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社

共存社是鄂東最早的共產主義團體,1921年7月在湖北黃岡林家大灣浚新學校成立。

簡介

共存社是鄂東最早的共產主義團體,1921年7月在湖北黃岡林家大灣浚新學校成立。
1921年7月15日—21日,惲代英林育南召集受利群書社影響的23位進步青年在湖北黃岡林家大灣浚新學校召開會議,成立了共產主義性質的革命團體共存社。

宗旨

宗旨:“以積極切實的預備,企求階級鬥爭、勞農政治的實現,以達到圓滿的人類共存為目的”。

組織原則

共存社設總務股、教育股、實業股和宣傳股,各項事務採用民主集中制,“總務股委員用袁氏金匱投票法”,其他各股委員,“由加入各股社員社友公舉”。李書渠任總務股委員、惲代英任教育股委員、鄭遵芳任實業股委員、廖煥星任宣傳股委員。
共存社規定社員必須遵守的戒約是:不嫖、不賭、不煙、不酒、不納妾、不奢侈、不做有害社會、有害社會團體的事。
共存社分社員、社友。社員中有自由支配的銀錢財產,“應統捐入”;不能捐入,“須向總務股經濟幹事報賬,申明理由”;社員中無自由支配銀錢財產的,“應儘量多捐,至少每年三元”,有困難的,“亦得申明理由減免”。完全為團體服務的社員,其最低限度生活費用由團體供給。社友沒有向團體捐入銀錢財產的義務,但有選舉權,不能介紹其他人為社員或社友。無論是社員或社友,都必須填寫志願加入申請書,接到申請志願書方可入社。

特點

第一,“組織嚴密,儼然一國家”。
第二,分社友社員,旨在“使人入社不致因社友有不健全而失敗了社務”。
第三,注重道德品質修養,提倡人格互信。

歷史意義

共存社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共存社成立不久,惲代英、林育南、林育英李求實、李書渠、廖煥星等人獲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訊息,異常感奮。他們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

新文化運動主導人物及重要期刊

新文化運動是指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為學術界一種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主導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易白沙吳虞錢玄同
重要期刊:《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星期評論》《建設》《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少年中國》《新社會》《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覺悟》
重要社團:五四以前的重要社團有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誌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湖南的“新民學會”;湖北的“互助社”;五四以後出現的重要社團有三四百個,重要的有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湖南的“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湖北的“利群書社”、“共存社”;廣東的“新學生社”;天津的“覺悟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