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護士

共享護士

共享護士是共享經濟涉及的領域正在不斷擴大發展的產物,以“網際網路+”的護士線上接單、線下服務模式為主,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共享護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護理難”等問題。 2018年5月,專家指出,“共享護士”是一把雙刃劍,應當儘快制訂標準,完善制度。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2016年,一款名為“金牌護士”的APP就正式上線,其中護士上門是其主打產品。

2017年,某醫護上門服務平台公布了其護士上門的數據。根據對3.2萬名認證執業護士、3萬多名用戶和10多萬份有效訂單的分析顯示,北京、上海占據了總服務份額的50%,其中北京占38%。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註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其中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接近80萬人;醫護比例達到1:1.1,扭轉了醫護比倒置的局面。

2018年6月20日,國家衛健委針對“共享護士”這一新生事物,回應中指出,目前,部分有條件的省市探索開展“共享護士”上門服務,解決了老年人和行動不便患者就醫難的問題,給老百姓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護理服務進入家庭進行了探索。

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作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省份並開展相關試點工作。這意味著,曾一度被禁的“網約護士”得到了官方許可。

發展狀況

福建省

2018年5月,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雙創中心扶持了一個移動健康護理服務平台,是福建省內首個“網際網路+”居家護理服務項目。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通過智慧型化、科學手段及平台化管理,使患者及家人與優質護理資源高效、精準對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服務分類

共享護士平台所提供的護理服務有8大類,包括母嬰、術後、口腔、家庭、美容等服務。

使用方法

共享護士與一般軟體沒多大區別,下載註冊後,進入平台首頁,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需要的服務。點擊進去後可再選擇具體服務類別。每一個項目,都有具體的服務說明。選擇預約時間及預約套餐,然後詳細填寫服務需求,上傳被服務對象的就醫證明,點擊立即預約,就可完成預約。

套用示例

老李患有直腸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醫院更換造口袋,費時費力排隊,還要麻煩家人跟著遭罪。2018年5月,通過這款APP預約了兩名護士上門為老李在家完成了造口護理,購買一次服務,老李向兩名護士共支付了199元的酬勞,其中服務費100元,上門交通費99元。

建設目標

希望通過健護寶移動護理服務平台的搭建,為出院患者、母嬰、居家老人等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為專業護理服務進入家庭開闢一條途徑。

存在問題

雙刃劍

業內人士表示,“共享護士”是一把雙刃劍。在服務過程中,護士如何保證自己操作的安全性,服務過程中一旦出現意外,特別是術後病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而且服務過程中因涉及隱私還不能全程記錄服務過程,出現糾紛將無法舉證。最重要的是很多護士還是在校學生,經驗較缺乏,這也是很多市民擔憂的地方。

護士們也有擔憂,人身安全如何保障。不少”共享護士”平台表示,他們也考慮到這個問題,甚至推出兩人同時上門服務的模式,但護士上門的行業標準缺乏、風險規避制度尚無,對護士以及病人而言,都沒有保障。

缺乏標準 難避風險

“共享護士”到底靠不靠譜?對於這個問題,無論是患者還是護士其實都有疑慮:出現醫療風險怎么辦?護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證?

目前除北京、天津、廣東作為護士區域化註冊試點地區,可進行護士區域化註冊試點工作外,其餘絕大多數省份的護士尚無多點執業資質。這意味著,在其他地區,護士上門服務屬於脫離註冊執業地點,有非法執業嫌疑。相關部門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簽約網約平台和實體醫療機構的多點執業還不一樣,不過還沒有相關政策。

“假患者”可下單

2018年6月,新京報記者體驗發現,在一些“共享護士”平台,填寫虛假個人信息和處方、藥品資料也可預約護士,存在安全漏洞和隱患。

現實意義

“共享護士”模式對於護士來說,在發揮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收入,很多護士都願意嘗試。對於患者而言,解決了很多老人就醫難的問題,減輕了養老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