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季載

冉季載,即聃季載,為周朝諸侯國聃國開國君主,他為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幼弟,同母兄弟十人:伯邑考、周武王、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衛康叔、冉季載。

簡介

因他年幼,武王分封時,沒有封他。周成王時代的三監之亂後,周公旦將康叔封在衛國,季載封在聃國,在今河南省潁州西。並且以康叔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輔佐成王。冉季載的後代就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稱為冉氏,世代相傳,是今天冉氏的最早起源。冉季載是黃帝的嫡系子孫,是黃帝第一夫人西陵氏之女嫘祖長子少昊玄囂→蟜極→高辛氏帝嚳後裔,帝嚳正妃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周祖)后稷,稷生棄,棄生不窟,窟生鞠,鞠生公劉,劉生慶節,節生皇仆,仆生差弗,弗生毀喻,喻生公非,非生高圉,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類,類生古公亶父(周太王)父娶妃太姜生三子,長泰伯,次虞仲,三季歷,歷娶太姙生二子,長姬昌,次猇後封於猇。
冉氏家族在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在春秋戰國時代,冉氏先祖在儒學方面的貢獻。其二,中國歷史上最豪勇最傑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閔,在東晉末年對漢民族的延續作了歷史貢獻。

溯源

在過去,人們根據儒家典籍和有關歷史記載,將儒家學派的先人這樣描述

:最高層次的是孔子;第二層次的是四聖:顏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是子思的學生);第三層次的是十二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貢、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參、子張,十二哲包括四聖中的兩聖,其實是孔子學生中最出色的,他們是儒家諸多典籍編寫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文廟中列在孔子左右。第四層次的是二十四賢,也就是比較著名的儒家弟子,對儒家學說和儒家學派的發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分別被後世統治者追封過先賢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產被封為先賢冉子。這些人多被後世統治者追封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為臨沂侯,明代追封為公爵。他們位列十二哲之後,居文廟東西廡。第五層次的是七十二人,其實近百人,分別在典籍中或歷史資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聖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
冉氏族譜跟孔氏族譜一樣,是至今保留最為完好的族譜之一,每一代男性後裔全部入譜,除了少數因戰亂遷徙或者因災避難無法取得聯繫的之外,沒有任何的間隔和遺漏,輩分一點不亂,並且明確規定冉氏後裔決不允許通婚,包括冉氏子孫因出繼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詳細記載。
第二十八世冉季載,冉氏的得姓始祖。
第二十九世:冉羽叔,冉季載之子。
第三十世: 冉貞,冉季載第一世孫,冉羽叔之子。
第三十一世:冉托,冉季載第二世孫,冉貞之子。
第三十二世:冉敏,冉季載第三世孫,冉托之子。
第三十三世:冉猛,冉季載第四世孫,冉敏之子。
