔各族因處平地,與漢人的接觸機會較多,加上漢人沒有攜眷,因此通婚漢化程度都極深。在此情況下,除了被漢人歸類為“熟番”外,原有文化制度也迅速滅失。據考證,現今台北許多地名為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成,例如:大龍峒,北投,八里,秀朗,艋舺等。

主要布落

(圖)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分布地以台北盆地為主,北起基隆市社寮里、和寮里、平寮里,沿大屯火山匯裾野至淡水河口,南達桃園縣境內。其一部分移住宜蘭平原建哆蘿里遠社與里腦社。據傳,其一部分移住宜蘭平原建哆蘿里遠社與里腦社。

本族主要部落如下:霄裡社(桃園縣八德鄉霄裡村、竹圍村)、南崁社(或南嵌社桃園縣蘆竹鄉山鼻村)、坑仔社(蘆竹鄉坑子村)、龜崙社(桃園縣龜山鄉楓樹村)、南港社(臺北縣蘆洲鄉正義村(南港子)、武灣社(或武溜灣社,臺北縣新莊鎮)、擺接社(或擺折社、臺北縣板橋鎮社后里)、秀朗社(或繡朗社,又名控仔社臺北縣中和鄉秀朗村秀山村)、雷裡社(或雷里社、臺北市雙園區與德里美德里)、沙廚社(又名紗帽廚社、臺北市龍山區)、里未社(臺北市龍山區)、阿八里社(又名龍匣口社臺北市雙園區原安里)、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臺北市建成區)、大浪泵社(一名區浪泵,臺北市大同區)、塔塔悠社(又名答答悠社,臺北市松山區永泰里)、里族社(臺北市松山區舊家裡、新聚里)、錫口社(又名貓裡即吼、麻里折口、麻里錫口等社、臺北市松山區)、房仔嶼社(又名峰仔時、峰仔嶼等社、臺北縣汐止鎮保長里保全里)、毛少翁社(或稱麻少翁社,臺北市林圍里、倫等里、三玉里)、里岸社(臺北市北投鎮國度里、立農里)、內北投社(或內北頭社,臺北市北投鎮)、嘎嘮別社(臺北市北投鎮一德里、桃源里、稻香里)、坌社(臺北縣淡水鎮竹圍里、八勢里)、雞柔山社(或雞洲山社,淡水鎮義山里、忠山里)、外北投社(或外北頭社,淡水鎮北投里)、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一名大洞山社,淡水鎮屯山里)、八里坌社(臺北縣八里鄉)、小雞籠社(臺北縣三芝鄉)、瑪陵坑社(臺北縣七堵鄉瑪東、瑪南、瑪西等三村)大雞籠社(又名龜霧社,基隆市社寮里)、金包裡社(或金包里社、臺北縣金山鄉三和村)三貂社(或山朝社、臺北縣貢寮鄉穗玉村)。本族主要部落如下:霄里社(桃園縣八德鄉霄里村、竹圍村)、南崁社(或南嵌社桃園縣蘆竹鄉山鼻村)、坑仔社(蘆竹鄉坑子村)、龜侖社(桃園縣龜山鄉楓樹村)、南港社(台北縣蘆洲鄉正義村(南港子)、武灣社(或武溜灣社,台北縣新莊鎮)、擺接社(或擺折社、台北縣板橋鎮社后里)、秀朗社(或繡朗社,又名控仔社台北縣中和鄉秀朗村秀山村)、雷里社(或雷里社、台北市雙園區與德里美德里)、沙廚社(又名紗帽廚社、台北市龍山區)、里未社(台北市龍山區)、阿八里社(又名龍匣口社台北市雙園區原安里)、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台北市建成區)、大浪泵社(一名區浪泵,台北市大同區)、塔塔悠社(又名答答悠社,台北市松山區永泰里)、里族社(台北市松山區舊家裡、新聚里)、錫口社(又名貓里即吼、麻里折口、麻里錫口等社、台北市松山區)、房仔嶼社(又名峰仔時、峰仔嶼等社、台北縣汐止鎮保長里保全里)、毛少翁社(或稱麻少翁社,台北市林圍里、倫等里、三玉里)、里岸社(台北市北投鎮國度里、立農里)、內北投社(或內北頭社,台北市北投鎮)、嘎嘮別社(台北市北投鎮一德里、桃源里、稻香里)、坌社(台北縣淡水鎮竹圍里、八勢里)、雞柔山社(或雞洲山社,淡水鎮義山里、忠山里)、外北投社(或外北頭社,淡水鎮北投里)、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一名大洞山社,淡水鎮屯山里)、八里坌社(台北縣八里鄉)、小雞籠社(台北縣三芝鄉)、瑪陵坑社(台北縣七堵鄉瑪東、瑪南、瑪西等三村)大雞籠社(又名龜霧社,基隆市社寮里)、金包里社(或金包里社、台北縣金山鄉三和村)三貂社(或山朝社、台北縣貢寮鄉穗玉村)。

傳說

相傳他們祖先原來住在某座島上,有一天出現一隻大妖怪,每天晚上妖怪都會在部落中出沒,危害村民、族人,於是在房子和耕地四周設下了陷阱。受了傷的妖怪逃回山里,讓部落暫時獲得了平靜。沒多久,妖怪又出現了,餓得發瘋的妖怪,一伸手就抓住了一個小孩。

族人怕妖怪來吃人,都嚇得不敢睡覺。大家議論紛紛,都想不出對付妖怪的方法,不得已只好決定遷離原來的島嶼,經過一番艱辛的海上航行,他們終於看到陸地,這座島嶼就是台灣。許多年以後,子孫繁衍越來越多。族人約定以抽籤決定去留,抽中長簽的,可以住在肥沃的原野, 抽中短的則必須遷往山地。從此以後,族人便分住在平原和山區,,住在平原地區的有時被稱為 “平埔族”,住在山區的則被稱為“高山族”。

分布聚落

(圖)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

本族主要聚落有
台北市部分:
雷里社
沙廚社
里未社
八里社(台北市雙園區)
圭母卒社(又名奇武卒社或奎府聚社)
大浪泵社(又名巴浪泵)
塔塔悠社
里族社
錫口社(又名貓里即吼、麻里折口、麻里錫口等)
毛少翁社(又名麻少翁社)
唭哩岸
內北投社(又名內北頭社)
嗄嘮別社
台北縣部分:
房仔嶼社(又名峰仔時、峰仔嶼等社)
南港社(蘆洲南港子一帶)
武灣社(又名武溜灣社)
擺接社(又名擺折社)
秀朗社(又名繡朗社或又名控仔社)
坌社
雞柔山社(又名雞洲山社)
外北投社(又名外北頭社,淡水北投里)
圭北屯社(又名大屯社、大洞山社)
八里坌社
小雞籠社(三芝鄉)
金包里社(又名金包里社)
三貂社(又名山朝社)。
桃園縣部分:
霄里社
南崁社
坑仔社
龜崙社
基隆市部分:
瑪陵坑社
大雞籠社

台灣原住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