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德性論

公正德性論

全稱《公正德性論——亞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作者黃顯中。本書從公正的目的、德性、理念、秉性等方面,全面探討和剖析了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思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公正德性論

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在長期的研究中被忽略了。《公正德性論——亞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以亞里士多德的文本為依據,以豐富詳實的研究資料為基礎,以當代西方公正理論為參照,專門探討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以其理想城邦為倫理生態;它是一種“非個體的個體”倫理德性,從而與純粹的個體倫理德性相區分。公正雖然被定義為合法與公平,但他的公正德性不屬於規則中心的規範倫理類型,而是屬於德性倫理的類型。公正德性有其自身的秉性,但又是德性原理在其中的運用。因此,《公正德性論——亞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名為探究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實則探究其整個倫理學和政治學,探究德性倫理的原理。《公正德性論——亞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對文本的剖析較為細膩,剖析中運用了現代分析哲學的方法,滲透著濃厚的思辨哲學的底色。

作者簡介

黃顯中,男,1972年出生,湖南桂東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博士。現任湘潭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公共管理(MPA)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道德哲學、政治哲學、行政哲學等的研究。主持和參與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參著《西方倫理思想史》、《西方倫理學思想史》、《現代行政管理新探》等多部著作和教材。在FrorltiersofPr~iloso—phyinChina、《光明日報》、《文史哲》、《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道德與文明》等全國知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目錄

序言

導論

1.公正理論的時代背景

2.公正理論的一般特徵

3.正義研究的主要意義

4.正義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公正的目的

第一節希臘城邦

1.倫理實體

2.倫理關係

3.倫理秩序

第二節幸福生活

1.涵蓋論的幸福

2.理智論的幸福

3.辯證論的幸福

第三節城邦公民

1.政治論的公民

2.德性論的公民

3.倫理論的公民

第二章公正的德性

第一節公正的倫理類型

1.公正非德性倫理範圍

2.德性倫理的基本結構

3.公正歸屬於德性倫理

第二節公正作為德性

1.公正德性的概念

2.公正德性的本質

3.公正德性的挑戰

第三節公正德性的地位

1.公正德性的完全特性

2.公正德性與大度德性

3.公正德性與友愛德性

第三章公正的理念

第一節合法即公正

1.良法論的觀點

2.目的論的觀點

3.德性論的觀點

第二節公平即公正

1.平等論的觀點[總]

2.平等論的觀點[分]——公平的形態

3.目的論的觀點

4.德性論的觀點

第三節合法與公平

1.隸屬與種屬

2.積極與消極

3.自為與自在

第四章公正的秉性

第一節中道

1.公正德性即中庸之道

2.公正德性的兩個極端

3.德性中道與倫理中道

第二節應得

1.斯城哲人的應得秉性

2.羅爾斯應得觀念批判

3.公正德性與應得秉性

第三節相互性

1.公正德性的相互性秉性

2.相互性秉性的現代探索

3.相互性秉性與相互善意

第五章公正的德行

第一節公正德行的自願

1.公正德行的意願

2.公正德行的自願

3.公正德行的自由

第二節公正德行的明智

1.公正相伴明智

2.公正合乎明智

3.公正對應明智

第三節公正德行的自製

1.自製的堅持

2.意志的軟弱

3.責任的分擔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第一章 公正的目的

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倘若不置於城邦背景之中,不可能得到正確理解。他的公正德性在倫理學中作專門論述,而其倫理學以城邦公民為聽眾,城邦公民是其公正德性直接針對的對象。他本人把公正德性運用於城邦政體的建立,更是反映著公正德性的城邦環境。亞里士多德公正德性的這種特性,根源於他的理論與實踐關係觀。他對其前輩學說的批評,總是以其生活的城邦為依據,故他的實踐哲學可以說是對當時城邦生活的描繪。羅素對此評論道:“亞里士多德的倫理觀點大體上代表著他那時有教育的、有閱歷的人們的流行見解。”①羅素並非貶低亞里士多德,而是要說明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的思維程度;甚至百科全書式的亞里士多德,也未對理論和實踐作明顯區分。這種理論思維的限度,體現著亞里士多德的思維特點,也由此決定了公正德性的倫理生態。

亞里士多德對城邦本身做過大量論述,這些內容作為其公正德性的背景的同時,又是其政治學和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主題。因而,在深入探討亞里士多德公正德性之時,必須把希臘城邦本身當作首當其衝的問題。按照亞里士多德本人的定義,古希臘城邦是一定數量的公民為著完美自足的生活而形成的某個整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