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公民

每個城邦的公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統治集團,與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相對立。 公民集體剝削和統治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但並非所有城邦的每個公民都是奴隸主。 富有公民的公益捐獻從一個方面揭示了城邦這種公民集體的特點。

城邦或稱城市國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來的一種公民集體。公元前8~前4世紀古代希臘歷史的顯著特點是各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不平衡,數百個城邦並存,出現過許多城邦聯盟。一般情況下,一個城邦包括城市和鄉村兩部分。這裡所說的城市,系指易於防守、往往築有城牆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城邦的面積和居民  所有希臘城邦都是小國。處於鼎盛時期的斯巴達是當時希臘首屈一指的大國,也只擁有約8400平方公里土地。雅典的面積約2550平方公里,阿爾戈斯約1400平方公里。面積約8260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島上有近百個城邦,面積約1650平方公里的位於中部希臘的福基斯地區有22個城邦。
希臘城邦的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可以分為3大類:①擁有公民權因而能夠參加政治活動的自由人。公民之間一般有源於氏族部落的血緣關係,男子成年後要舉行成丁禮,履行一定手續取得公民權。公元前 451年雅典的法律規定,只有父母均為雅典人的成年男子才能取得公民權。②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他們或是來自外邦的移民(例如雅典的“異邦人”),或是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而與當權的公民集體處於不平等地位者(例如斯巴達的“邊民”),或是因貧困而失去公民資格者,或是因違法而被剝奪了公民權者,或是被釋放的奴隸。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可能獲得或恢復公民權。但城邦一般不輕易將公民權授予這些人,並且嚴格禁止冒稱公民。③處於被剝削、奴役地位的奴隸。奴隸多系非希臘人,但也有一部分是希臘人,例如斯巴達的“黑勞士”。
多數希臘城邦公民人數不足5000。公元前479年,普拉蒂亞的公民約不超過2000人,而邁錫尼只有 600人左右。斯巴達的公民在公元前7世紀最多時曾達9000人,以後逐漸減少,至公元前 371年只有2500~3000人。公元前 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萬人。至於其他居民,公元前371年,斯巴達的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有4~6萬人,黑勞士有14~20萬人。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的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有4000~5000人,奴隸3~4萬人。
每個城邦的公民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統治集團,與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相對立。公民集體剝削和統治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和奴隸,但並非所有城邦的每個公民都是奴隸主。多數城邦的多數公民是自食其力的小生產者。在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中,也有不少人擁有相當數量的奴隸。作為剝削階級的奴隸主分為公民和非公民兩部分,這是城邦這種早期國家的特點之一。
所有城邦在形成時期,農業都是最主要的生產部門,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土地只有公民才有權占有。除斯巴達在“平等者公社”形成之後公民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外,大多數城邦中多數公民從事農業生產。在雅典、科林斯等工商業一度頗為發達的城邦中,從事手工業、航海業和商業的公民也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城邦的各種制度  城邦的重要任務是保衛國家的獨立和內部安全。在城邦中,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一個軍人團體,每個公民有隨時應徵參戰的義務,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由應徵者自己負擔軍需和武器裝備。除僭主當政時期外,一般城邦內部沒有脫離公民集體、凌駕於公民集體之上的常備軍。公民兵制的瓦解和僱傭兵制的發展是城邦衰落的重要標誌。
富有公民必須履行廣泛的公益捐獻義務,這是希臘城邦的一項重要制度。所謂公益捐獻,乃是富有公民對國家的不可推卸的捐獻義務。以雅典為例,公益捐獻可分為兩類:一類與戰爭有關,如負責裝備戰艦;一類與祭祀、舉辦節慶日的各項活動有關,如組織悲劇、喜劇的演出及競技等。富有公民的公益捐獻從一個方面揭示了城邦這種公民集體的特點。即使在民主得到充分發展的雅典,左右國家事務的主要還是公民中的富有階層,領袖人物幾乎全由富人充當。富有公民將其剝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來供公民中的貧窮階層分享,既可增強他們自己在公民集體中的地位,又可加強公民集體的凝聚力。公民集體的團結則是保障有效地向外擴張、維護獨立以及鎮壓和統治沒有公民權的自由人、奴隸和外邦的最重要的條件。
城邦沒有職業官吏組成的官僚機構和向公民徵收直接稅的常設財政機構。一般說來,每個城邦都有3種政治機構:由成年男子構成的公民大會、議事會(如斯巴達的長老會議、雅典的五百人會議)和經選舉產生的(或至少需得到公民大會確認的)公職人員,首先是負責軍事指揮的公職人員。在希臘城邦的歷史上有過君主制,也有過具有個人獨裁色彩的僭主政治;但在城邦制度發達時期,以共和政體居多。共和政體中又有民主共和與貴族共和之別。長期實行民主共和政治的主要是雅典等少數城邦。在古代希臘,任何社會組織,無論家庭、氏族、胞族、部落或國家,同時也是宗教聯合體,有各自的祭祀偶象。當時沒有獨立的祭司階層,族長和各種公職人員兼起祭司作用。祭神和組織各種節慶活動是城邦政權機構的重要職責。
城邦的衰落和歷史意義  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在公元前 5世紀經歷了繁榮時期。從公元前4世紀起逐漸衰落。由於公民中貧富分化加劇,公民權與土地的關係日趨鬆弛,公民集體內部矛盾增加,公民兵制開始瓦解。公元前 338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以及公元前 323~前30年的希臘化時代許多國王對希臘的奴役,剝奪了希臘絕大多數城邦的政治獨立,瓦解了原有的公民集體,使這些城邦演變成在龐大的中央集權管轄下的地方自治單位。
作為經濟、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統一體的城邦的產生和發展,對古代希臘的歷史有著深刻的影響。希臘文化,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哲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宗教等,無不打上城邦制度的深刻印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