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

六安

六(Lù)安,簡稱英,別稱“皋城”。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西翼,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因舜封皋陶於六(Lù),故後世稱六安為皋城。 六安地處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江淮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本區,屬於淮河流域面積11926平方公里,長江流域面積3064平方公里。 六安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六安市素有“白鵝王國、羽絨之都”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羽絨原產地和集散地。 六安榮膺“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等稱號。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2017年12月15日,榮膺中央電視台《魅力中國城》第一季十佳魅力城市 。

 

 

簡況:

六安市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現轄金安裕安兩區和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縣,以及省級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全市188個鄉鎮、8個街道。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總人口664.9萬人。有2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08.1億元,其中一產65.4億元、二產72.1億元、三產70.6億元;財政收入14.5億元。

六安 六安

  

歷史沿革: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上古時,這裡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音lù)。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皋城”。至西周,境內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六安”之名沿襲至今。三國時由魏控制。兩晉時,分屬豫周的安豐郡,揚州的淮南郡、廬江郡。隋時,分屬淮南郡和廬江郡。唐時,分屬壽州和廬州,其間置舒城縣和盛唐縣。兩宋時,大致與唐相當。元末,始設六安州。明時,北屬壽州、南屬六安州。清初,屬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轄的壽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為江蘇、安徽兩省後,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的六安州。中華民國初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淮泗道,其餘縣區屬安徽省安慶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縣一部分)和英山、羅田、商城五縣成立工農民主政權,曾稱“五星縣”。1940年,改稱第二行政督察區。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區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併為安徽省。此後,廬江縣一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巢湖專區;肥西縣曾兩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縣城關及近郊組建縣級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併,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省轄六安市成立。 六安歷史上是戰略要地。古詩讚曰:“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發生在這裡的不少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的歷史進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戰國後期,楚考烈王遷都壽春,使壽春成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東晉迎戰前秦,在壽陽(今壽縣)淝水取得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勝利,改變了北強南弱的局面,開始了南北朝對峙。辛亥革命時期,壽州崛起的淮上軍,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一支勁旅,先後光復了六安、霍邱、潁上、阜陽等23個州縣,推動了江淮地區的革命發展,在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戰士朱蘊山為代表的六安進步知識分子,就組織了“中國革命小組”,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反帝反封建活動。1923年,壽縣小甸集成立中國共產黨特別支部,直屬黨中央領導,是安徽建立最早的黨組織。1929年,相繼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誕生了紅十一軍三十二、三十三師,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皖西成為紅軍的搖籃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這裡指揮了歷時48個日日夜夜的蘇家埠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取得了鄂豫皖蘇區空前的大勝利。抗戰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安徽省首府,國共兩黨的重要機構設駐於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這裡指導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中的重大轉折。

  

英雄輩出:

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上古有輔佐舜禹而勞卒的皋陶,漢有“開巴蜀教化之風”的文翁,三國有“雄姿英發”的名將周瑜,宋有名冠“宋畫第一”的國畫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國獸醫學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師孫家鼐。近代有辛亥名傑柏文蔚張匯滔,抗日名將方振武孫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蔣光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湧現了以許繼慎為代表的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在五六十年代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國9個將軍縣,六安就占2個(金寨縣、原六安縣),被譽為“將軍之鄉

六安 六安
”。

 

區位及資源:

六安依山襟淮,承東接西,區位優越。東與省會合肥市相連,南與安慶市接壤,西與信陽市毗鄰,北接淮南市、阜陽市。貫淮淠而望江海,連鄂豫而銜中原,是大別山沿淮經濟區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國道、合九鐵路、寧西鐵路、淠淮航道縱橫全境,六安至合肥駱崗機場僅需1小時,交通十分便捷。六安資源豐富而獨特。這裡水源充沛,水質優良。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庫總蓄水量為67.3億立方米。境內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種,各類水陸棲生脊椎動物500多種。盛產110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和1400餘種中藥材,糧、油、棉、麻、茶、繭、板栗、肉禽、羽絨、水產等產量多數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鵝及其羽絨、霍山石斛等稱甲全國。境內已探明礦藏30多種,鐵、金、鉛、鋅、石英石、花崗石、水泥灰岩等儲量甚豐。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天堂寨,有南嶽山銅鑼寨萬佛山八公山等風景名勝區,奇松怪石,珍禽異獸,盡顯造化之神韻。有萬佛湖、安豐塘、水門塘等休閒度假區,水天一色,碧波萬頃,盡享自然之美妙。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保存著全國唯一完整、宏偉壯觀的宋代古城牆,以及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古墓群、古戰場,文化積澱深厚,給人以智慧,催人以遐想。還有多處省級以上重點保護的革命紀念地,真實地記??英雄事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