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姓

冉姓

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八位的姓氏,全國人口數量約有67萬人,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冉氏家族的歷史貢獻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在春秋戰國時代,冉氏先祖在儒學方面的貢獻。其二,中國歷史上最豪勇最傑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閔,在東晉末年漢族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對漢民族的延續作出的歷史貢獻。雖然第二個貢獻最大,但是由於冉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漢民族被一些兇悍的少數民族殘殺到無法生存人員大幅度減少,北方和中原地區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人淪為奴隸,土地被掠奪,並採取了極端的手段--民族韌殺政策。

基本信息

簡介

冉
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

尋根溯源

冉姓來源有五:1、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姓氏尋源》等所載,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封於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荊口縣那口城),春秋時滅於鄭,子孫以國為氏,或說聃去耳為冉。2、據《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高辛氏(即帝嚳)之後有冉姓。3、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楚大夫叔山冉之後,以名為氏。4、據《漢書·顏師古注》所載,唐時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開州(今重慶開縣)土著多此姓,皆冉種(冉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或以冉為姓)。5、出自他族。漢時西夷冉族,居於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一帶,其族人以族名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得姓始祖

冉季載。名載,字季。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最少。武王克商滅紂後,大封諸侯,將其少弟封於冉。因季載有善行,成王時被舉為司空,主管軍事,成為周王室的重臣,他輔佐成王,廣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領導。他的後代,以其封國為氏,稱冉姓,並尊冉季載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冉國所在地有眾多版本,有說在今湖北荊口,有說在今湖北荊門,也有河南平輿、河南開封、四川茂縣之說。雖眾說紛紜,但我們通過冉姓在周初得姓之後的當時史料判斷,整個冉姓家族卻主要是活動於現在的山東境內。在春秋時代,至聖先師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並稱聖門五賢。他們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個個出類拔萃,千古流芳,而且他們五人統統都是魯國人,是故後世冉姓郡望有東魯之說。歷秦漢以降,冉姓人逐漸由山東播遷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北方大地,並有一支山東冉氏家族播遷到湖南的漵浦等地繁衍,後昌盛為當地大族,古代此地屬武陵郡,故後世冉姓有以武陵為其郡望堂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河北臨漳的冉姓也呈現出族大人眾的興旺局面,昌盛為冉姓魏郡郡望。其中在十六國時期建立過魏國的冉閔便是此一郡望之傑出代表。另據《華陽國志校注》所載,夔州、開州西南夷首領多冉姓。唐宋之際,還有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冉實、冉祖雍父子以及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冉安昌見諸史冊。唐末五代時,有重慶之冉姓播遷貴州。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遷於今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以後的湖廣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遷於今四川、重慶。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北、河南、山東之冉姓闖關東進入東北。 如今,冉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重慶兩地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另貴州、河北亦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冉姓約占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郡望堂號

冉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東魯郡,泛指今山東濟南、泰安、袞州等地;2、武陵郡,漢代置郡,治所在義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轄境相當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3、魏郡,漢代置郡,治所在鄴縣(故城在今河北臨漳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北武安以南,涉縣以東,山東冠縣以西,河南滑縣以北地區。
堂號:“南面”、“武陵”、“迎聖”等。

歷史名人

冉求

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

冉季

字子產,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

冉耕

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稱,後得惡疾而亡。

冉雍

字仲弓,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出身貧寒,有德行。孔子以為可任諸侯治民之官,後曾為季氏宰。

冉孺

一作冉儒,字子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敏於學。勤於問。

冉瞻

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十六國時後趙大臣,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

冉閔

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

冉安昌

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唐代大臣。隋末據巴東,高祖初歸唐,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

冉實

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唐代官吏。弱冠登進士第,累遷並府參軍。中八科舉,授綿州司戶,轉揚府倉曹。又舉四科,除益州導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後因倡飲省中,被賜死。

冉通

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進士,官兵科都給事中。面折廷諍,頗有直聲。好學問,讀書不輟。

冉覲祖

河南中牟人,清代學者。康熙二年鄉試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檢討。有《四書五經詳說》、《陽明疑案》、《正蒙補訓》等。
冉文儔
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蓮教徒。嘉慶元年起事,聚眾數萬,為通江藍號元帥,轉戰川東、北。三年後,在一次突圍中陣亡。其侄冉天元繼為元帥,繼續反清,部眾盛時達十萬以上,攻殺清軍猛將朱射斗,與諸部首領大會南充,威震一時,後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於成都。
冉天元
清四川白蓮教義軍首領之一。通江縣人。綽號“掃地王”,嘉慶元年(1796年)隨其叔冉文儔在通江王家寨舉義,四年,冉文儔犧牲,繼任元帥。被視為四川白連教各路義軍之主力。五年在江油被俘,死於成都。