第三十四世:冉輝、冉煌,冉季載第五世孫,二人為冉猛之子。公元前780年冉輝、冉煌遭幽王之亂,冉輝奔晉,居潞安汾洲,即今山西孝義縣。冉煌奔魯隱姓,居邾。魯穆公改邾為鄒,即今山東濟南鄒平縣。此後,有十一代人名為諱無稽考。今查得一譜,對冉輝、冉煌後人有如下記載:冉輝裔孫:宗聖、廷宗,宗聖生:子從、子紳、子剛,子剛生:冉會、冉監。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冉會、冉監立登宣聖之門,登國朝。
第四十六世:冉崇聖,冉季載第十七世孫。
第四十七世:冉通靈,冉季載第十八世孫,崇聖之子。
第四十八世:冉岐文、冉岐武,冉季載第十九世孫,通靈之子。
第四十九世:冉相國,冉季載第二十世孫,岐文之子。
第五十世:冉聖起,冉季載第二十一世孫,相國之子。
第五十一世:冉文、冉橫,冉季載第二十二世孫,聖起之子。
第五十二世:冉仲達,冉季載第二十三世孫,冉文之子。
第五十三世: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冉季友被迫離鄉背井,避禍武陵,(今湖南省敘浦縣)在湖南的漵浦等地繁衍、發展,後昌盛為當地大族,漢朝置為冉氏武陵郡,故冉氏後裔以武陵為其郡望堂號。嗣後冉玄詩云:“一自逃秦別是天,飛花不擊武陵煙,靈源聖跡春常在,莫向漁郎浪說仙”。冉季友為武陵冉氏始祖。西漢時,漢高祖劉邦到孔子宅大牢祭禮,頒始天下:“凡聖賢之裔當返故里”。奉先以受賚予,祖冉進承王命而還東魯。總譜載:始皇因李斯上言諸生不師今而學古,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臣請史官非秦紀者皆燒之,人實之法。時候生盧生相與議始皇因亡去,始皇使御史案問諸生,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不聽,乃東行郡縣,上鄒嶧山、封泰山、過闋里毀孔子故宮及諸弟子祠焚所著典籍,坑其業儒者並戮其子孫。故孔子與弟子後死者死逃者逃,皆無敢仍其姓氏者。噫厄矣哉!悲夫!周末,天下人多冒儒冠服者,魯之儒冠服者十常八九,始皇至曲阜埋孔子及諸賢像,業儒者不辨真偽皆坑之。時冉栗(仲弓祖七代長孫,儒士,衍教濟陽,一子夢樓)、冉厚(仲弓祖六代孫二門,冉栗之叔父,儒士,衍教高唐,子一:性)與承乾(仲弓→孟→昭→再貴→其真→承乾,也就是仲弓祖長孫昭的二兒子的嫡傳長孫,仲弓祖六世孫)、遵先(子有→魁→點→五爵→希東→遵先,子有祖的次子的長子長孫的兒子,冉求祖六世孫)、仲孫(仲弓→季→穆→三貴→仲孫,仲弓祖五世孫,二兒子季的長子穆的二子三貴的兒子)、東景(子有→魁→烈→五福→東景,冉求祖五世孫)、際運(子有→儒→熙→四錫→際運,冉求祖五世孫)皆坑死。冉栗生子夢樓,其弟冉性生子兆東夢樓,衍教東原,生子思魯,懷念故土之意,已經被迫逃命他鄉,因躲避秦始皇迫害,在逃命的路上被追兵趕上,問其姓名,緊急中看到一樓房,遂答曰:姓樓,名思魯。從此改名樓思魯,秦滅後,改回。總譜載:時因始皇殺汰諸儒,皆易姓逃去,無敢守墳墓者,約曰:各以名為姓,竄逃他方待天下清平,然後複姓回籍。兆東生子紹孔,為躲避追殺,改姓自己的名字“東”。孟東姓東逃蘭陵,夢樓姓樓逃淄川,兆東姓東逃穎州,在東姓東兆樓姓樓並逃臨淮。冉雍八世孫孟東、夢樓,兆東、在東,在“焚書坑儒”時,播遷於於今河北臨漳一帶繁衍,呈現出族大人眾的興旺、昌盛局面,漢朝置為冉氏魏郡,冉雍後裔以魏郡為其郡望堂號。第五十四世:冉叔祖,冉季載第二十五世孫,冉季友之子。
第五十五世:冉同吳,冉季載第二十六世孫,冉叔祖之子。
第五十六世:冉大周,冉季載第二十七世孫,冉同吳之子。
第五十七世:冉建文,冉季載第二十八世孫,冉大周之子。
第五十八世:冉明宇,冉季載第二十九世孫,冉建文之子。
第五十九世:冉德量,冉季載第三十世孫,冉明宇之子。
第六十世:冉選,冉季載第三十一世孫,冉德量之子。
第六十一世:冉種、冉趣,冉季載第三十二世孫,冉選之子。冉趣西去陝西京兆三原縣。
第六十二世:冉劉超,冉季載第三十三世孫,冉種之子。
第六十三世:冉世恩、冉世亮,冉季載第三十四世孫,冉劉超之子。
第六十四世:冉統,冉季載第三十五世孫,冉世恩之子。
第六十五世:冉祿、冉張,冉季載第三十六世孫,冉統之子。西漢元帝初元年間,冉祿播遷於河南安陽(黎陽)一帶繁衍,生冉弘、冉璆(酋)。舊譜云:余姓自漢迄晉顯於黎陽。按:黎陽今河南衛輝府濬縣地也,於晉時屬魏郡。
