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

再認和再現是記憶的一個基本過程,是和識記、保持兩個過程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記憶過程,也是識記和保持過程的表現和結果。在心理學裡,再認和再現被認為是評價記憶鞏固水平的重要指標。

概述

對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時候,覺得熟悉,認得它是從前感知過的,叫做再認。和重現一樣,再認也是記憶的一種表現。再認一直被實驗心理學家用來測驗人類記憶的效果。實驗通常是這樣做的:先讓被試者學習一張詞表,學完後讓他看另一張詞表,其中有的詞是學過的,有的則是新詞,讓他指出哪些詞是學過的,哪些是新的,由此就可測出他再認的成績。學習的項目可以是單詞或語句,也可以是無意義音節或圖畫等。
再認和重現雖是不同的記憶過程。但二者卻有密切的聯繫,例如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再認不只是一個“決定"的過程,同時也包含“搜尋”的過程(這在再認發生困難時表現得最明顯),也就是搜尋在記憶中保持的那個項目,以便進行比較、辨別或核對。這種搜尋和重現中的搜尋是類似的。有的心理學家認為重現包含著再認過程,因為重現時必須再認所重現出來的項目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就要繼續回憶。直到回憶出正確的項目時為止。
一般說來,再認比重現的成績要好得多。例如E.M.阿奇利斯曾用無意義音節等做實驗,發現再認的分數都超過了重現的分數。
再認有不同的速度和準確性,也常常出現再認錯誤或者完全不能再認的情況。這些都是再認的成績問題。影響再認成績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識記與保持是否良好;其次是當前事物與感知過的有關事物相同與相似的程度。如果完全相同(即是原來的事物),則再認當然比較容易;但如果不是原事物而只是相似,則情況就會恰恰相反,即越相似則再認越困難,甚至發生錯誤,這是因為細微的差異難於被識別。

影響因素

(1)對原有材料識記和保持的鞏固程度。識記越充分,保持越牢固,再認就越快、越準確。反之則容易發生再認困難或錯誤;

(2)時間間隔。識記和再認之間間隔的時間越短,再認的效果越好;

(3)以前經歷過的事物及其環境條件的變化程度。如果當前呈現的事物與以前識記的事物相似程度高,或者識記時的環境條件變化不大,則容易再認,否則難以再認;

(4)主體的身心狀態。再認者的思維活動積極主動,或者以事物存在著期待心理,則再認容易。另外,具有獨立性個性特徵的人比具有依存性個性特徵的人再認迅速、準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