宗族特徵

1、冉姓分出了沈姓,沈姓又分出葉姓。2、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所載,明清兩代冉姓進士總計十四名,其中四川、重慶兩地有六名,河北三名,貴州兩名,河南三人均為中牟人,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當今冉姓分布之特徵。

名人精粹

冉求: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冉季:字子產,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稱,後得惡疾而亡。冉雍:字仲弓,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出身貧寒,有德行。孔子以為可任諸侯治民之官,後曾為季氏宰。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敏於學。勤於問。冉瞻: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十六國時後趙大臣,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冉閔:冉瞻子,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冉安昌: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唐代大臣。隋末據巴東,高祖初歸唐,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冉實: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唐代官吏。弱冠登進士第,累遷並府參軍。中八科舉,授綿州司戶,轉揚府倉曹。又舉四科,除益州導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後因倡飲省中,被賜死。冉、冉: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兄弟倆遂去進見,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冉通: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進士,官兵科都給事中。面折廷諍,頗有直聲。好學問,讀書不輟。冉覲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學者。康熙二年鄉試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檢討。有《四書五經詳說》、《陽明疑案》、《正蒙補訓》等。冉文儔: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蓮教徒。嘉慶元年起事,聚眾數萬,為通江藍號元帥,轉戰川東、北。三年後,在一次突圍中陣亡。其侄冉天元繼為元帥,繼續反清,部眾盛時達十萬以上,攻殺清軍猛將朱射斗,與諸部首領大會南充,威震一時,後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於成都。

家譜文獻

冉姓家譜

四川宣漢冉氏重修宗譜四卷,(清)冉正本修,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漢縣檔案館。 四川酉陽冉氏家譜十三卷,(清)冉肇庭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敬簡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 四川酉陽冉氏家譜兩卷,首一卷,(清)冉學續修,清朝年間冉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河南中牟冉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中牟縣檔案館。 四川雲陽冉氏家譜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冉廣逵等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湖北鹹豐冉氏續修家譜十卷,(民國)冉崇文修,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鹹豐縣檔案館。

冉姓家規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義,有傷風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廢弛,有違祖訓。 各宗墳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據。 讀書尚禮,交財尚義,毋致驕慢嗇吝,有玷家聲。 富勿自驕,貧勿自賤,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禮。 婚姻擇配,朋友擇交,毋致貪慕富豪,有辱宗親。 周窮恤匱,濟物利人,毋致慳吝不為,有乖禮體。 珍玩廳巧,喪家斧斤,毋致貪愛蓄藏,有遺後患。 冠婚講禮,稱家有無,毋致襲俗浮奢,有乖家禮。 房舍如式,服飾從儉,毋致僭侈繁華,有於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孫玷辱祖宗,必須公同告廟出族,以全清白家風。然系萬不得已之事,須鄭重,慎經率。各開後:大不孝者,出!如罵詈父母、奪產、養之類大不悌者,出!如罵伯叔、毆辱兄嫂、凌虐弟侄之類為盜賊者,出!為奴僕者,出!為優伶者,出!為皂錄者,出!妻女淫亂不制者,出!盜賣祭產者,出!盜賣蔭樹墳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長傳單通知合族會集,告於祖廟,吊齊各譜,削去名字,祠墓不得與祭。但須確有實據,眾論僉同,方準出族。如其傳影響,總宜容隱。所謂罪疑惟輕,以存厚道。凡有過失,另當酌其輕重,以示罰。

