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講述因為媽媽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國小畢業生冬冬(王啟光)攜帶妹妹婷婷(李淑楨)來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當地小朋友共度快樂時光的同時,也逐漸見識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臉孔。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

因為媽媽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國小畢業生冬冬(王啟光)攜帶妹妹婷婷(李淑楨)來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當地小朋友共度快樂時光的同時,也逐漸見識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臉孔。

舅舅(陳博正)房間裡藏有通緝犯人,同一個女孩談著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戀愛;人見人怕人躲的瘋女人(楊麗音)和婷婷交上朋友,並救了婷婷一條命;為救治瘋女人,外公沒趕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兒……冬冬雖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種種,要他好好消化掉卻也費力。但當媽媽和瘋女人均轉危為安,冬冬在聽完外公的一席話後,明白了許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劇情

某年夏天,由於冬冬的母親生病,無否照顧他和妹妹婷婷,於是,冬冬只好和妹妹隨著小舅舅搭火車到苗栗的外公家裡度過漫長的暑假。在這個有 著遠山、溪流、稻田、樹木、鳴蟬的鄉村小鎮裡,小兄妹倆經歷了許多事情。冬冬與當地的小孩打成一片,他們一起到河裡游泳,一起穿梭于田野之間,還一起看到強盜搶奪午休工人財物的過程。

冬冬的舅舅昌民與女友林碧雲在熱戀中發生了關係,結果碧雲的母親就跑來滋事,外公十分氣憤,追打昌民,舅舅卻不以為然。後來冬冬偶然闖入舅舅房間,卻發現屋內藏著一個被通緝的犯人,不羈的舅舅讓冬冬的心裡種下了謎團。

一天,街上出現一個瘋女人寒子,路人紛紛躲避,而冬冬的妹妹婷婷卻主動去接近她,這樣,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越發緊密起來。後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也就是這個瘋女人,救了婷婷的一條性命。瘋女人的生活是艱辛的,她先是遭流氓侮辱,後來又懷孕、流產。為了去救治這個瘋女人,外公顧不得去台北醫院探視病情危急的女兒。在寒子和冬冬的母親均轉危為安後,外公語重心長地對冬冬說:“父母看管子女也不可能一輩子,只能在他踏入社會之前,替他打好根基,教他做人起碼應該有的一些東西……”

暑假很快就在這一系列風波後過去了,冬冬與婷婷離開小鎮時,婷婷要招呼路過的寒子,但寒子卻仍茫然前行。冬冬揮著手,大聲說著再見,向小鎮的夥伴、稻田 、溪流及自己的童年告別,邁向成長的新旅程。

幕後花絮

《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
我他媽再也沒有童年了!
看完侯孝賢《冬冬的假期》,我對 偎依在我身邊的 媳婦說。
媳婦看著我,眨了眨她那好看的 眼睛。她沒說話。
我知道這沒什麼可說的。要是她問我,我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沒人能 明白你,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
恐懼像 冰冷的海水漫過我的頭頂。
我有一個愛我的妻子有一處 寬敞的房子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有有條不紊的生活有一個30歲的人該有的一切。 
但我再也沒有童年了。我他媽再也沒有無憂無慮地童年了! 
我不知道自己老了的時候,會不會像 《野草莓》中的那個醫學教授,沉浸在對逝去時光的哀傷中,但我知道的是,在我還沒開始衰老之前,我就開始對童年 緬懷了。

 我的童年也在鄉下度過,像冬冬的假期一樣充滿歡聲笑語。每個人都有他們珍藏的童年,這是上帝對人類苦難生活的有限安慰。當冬冬高喊著告別他的夥伴,他的童年宣告結束。他的生命將在另一條路上開始,那之中可能有台北的繁華,也可能有難奈的喧囂和壓抑。當爸爸頭依車窗,慈愛地看著和童年告別的冬冬時,他的眼中既有兒子成長的歡欣,又有對童年易逝的感喟。

有人說,在《菊次郎的夏天》《陽光燦爛的日子》《壞孩子的天空》等等影片中,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童年是這樣易碎,又是這樣永恆。忘了是誰說的了,童年是一個作家一生表現的主題。不知這話對導演是否適用?

