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大郭莊廟會

冠縣大郭莊廟會

“冠縣大郭莊廟會”是山東省冠縣大郭莊的廟會。因規模大、每年都要在廟會上要舉行神秘的“燒袍”儀式,祭祀“托山奶奶”而聞名周邊地區,廟會在每年陰曆二月十五舉行,吸引著周邊民眾參加,並對研究魯西地區民俗文化提供了研究資料。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冠縣大郭莊廟會上的祭神袍冠縣大郭莊廟會上的祭神袍

大郭莊村民的祖先在山西洪洞大槐樹,從明朝洪武初年遷來。大郭莊的先民在黃河故道大郭莊安家後不久,就發現這個地方風沙特別大,風沙不僅吞噬了農田,還危及他們的生活。於是,他們返回山西,請來了“托山奶奶”。 

“托山奶奶”是這些先民在山西信奉的神。之所以叫“托山奶奶”,是因為她右手托著五座大山,並且舉重若輕。請來托山奶奶後,大郭莊先民們在村西建廟供奉,並且在托山奶奶生日這一天(陰曆二月十五)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祈禱托山奶奶的保佑。

在托山奶奶廟內,除了供奉著托山奶奶,還同時供奉著“觀音菩薩”和“碧霞元君”(大郭莊村民也稱之為“麥黃奶奶”和“泰山奶奶”)。不過,在大郭莊村民的眼裡,即使是觀音菩薩和碧霞元君也不能和托山奶奶相比,他們只能被供奉在托山奶奶左右。

祭祀過程

每年過了二月二,村裡的婦女就會自覺來到托山奶奶廟,為托山奶奶縫製神袍。每年都會縫製二十多身神袍,縫製袍子的布料都是附近村里一些信奉托山奶奶的村民進獻的,每身神袍都足足有一丈多長。廟會前一天,村里還要在十字大街西南角搭起高大的神棚,在這一天,由民間鼓吹手吹吹打打著將廟裡的托山奶奶畫像請至神棚安放。隨後,民間劇團便在神棚前為托山奶奶唱上一出“神戲”,然後才能再登上和神棚遙遙相對的戲台上唱戲。

除了神袍,還有“神鞋”。神鞋共兩雙,一雙鞋長三尺一,另一雙長近三尺,這兩雙神鞋分別是托山奶奶和麥黃奶奶的。

廟會當天,神棚兩側掛滿了高大的神袍,兩隻神鞋同時被擺放在神棚一側。“燒袍”儀式在每年陰曆二月十五舉行。午後一點多鐘,會首將所有參加人員按固定順序排好隊,在神前燒香禱告後放炮出發。同時,高蹺、花船、秧歌、花鼓跟隨著隊伍表演,整個大郭莊聲樂齊鳴、熱鬧非凡。

圍著村子走一遭後,袍子就會在村西被燒掉。這時,虔誠的村民就會湧上前去,搶接飛揚的“袍灰”。據說,這些“袍灰”很靈驗,能“治百病”。

相關傳說

日本侵略中國時,曾經在大年三十上午想到大郭莊搶劫年貨,但當日軍走到大郭莊村西頭時,竟然有一座大山擋在了他們面前,任憑他們怎樣攀爬都不能翻越。鬼子只好繞道而行,竄到附近的林莊、魏莊洗劫,而大郭莊卻躲過了一劫。原來,擋在日軍面前的大山其實是托山奶奶在危急時刻伸出了一隻胳膊,寬大的袖子擋住了鬼子的去路。

據大郭莊村民說,鬼子到大郭莊村西頭時,村民們都向東跑,躲在村東的黃河故道里。後來,村民們回到家裡,竟然發現已經備好的年貨並沒有被鬼子洗劫,而附近的村子卻遭到了洗劫。大郭莊村民認為,托山奶奶在當時保佑了大郭莊。

歷史價值

北館陶鎮位於冠縣西北部,北接臨清市,西隔漳衛河和河北省館陶縣相望,黃河故道縱貫域內。全鎮共有十幾個村每年都要舉行規模不一的廟會。而在這些廟會中,大郭莊村的廟會規模最大,輻射周圍數十里,甚至還吸引了臨清等地的民眾前來參加廟會。大郭莊廟會上不僅有大型祭祀活動,同時還有很多民間藝術團體前來助演,規模空前。

大郭莊廟會起源於明朝初期。廟會除了燒香、拜神、唱戲、民間文藝表演、商業活動等內容外,還有具有地域特色的“燒袍”儀式。大郭莊廟會是魯西一帶迄今為止發現的形式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廟會,是研究魯西民俗的“活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