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養牛業發展的意見

各縣、特區、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畜牧業,對促進農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城鄉居民的膳食結構,提高人民體質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市的實情出發,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必須大力發展養牛業。要把發展養牛業作為我市畜牧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進一步加大發展力度。近幾年,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緊緊依靠本地資源優勢,面向市場,調整思路,強化措施,大力發展養牛業,全市養牛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目前我市養牛業的發展與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速度較慢,規模較小,方式較落後,產業化程度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為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我市養牛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把養牛業作為生態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加大基地建設力度,推廣人工種草,推行標準化生產,增強發展能力,大幅度提高牛在畜群中的比重,保障牛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發展目標
2010年,牛存欄45萬頭,其中:六枝特區11萬頭、 盤縣21萬頭、水城縣12萬頭、鐘山區1萬頭,在2007年的基礎上年均增長5.1%;出欄牛10萬頭,其中:六枝特區2.5萬頭、盤縣4.6萬頭、水城縣2.6萬頭、鐘山區0.3萬頭,在2007年的基礎上年均增長29%;牛肉產量1.3萬噸;新增人工種植優質牧草12萬畝;建成牛品改點300個;新建30頭以上的牛養殖場(小區) 60個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加大養牛基地建設力度
借鑑省內外牲畜養殖先進經驗,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鼓勵和支持養牛大戶擴大養殖規模,充分發揮基地示範效應,增強基地帶動能力,促進全市養牛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進一步鞏固盤縣省級肉牛基地,加快推進水城縣省級肉牛基地項目建設,加強項目管理,完善體制、機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確保項目達到預期效果。
加大畜牧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肉牛在畜群中的比重。合理布局草食家畜,做好以村為單元的肉牛基地建設規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建設肉牛生產基地。在全市高海拔地區,要把種草養牛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種草養牛,選擇15萬戶(六枝特區3萬戶、盤縣6萬戶、水城縣6萬戶、鐘山區500戶)以上的農戶重點扶持,戶均穩定養牛1頭以上。大力發展規模養牛,鼓勵、支持各類企業投資興辦肉牛育肥場。堅持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發動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養牛業。
(二)大力推廣人工種草、飼料青貯及秸稈氨化技術
進一步鞏固現有草場,加大人工種草和天然草地改良工作力度,大力推廣糧草、林草間作,充分利用退耕地種植優質牧草,利用冬閒田土種植一年生牧草,不斷擴大人工草地面積,夯實養牛業發展的飼料基礎。從2009年起,全市每年新增人工種植優質牧草4萬畝以上。
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提倡秸稈過腹還田,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要以青貯、氨化飼料作補充,解決冬春季節草食牲畜飼料不足的問題。鼓勵、支持養殖戶(場)修建青貯、氨化池,購置青貯袋和鍘草機械。
(三)加大牛品種改良點建設力度
加大牛雜交改良點建設力度,大力推廣牛雜交改良技術,不斷擴大牛雜交改良覆蓋面,著力提高雜交牛比重。已建立的牛品改點,要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品改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輸配數和受胎率。新建的牛品改點要配齊配好品改設施和品改員。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牛品種改良點建設扶持政策和牛品改員的以獎代補制度,保障牛品改點和品改員隊伍建設的穩定發展。落實能繁雜交母牛補貼制度,扶持養殖戶(場)飼養能繁雜交母牛,增加能繁母牛數量,提高犢牛質量。從2009年起,每年新建牛雜交改良點26個,到2010年全市牛雜交改良點力爭達到300個以上。
(四)推行標準化飼養
實行肉牛標準化規模飼養,是肉牛生產提質增效、提高肉牛商品率的重要措施。要積極扶持發展肉牛規模飼養場,引導農民或專業合作社建立肉牛養殖小區,改善飼養條件,完善防疫措施,提高肉牛生產能力和水平。從2009年開始,每年建設30頭以上的養殖場(小區) 20個。
(五)推進產業化經營
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的有關政策措施,積極推行以“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主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龍頭企業或協會帶動千家萬戶發展養牛業的格局。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帶動作用大、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龍頭企業。按照加入自願、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餘返還的原則,加快農民養牛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農民發展養牛的組織化程度。完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使養牛戶通過產業化經營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保障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養牛業的投入
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引導、鼓勵全社會參與和支持發展養牛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多種經濟成分以多種形式參與養牛業,充分調動和保護社會各方面參與發展養牛業的積極性。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機構貸款、農民和企業投資、引入其他資金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加大政府對養牛業的投入力度。要做好前期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的支持;要確保中央、省的養牛項目配套資金的落實;市、縣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原則,按1: 1的比例配套投入。從2009年起至2010年,市級每年安排418. 5萬元資金,其中,120萬元用於人工種草,每畝補助30元;26萬元用於新建的牛改點,每個點補助1萬元;22.5萬元用於已建牛改點,每個點補助1000元;20萬元用於牛品改員的以獎代補,每產1頭雜交犢牛,獎勵品改員20元; 200萬元用於飼養能繁雜交母牛的養殖戶(場)補助,每飼養1頭能繁雜交母牛補助200元;30萬元用於養殖場(小區)建設補助。各縣、特區、區要確保配套資金足額到位。
農發行、農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加對養牛業發展的貸款額度。對有還貸能力、信譽好的養牛場(戶),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扶持擴大規模,提高效益。保險公司要積極探索開展養牛保險業務。
(二)加大疫病防控力度
認真落實“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總負責,政府保防疫密度,業務部門保防疫質量”的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紮實抓好春、秋兩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補針工作。加強對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牛口蹄疫免疫率達到應免數的100%。強化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工作,對病死牛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
(三)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力度
要大力推廣牛雜交改良技術,改良本地黃牛,提高牛的個體質量,增加雜交母牛數量,提高母牛的整體質量水平。實行良種良法相結合,組織動員廣大養牛戶改造傳統圈舍,改善飼養條件;開展人工種植優質牧草和農作物秸稈的科技處理,實現草畜平衡發展;推廣使用肉牛濃縮飼料、飼料添加劑,改傳統飼養為科學飼養,提高肉牛質量和經濟效益。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普及科學養牛知識,提高廣大養牛戶的養殖水平,增加養牛收入。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畜牧業的領導,把扶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堅持把養牛業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納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軌道,合理布局,統一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養牛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市、縣、鄉要對畜牧業發展目標實行量化考核,兌現獎懲。各地要把畜牧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進一步加強部門的協同配合,形成工作的合力。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充分發揮其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能作用;農業、水利、扶貧、交通、科技等部門在安排沼氣、人畜飲水、農田灌溉、科技扶貧、村寨道路、科技試驗示範建設項目時,要儘可能與畜牧業基地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項目的綜合效益;稅務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家關於農產品及其加工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不得隨意變通和擴大減免範圍;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