老實說,侯孝賢的長鏡頭讓我恐懼和懷疑,但《冬冬的假期》給了我的對他的信心。一個這樣認真對待童年的人,應該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媒體報導

《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
遭遇童年——侯孝賢《冬冬的假期》
遇到 大師,沾邊兒就拿。已成為我 淘碟的N項原則之一,延而行之似乎絕少上當 經歷,於是貫徹至今。遇到《冬冬的假期》時候自然毫無猶豫。
《冬冬的假期》拍攝於八十年代中,是侯孝賢介於 《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之間的作品,《冬》中延用了《兒》的多位演員,又預演了《童》的鄉村、童年。想來,任何一位電影作者,在多部作品之間,或許都會有這樣的 藕斷絲連,只是沒能盡人皆知、盡人皆見罷了。
媽媽 病重住院,小學生冬冬和妹妹婷婷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片子講述的就是冬冬的這個假期,小舅的婚姻、匪徒的暴行、瘋女寒子的境遇、母親病情的危急而後好轉……如此種種,插播在冬冬和夥伴們的玩耍中間,足以應付多篇“暑假徵文”了;比我小時候幫五保戶大媽挑水、到馬路上撿錢包和穿得上白下藍舉塑膠花“歡迎歡迎熱烈歡迎”要實在得多。
本片大概算是侯孝賢最為天朗氣清的作品。 
到處充滿了鮮艷的綠,好像聞也聞得到。每當婷婷頂著小圓帽兒跑在田野里的時候,喔,還有那個“阿正咕”,我都抑制不住地想起宮崎駿的 《龍貓》。而《龍貓》之於宮崎駿似乎又和《冬冬的假期》之於侯孝賢有類似,都算是小品,晶瑩剔透,分別與他們的大部頭作品 《風之谷》《幽靈公主》和《童年往事》、 《悲情城市》等等相映成趣。說遠了。
雖說是小品,侯導也決不忍流之蒼白。
兒童題材,很難躲過“ 成長”的主題,本片沒有例外。小舅的未婚先孕和女方母親的敲詐要挾激起了外公的震怒,冬冬是家中唯一一個出席小舅婚禮的人。而後小舅的窩藏人犯朋友被抓到警察局受審不但成了父子和好的契機,還為冬冬施了成長禮,冬冬的果敢與小舅的軟弱對比鮮明。此處的情節頗具意味,冬冬先後有兩次機會替小舅遮掩隱瞞、而這兩次冬冬的做法截然有別:第一次是小舅為送女友出站錯過火車、讓冬冬和婷婷先行到了車站,冬冬自然而然地等小舅到了才一起去外公家,免得小舅被外公罵;第二次就是小舅 包庇人犯朋友、並囑咐冬冬替他隱瞞,冬冬的做法令小舅入監被審,從警察局裡冬冬站在小舅旁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小孩子作決定時的 矛盾艱難外公話語不多,更顯得囑咐冬冬的一番話意味深長,雖然冬冬沒能全然明了。
影片的另一條線,繫於瘋女寒子。純潔善良但遭遇悲慘,其間頗有隱意。而婷婷險遭意外、被寒子救起的情節,編戲的味道重了些,叫人想起 《獨自在家》系列電影中的怪老頭和瘋瘋癲癲的餵鴿女人。
寒子剛一登場的時候,我沒有像對小舅那個演員那樣地當場確認(這個小子在《兒子的大玩偶》裡面飾演作“三文治廣告人”的爸);直覺得異常眼熟,懷疑是朱天文或者朱天心,確實也跟朱天文小說裡面的照片有好幾分像。於是焦急起來,直追演員表,找朱天文的名字,遍尋不現。後來才想起,她是《兒子的大玩偶》中的媽,同時想起來當時我也覺得這演員像極了朱天文,這回竟再來一輪覺得。記性啊。
片子的前半段幾乎沒有配樂,臨到冬冬快回家,才有日本風格的調子緩緩飄起,柔美、感傷、戀戀不捨……如無記憶錯誤,這段音樂在 《悲情城市》中也有用過。查看職員表的時候,配樂一欄中發現了楊德昌的名字,楊除去同杜篤之一併配樂,還在片中客串爸爸一角。片中的楊德昌還算年輕,沒有 功成名就,頭髮也完全沒有白。
另一個在我眼前跳啊跳的演員是鄉間小夥伴中唯一有名字的“阿正咕”,這個 小鬼在《兒子的大玩偶》同一系列的短片《蘋果的滋味》中有著更精彩的演出,從轎車裡伸出頭去炫耀的表情我至今清晰記得而且應該還可以再記住好多年。算來他和我的年紀相仿,現在也應是奔三十的人了,不知道會長成什麼樣子。
假期結束了,不知道算不算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受教育、有意義”,但冬冬應該是收穫到了沉甸甸的記憶吧。