第六十六世:冉璆(酋)、冉弘,冉季載第三十七世孫,冉祿之子。冉璆於西漢建始年間拜授車騎將軍,顯著河南都督,西漢平帝劉衍元始五年(公元五年),王莽篡位作亂,爭奪漢室,兵戈四起,民不聊生。冉璆(酋)冉弘不仕隱居而隱姓。其後有十二代子孫人名諱無稷考。今查得一老譜記載,獲得冉璆之十二代子孫名諱如下:
第六十七世:冉重光、冉漢,冉季載第三十八世孫,冉璆之子。
第六十八世:冉玉珍、冉玉瑞,冉季載第三十九世孫,冉重光之子。
第六十九世:冉崇義、冉崇忠,冉季載第四十世孫,冉玉珍之子。
第七十世:冉勛、冉質、冉獻,冉季載第四十一世孫,冉崇義之子。
第七十一世:冉恩、冉俊,冉季載第四十二世孫,冉勛之子。
第七十二世:冉溢、冉洋,冉季載第四十三世孫,冉恩之子。
第七十三世:冉超、冉培、冉介,冉季載第四十四世孫,冉溢之子。
第七十四世:冉應蛟、冉應鳳,冉季載第四十五世孫,冉超之子。
第七十五世:冉大興(興邦)、冉大夏,冉季載第四十六世孫,冉應蛟之子。
第七十六世:冉宗國,冉季載第四十七世孫,冉大興之子。
第七十七世:冉興班,冉季載第四十八世孫,冉宗國之子。
第七十八世:冉國瑞、冉國安,冉季載第四十九世孫,冉興班之子。
第七十九世:冉隆,冉季載第五十世孫,冉國瑞之子(冉璆第十二世孫),舊譜云:晉初,初祖名隆者,由黎陽遷外黃。按:外黃,於晉亦屬魏郡,今開封府之杞縣地也。於西晉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授鎮西將軍,領魏洲刺史。且是一支流民軍的首領,率所部流民軍投乞活義軍統帥陳午,於西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後趙破晉,敗死黎陽。其子冉瞻被俘。
第八十世:冉瞻,初名良者,冉季載第五十一世孫,冉隆之子,公元299年生於魏郡(今安陽內黃)。陳午部將,公元310年帥所部流民在河內與劉聰石勒作戰,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於蘭陵郡。年僅十二歲,少年有力,長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龍)左右,並招冉瞻為石虎養子,易姓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瞻為積射將軍,封西華侯。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在石勒攻凶奴前趙的戰爭中,瞻陣亡。生子石閔(冉閔)
第八十一世: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冉季載第五十二世孫世孫,冉瞻之子。生於蘭陵郡。自幼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趙帝深愛其才。少時任蘭陵郡游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公元338年參與昌黎之戰,功名大顯。升任北中郎將,修成侯。晉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自此復冉姓。追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冉瞻為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后,妻董氏為皇后,長子冉智為太子,餘子皆封王,冉胤為太原王。冉閔在世時,自謂為中土英雄(中華英雄),據史籍《晉紀》、《甲府丹冊》、《資治通鑑》和一些地方史志記錄:鮮卑二十萬大軍南下,冉閔率軍一萬迎戰,十戰十捷(也有說為十二戰),終因戰馬累死倒地被俘。冉閔被俘後,鮮卑國主慕容俊欲赦他,但已稱帝的冉閔拒降,痛斥各族人蹂躪中原。慕容俊於是嘲笑他:“汝奴僕下才,何自妄稱天子?”冉閔義正嚴詞的回答道:“天下大亂,爾等夷狄禽獸之類人面獸心,尚且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鮮卑國主慕容俊大怒,將冉閔鞭三百,送於龍城。東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農曆6月1日,冉閔被鮮卑王慕容俊斬於遏陘山,董氏、冉智、冉明、冉睿同時被俘,與冉閔同被殺害。誰知冉閔一死,遏陘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俊大懼,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將蔣乾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冉閔後邑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冉閔後裔