冉姓族規

以下十條,不過僅舉大略。教家之道,千條萬緒,非言語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孫,末有不自賢父兄培植而來者也。教子之方,莫要於讀書。必能讀書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進取成名。登科、發甲,固視乎命運。然超瓊所識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讀書而發始達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識丁,而其身崛起田間,至登甲、乙榜者,百中僅一二焉。俗語所以胡“書讀三世發“之言也。茲所定族規十條,皆幼時聞於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嘗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於譜,願與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遺漏及應添立規條,異日重重刻時,固可增入。 第一,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來,則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雖十世、百世固不得以為遠也。奉先思孝,古訓昭垂,帝王且然,況大夫、士庶哉。吾家自遠祖以來所立家規: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當設祭之禮歲首、歲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歲暨清明,必相率掃墓,古人所謂上冢也。各家無論老幼,必當親詣墓前,行三叩首禮。雖大風雨雪,不得憚勞。此鄉族所同,子孫宜永永循守。庶幾因時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第二,孝父母: 屬毛離里,懷抱恩深;擇傅延師,劬勞念切。苟或不孝,禽獸何別。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謂不孝者五,大略該之。而好貨才防、私妻子,尤為鄉俗通弊,不可不以為切戒。至於違犯教令,律有明條。凡子孫於父母及父母,罵者罪即絞決;毆則斬決;殺者凌遲處死。例禁森嚴,雖下愚亦當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撫我、育我之德,則服勞、致敬、就養,無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須預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釀成梟,貽累族人。 第三,和兄弟: 長枕大被,天子且然;讓棗推梨。昔人稱美。但人家兄弟,當幼小時無不十分友愛。其後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爭財產而已。抑或此貧彼富,有求莫應,若秦、越人之相視。同氣參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後嫡庶之別,亦屬一氣所生。骨肉至親,尚成嫌隙,子孫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從兄弟,尚宜和睦,況在同氣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篤友於,則出入怡怡,家風不隕,亦同宗之光矣。 第四,睦宗族: 貴貴賢賢,義無偏詘親親長長,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脈。尊卑之分,軼然不淆。長幼之情,藹然相浹。喜則相慶,憂則相吊。貧弱之一,富實者宜時周恤之。愚魯之徒,賢智者時教導之。總以相扶、相助為念。至乾尊長,尤不得與卑幼戲謔,致為有識者所笑。此吾鄉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第五,和鄉鄰: 歲時款洽,誼篤比鄰;患難扶持,世稱會裡。我先世以忠厚傳家,凡屬子孫,務必謙虛樂易,與人無爭。不得恃血氣以凌人,逞奸詐以滋事,徒害鄰里,終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強恃詐,或倚仗族人之勢,欺侮鄉黨者長輩亟戒責。尤宜念睦任恤之風,實為古道,待人務從乎厚,處世毋涉乎驕。至於修橋、補路、拯溺、救飢、恤寡、孤、勸善、教不能諸事,凡有益於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長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賴也夫。 第六,教子弟: 子弟以讀書明理上。為父兄者必延聘名師,慎擇益友,俾得朝夕漸摩,學問有所成就。遇則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為通人。光前裕後之圖,計莫逾此。其有資質不能讀,及力不能讀者,則為農、為工、為商,即傭雇營生,亦屬正業。總當責以勤儉,教以安分,令其學為好人,切不可任令遊手好閒,習致敗壞家聲。至於富貴之家子弟,性質即有琰劉,亦當以師為約束,切鐵驕養溺愛,終受必家之富。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讀也。 第七,戒習染: 習俗之壞人子弟,事不一端。其顯者則嫖也、賭也、灑也、煙也、而近年尤有入會、結盟等惡習也。江湖無賴隨處煽誘,年輕子弟每為所牽。輕則有玷行為,重則顯乾法紀,其禍不可勝言。即輕薄之行,狷利之語,戲謔、罵詈、欺誕、狂佻,市井惡少情形,為大雅所深鄙,亦當引為切戒。至於干預詞訟,習以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門之為愈乎。又隸卒賤役,例不準其子孫與考,凡族中子弟雖至貧困,應不準當差。違者黜之勿齒。 第八,獎名節: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潛德幽光,豈容湮沒.族中如有孝子、悌弟、義夫、節婦,確有實跡未經旌獎者,應由族人備錄行狀,會眾覆實,聯名舉報,或請匾額,或請旌表。斯亦一族與有榮焉之事,不可不知。 第九,慎婚嫁: 玉潔冰清,固稱佳偶;荊釵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為男配,為女擇婚,必須清白之家,門戶相當者,方許聯姻。不得貪圖財物,輕信冰人,不辨薰蕕,苟且作合。萬一誤結朱陳,使日後兒女竟不齒於鄉曲,深為可惜。嗣後,如有不分良賤,不論可否,與奴隸娼優等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復與齒。 第十,急賦稅: 踐土食毛,自應輸賦;急公好義,豈許逋糧。況國家惟正之供,按季徵收,如額而止,先後不免。何苦延挨觀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撲耶?凡吾族於本戶地丁漕糧各項,須依期投納。即近年籌餉捐輸,亦朝廷萬不得已之舉,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擾,門戶晏如,豈非樂事?至佃田耕種,亦宜早納年租。荒歉求減,必須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勸導,諭以急公。此所謂國課早完,自得至於樂者也。

