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菌(麥角菌科)

冬蟲夏草菌(麥角菌科)

冬蟲夏草菌(麥角菌科),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基本信息

簡介

【來源】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冬蟲夏草菌冬蟲夏草菌

【形態】子囊菌的子實體從寄生主蝙蝠蛾的幼蟲頭部生出,常單一,長4~11cm,上部膨大部分為子座,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於子座之外。

【分布】寄生於海拔3000~4500m高山草甸地帶鱗翅目的幼蟲上。分布於西北西南及浙江、湖北

【採制】夏至前後,當積雪尚未融化時採集,除去泥土及外層膜皮,曬乾。

【成分】含16種胺基酸,尤以賴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含量為高。又含脲嘧啶、蟲草素(3-脫氧腺苷,3-deoxyadenosine),蟲草酸(cordycepic acid)、腺嘌呤、D-甘露糖醇、有機酸等。

【藥理】蟲草素對人鼻喉癌細胞(KB)的生長有抵製作用;蟲草水提液(100%)經1:200、1:100、1:50、1:25稀釋,對人喉癌細胞株(HFp-2)的克隆形成率具有隨藥物濃度增加而顯著降低的作用;水提液5mg/ml濃度作用3天可殺死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蟲草菌絲,蟲草粉和蟲草菌絲粉在劑量10、20、40mg/kg時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小鼠肝癌(Hep)、小鼠肉瘤(S180)等瘤株均有一定抵製作用,平均存活期分別延長48.5%和32.6%,但對小鼠肉瘤(S180)較差。蟲草水提取液及人工蟲草菌絲體水提物以同樣濃度5g/kg×10,腹腔注射給小鼠艾氏腹水瘤(EAC)其抵瘤率分別為67%和66%。對Lewis肺癌的自發轉移灶有抵製作用,對照組10隻小鼠全部有肺癌轉移,肺癌結節數9.8±11.9個,而蟲草組僅2隻有轉移,結節數為2.0±1.4個。

【臨床】用於治療肺癌淋巴癌等。

人工培養的蟲草菌絲製劑,治療晚期肺癌50例,發現對提高免疫功能,控制腫瘤生長等有一定效果。服法為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30天一療程,療程間不休息可連續服,治療組服2療程者5例,3療程者23例,4療程以上者22例,結果完全緩解(CR)2例,部分緩解(PR)6例,好轉(MR)15例,共23例;另外病灶穩定9例,故合計有效率為64%。

相關內容

自然 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