相關評論

《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
也許是長在南方的緣故看著部片子的時候覺得格外的親切。似乎所有的童年的記憶都翻湧上來。和片子裡的色彩和聲音一一吻合。溪水。水牛。蟬鳴。參差的稻田。勾勒出夏日的鄉間最原始而真實的味道。一群煩惱荒蕪的孩子拿著竹竿玩著他們自己覺得最真實嚴肅的遊戲。即使偶爾的煩心事也在那些無邪的童心前都顯得微不足道。游泳時不見了衣服,赤裸著被夏日的太陽灼曬得黝黑的皮膚跑回家後面對媽媽追著打時窘迫的眼神;去尋找弄丟了的水牛,卻在橋頭睡得香甜可人的一幕。真的讓人忍俊不禁,粲然失笑。再也沒有比那個時候把事不當事的光景了。
在看片子的時候,許多詞語便逐漸的浮現出來。夏天。童年。鄉間。間或呼嘯而過的火車。直到片子看到後面的時候,突然一個很抽象的詞或者叫做字在腦海里膨脹。那便是,愛。對,是愛。無微不至,深藏其中,無處不在,樸素自然的愛。這部片子成功的最關鍵的一點便是雖然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進行這個故事,但是,卻不拘泥於孩子的主觀眼光,而是藉助孩子的眼睛,客觀的表現出在那個夏天,在那個叫做銅鑼的鄉間發生的件件瑣事。而那些事情,卻瑣而不煩,件件都耐人尋味,駐足良久。導演的語言是成熟而穩重的,不宣揚,不壓抑,是恰到好處合情合理的自然流淌。不去刻意的前後照應,不去刻意的製造沉重而繁冗的包袱,卻同樣的可以將情節聯得緊湊而不緊張。另外的,在結尾的時候,音樂響起,突然的覺得一部好的片子會讓你不去在意裡面的任何一件單獨的事物。包括演員,景色。那些已經在整個片子的大融洽中顯得微不足道(似乎也不適合用 “微不足道”這個詞,但也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暫且放著吧)。因為似乎出色的演出和出色的取景都應該是本片成立的基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就這樣,那個最後的童年隨著夏天,像偶爾不經意間便在鄉間呼嘯而過的火車一樣消逝不見。是留戀是懷念,沒有難過或哀傷。

幕後製作

這是侯孝賢的電影作品中給人感覺最為清新明快的一部電影,影片裡充滿了田園的純樸風情,與成長經歷的懵懂與未知,並以旁觀者的姿態將眼前這一切描述得生動而富於生機。影片的美學風格依然維繫著侯孝賢一貫的平實與恬靜,他獨特的固定長鏡頭所表現出的情緒完整性,以及超越功能性空鏡頭的所謂“情緒性空鏡頭”,在影片裡,都完整地得以發揮。《冬冬的假期》里雖然包含著兩個孩子冬冬和婷婷的不同視角,但真正出發點則是朱天文零散的個人化回憶,其故事原本是朱天文《炎夏之都》里的一篇《安安的假期》,原著作就是以兒童的視角觀察成人的世界,同時又現實生活的紛紜與沉重消化在孩童的簡單言語之外。影片於開場還有幾個鏡頭間喚回了童年的記憶。鳥叫蟬鳴,熱風拂過趕收的稻田,外公家房前屋後的蒲葵樹,此中氣息如同朱天文小說一般,像記憶里一樣真切。

七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同年獲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

導演簡介

侯孝賢 侯孝賢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生於廣東梅縣。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
1975年起從事編劇工作,編有《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1981)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壇廣泛重視。1983年與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冬冬的假期》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1985年執導《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6年執導《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女兒》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獎。其後作品有《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等,亦在金馬獎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斬獲。2007年參與了為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而拍攝的3分鐘短片集《每人一部電影》,並推出導演新作《紅氣球的旅行》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編劇 Writer:

朱天文 Zhu Tianwen  ....screenplay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screenplay

朱天文 Zhu Tianwen  ....story

演員 Actor:

Qiguang Wang王啟光 Qiguang Wang

Ann Lee李淑楨 Ann Lee

Ching-kuo Yan顏正國 Ching-kuo Yan  ....A kid

Edward Yang楊德昌 Edward Yang

Lai-Yin Yang楊麗音 Lai-Yin Yang

Fang Mei梅芳 Fang Mei

Po-wen Chen陳博文 Po-wen Chen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楊德昌 Edward Yang
攝影 Cinematography:

陳坤厚 Chen Kunhou

剪輯 Film Editing:

廖慶松 Ching-Song Liao

發行日期

美國 USA 1986年4月18日......(New York New Directors and New Films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4月20日......(Buenos Air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Cinema)

希臘 Greece 2005年11月19日......(Thessalonik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盤點侯孝賢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