冉姓族禁

以下六條,僅就其大者言之,皆斷斷不可有之事。如族中婦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節為貴。然此非可強自他人,惟既經改醮,即非本族之婦,古人所謂“出則與廟絕者”也。雖有子孫,譜中必削其名氏。續修之日,概不許刊入。其餘亦概以族禁為準。至於亂宗一事,關係尤重。查《例》載:“無子者,許令同宗昭穆相當之侄承繼.先盡同父周親,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許擇立遠房為嗣。”又有“於昭穆相當親族內,擇賢擇愛,聽從其便”之例。是立嗣,總以同宗為準。其乞養異姓義子,以亂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歸宗”之律。吾族二百餘年以來,尚末聞有此弊端,自當永遠為法。如有螟蛉乞養、出自異姓者,雖不能絕其往來,而其名及所後子孫,則概不入譜。嗣後修譜時,務當嚴守勿易。倘徇情遷就,即屬不肖子孫,必遭祖宗陰殛。慎之,志之。 第一,禁當差: 皂、快、壯各班,門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統名之曰“隸”,例不準考,本族子孫不得充當。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第二,禁為匪: 盜必乾誅,竊亦罹罪,誘拐等事,均犯科條,辱宗甚大。族中子孫,不得有犯。違者,預行逐出,屏勿齒,譜削其名。 第三,禁入會: 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飄、結盟、拈香,皆匪徒所為,顯乾法紀。族中子孫,不得聽其引誘,致罹重咎。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第四,禁從教: 白蓮、聞香、燈花等名目,屢奉嚴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實繁有徒。或傳自遠方,或起自內地,總之不可學習、信從。族中子孫,惟宜守孔孟之規,勿為邪說所誘。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第五,禁出家: 釋老之宗,流傳雖久,而為僧、為道,則已棄父母,何論祖宗。族中子孫,不得甘於削髮、易服。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第六,禁自賤: 優伶等諸樂戶、生、旦、淨、醜、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無論矣。族中子孫,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賤。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字輩排行

北方冉氏通用字輩:“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註:與孔子世家字輩一樣。 南方冉氏通用字輩:“守文世勝惟思貴萬載如應興附山秀政文輔寅凝應天奇之後各相連永裕廣禎瑞崇隆啟懋光(或:文武正大瑞崇興啟錫光)毅胤晉恆泰開元衍慶長朝廷順有志國家英勤堂祖德流芳遠文武世代揚”。 重慶麻陽冉氏字輩:“崇啟孟光景思”。 重慶萬盛冉氏字輩:“崇啟孟光山德合細渚萬”。 重慶酉陽冉氏字輩:“尉祥佩梧振英梓悅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 廣西東蘭冉氏字輩:“惟龍天奇永裕廣正瑞崇隆啟懋光毅胤晉恆泰開元衍慶長”。 山東濟寧冉氏字輩:“守文世勝維貴思萬載如應興佐廷君子世海茂萬興朝文武正大光明永裕廣徵瑞崇隆啟孟昌毅胤晉恆泰開元衍慶長尉祥佩梧振英梓悅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註:“長”字輩用盡接續重慶酉陽冉氏字輩。 四川冉氏通用字輩:“中玉廣禎瑞崇宏以茂光盛進銀成太開元左運良祖德回召遠克少代必昌”。 冉氏一支字輩:“玉克士學正大光昌人文秀啟永吉食良”。 資料有待補充。重慶墊江一支字輩:“元純德戀天少學,廷中廣玉世澤長”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帝嚳;望出武陵
全聯典指冉氏的源流和郡望。
勤學好問;多藝博聞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冉孺,字子魯,孔子弟子,少孔子五十歲,以勤學好問聞名。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居政事科。孔子曾說他:“冉求多才多藝,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後做大夫季氏的家宰。
讜篪奏響;惡畫圖形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屢次徵召,都不願做官。後來,余玠任四川安撫使,築招賢館以禮賢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謁,被任為郎官,為余玠所信任、依賴。“篪”,古管樂器名,用竹子製成,單管橫吹,用於雅樂

五言對聯

聖門五賢士;蜀郡兩郎官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事典。
鳴琴答空谷;散步臥松林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詩人冉正岳《清溪納涼》詩集句聯。冉正岳,四川酉陽人。

六言通用聯

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通毅謀深,威望彌振;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上聯典指晉朝時期的游擊將軍冉閔,字永曾,善謀策,通力絕人。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屢立戰功,威聲彌振。宿將莫不憚之。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內江令冉虛中,取前令善政次第舉行之。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有冉雍等聖五賢。皆孔子的得意門生。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播州才人冉璡、冉璞兄弟二人,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璡兄弟聞之,謁玠,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
拜將封侯,父子韜略齊備;獻策不仕,兄弟文武雙全
上聯典指晉朝時期的都督冉瞻,驍猛多力,歷官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其子冉閔,位游擊將軍。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播州才人冉璡、冉璞兄弟二人事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