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酒

冬至酒

冬至酒,是紹興民間有冬至給死者送寒衣的習俗。這一天,祭奠之後,焚化紙做的寒衣供死者禦寒。這一祭祀酒席,俗稱冬至酒。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

基本信息

簡介

冬至酒冬至酒
1、冬至紹興人在祭掃祖墳。墳墓多在郊區山上,又臨河道,因此城裡人總是全家老小帶上酒及各種祭品,帶去的酒菜在墳地祭過後就送給“墳親”亨用,自己回家喝酒。有些人家沒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擺酒祭奠祖宗,俗稱“堂祭”,祭後族人聚飲,這也是“冬至酒”。

2、白事酒。也稱“喪酒”。紹興舊俗中,長壽仙逝為“白喜事”。紹興人稱“白事酒”又叫“豆腐飯”,鄉間稱“吃大豆腐”,菜餚以素齋為主,酒也稱素酒。

3、元宵酒。元宵即上元,指農曆正月十五日。紹興風俗除鬧花燈外,是夜,男女老少還要在家喝元宵酒,早晨吃用各種餡子做的“湯糰”。

4、掛像、落像酒。舊時紹興每逢臘月二十前後,都要把祖宗神像從櫃內“請”出來掛在堂前,並點燃蠟燭,供上酒菜,祭祀一番,這就是“掛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畢,就得把神像“請”下來,這時又得祭祀一番,辦“落像酒”,親朋好友,族內長幼相聚歡飲,喝過“落像酒”,過年活動就告結束。

起源

冬至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豐富多彩,諸如餛飩、餃子、湯圓、年糕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那么,歷來重視節氣紹興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種特殊的文化現象。通常是在具有較豐富民間文化知識的人士間流行。

紹興人抒發著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憂思、對歷史的慨嘆。作用潛入人們的內心深處,從而使的民間文化內涵也隨之擴展了,成為了民間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文化中的習俗精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