第八十二世:冉胤、冉智、冉明,冉睿(裕),冉季載第五十三世孫,冉閔之子。冉閔受傷被俘,董氏、冉智、冉明、冉睿同時被俘,與冉閔同被殺害。冉胤被京都守將蔣乾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冉胤太原王,奔晉(太原),晉皇帝深愛其才,拜直閣將軍,封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晉廷朝政不綱,冉胤不仕隱居。其後子孫有四代人之名諱失載無考。經查閱一譜,記述了四代祖先名諱:
第八十三世:冉弘烈,冉季載第五十四世孫,冉胤之子。
第八十四世:冉承憲,冉季載第五十五世孫,冉弘烈之子。
第八十五世:冉良,冉季載第五十六世孫,冉承憲之子。
第八十六世:冉續,冉季載第五十七世孫,冉良之子。
第八十七世:冉定,冉季載第五十八世孫,冉續之子。倉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傳。
冉道周 任平南將軍,假節鉞信州諸軍事,封雎陽公,始家於信州即今夔州忠州。生軫。
冉 軫 仕梁,太子左衛,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黎。
冉 黎 仕梁,假節鉞雲麾將軍,湖州刺史,襲封巴東郡公。生安昌。
冉安昌 除開封府儀同三司,隋末據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蜀國公,兼山南道大行將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卒贈十八州都督,加謚端肅公。生仁才。
冉仁才 字徵文,隋恭帝義寧二年封金紫光祿大夫,唐高祖武德二年納招駙馬,拓土聚民,功績丕著,貞觀六年詔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尋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詔,封上柱國。夢於永州,年五十有八,謚果公。敕葬萬州威鳳山即今萬州東關外紅砂溪其地焉。
玉珪公主 唐高祖之妹,敕葬於河南定鼎縣。
冉 實 字茂實,攫進士第,贈國賓司馬,遷使持節河州知營,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
賢濟夫人 江夏王李道宗女,封象賢濟美夫人,葬河南定鼎縣。生顯宗、顯朝、顯邦。
金城郡合墓
冉顯宗 贈國賓。 十五世孫守忠、守孝、守時。
冉守忠,酉陽創業之始祖也。宋徽宗十九年乙亥歲,改宣和元年,宣和間,授郎官聚制,誥總制御前兵馬使,仍令鎮洞守,諸洞夷獠便宜行事,苗獠率服,改塞為州。至元間加封宣慰使,是元順帝年號,乙亥歲改至元,辛巳歲改至正元年,加宣撫,升沿邊溪洞都元帥府宣慰使司。
酉陽燕兒窩生文炳、文燦、文獻。附謁仁才祖墓詩:自從提劍掃塵煙,擋看西南半壁天。耕桑拓土三千里,忠孝傳家五百年。
文炳任酉陽世襲宣慰司。
文燦於元朝分支建始縣田峽口。
文獻分支成都府川西壩。
冉文炳生世榮、世昌、世華。世榮生勝宗、勝祖。勝宗生維義生思通生貴遷生萬友生載朝生八子,如龍、如彪、如豹、如虎、如狼、如蛟、如璋、如鶴。
如彪任酉陽宣慰司。
如龍於明朝分支思州衛都會壩,即今利川縣是也。
如豹於洪武時分支大田所千戶職,即今鹹豐縣是也。至今,大清鹹豐元年鹹豐縣被諱改為龍鳳州。
如虎分支於夔府萬縣。
如狼分支於貴州婺(務)川縣。
如蛟分支彭水縣龍潭等處。
如璋分支河南定鼎縣燕兒窩守冉仁才之妻玉珪公主之墳。
如鶴分支貴州麻兔司。
冉守孝分支貴州沿河司。
冉守時分支石柱司等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