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

公投,從字面上講就是公民投票選舉。在中國,所謂的“公投”就是民主選舉
中國,現在從選村長到選主席,也在慢慢實行全民公投,不過,好像還得一個過程,現在主要體現在中國的部分農村,選一個小小的村長,實行的就是全村公投。
什麼是公投?(ZT)
牛津法律大辭典把公投(referendum)解釋為“從選民那裡獲得對某一特定問題的意見表達的一種憲法上規定的方法”。
古羅馬“公投”稱為plebiscite,是指"通過讓全體居民投票表示贊成或反對一項議題的方法,從一塊領土的全體居民那裡獲取他們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的手段"。"公投"按"範圍"可分為"全國性公投"與"地方性公投",按"議題"與"土地"的關係,可分為"主權變更公投"與"非主權變更公投"。
主權變更公投
"主權變更公投"涉及"土地"或"領土"的割讓、分離、併合或歸屬。十九世紀中葉,義大利統一過程中,經過三次戰爭,又經過三次公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德國就上西里西亞的歸屬發生爭執,一九二一年"三二零"舉行公投。公投後 波德兩國對投票結果發生爭執,形成武裝衝突。
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就是否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問題,因有爭議,舉辦了一次公投。"主權變更公投"運用得比較成功的是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這種公投稱為"民族自決公投"。但"民族自決公投"有明確的適用限制,實行民族自決公投的國家或地區一般是與宗主國遠隔重洋,與宗主國不屬於同一民族的國家和地區。
一九六零年聯合國大會在起草、討論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時,指出"民族自決"是一種人民自治的權利,而非分離的權利(the right of secession)。所以民族自決公投不適用於加拿大的魁北克的統獨問題,魁北克要獨立,必須與加拿大聯邦政府及其他省份磋商,未經加拿大聯邦政府同意,魁北克單方面脫離聯邦是無效的。
魁北克與台灣獨立的公投,都是“非民族自決的地區分離公投”,如果要通過公投和平地分離,前提是要獲得“所在國”或“母國”的同意或認可,即使所在國或母國是被迫的。二戰後外蒙公投獨立,當時就得到中國的“被迫認可|”。
非主權變更公投
非主權變更公投的“議題”很廣,從禁酒、採用新貨幣、是否設地區議會,法律複決、立法原則和重大政策之創製,到修憲、制憲。
"公投"、"民主"、"法治"是不同概念。民主不等於法治。香港有法治而少民主。在多數決定上,公投與民主相通。
對"非主權變更公投"來說,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舉辦公投,是為了修正,改變代議機關的決定。只有在有健全法制的國家或地區,公投有助於"深化民主",而在法治不健全或"少法治"的國家或地區,公投往往會造成"劣質民主",甚至更惡劣的結果。
法國在十九世紀有兩次公投,先後推到了"第一共和"和 "第二共和",把拿破崙和他的侄子先後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二十世紀的法國,戴高樂熱衷公投,但他自己因公投失敗最終下了台。
歐洲許多國家利用公投來決定是否加入歐共體歐盟美國許多州經常舉行地方性公投,加州尤其熱衷公投,自一九一二加州首次實行公投以來,有二百七十多個創製提稟聯數達到法定人數,其中三分之一通過成為法律。去年七月七日加州罷免戴維斯州長時同時舉行選舉和公投。
在中國,所謂的“公投”就是民主選舉,在外國,公投大人小孩都知道。中國,現在從選村長到選主席,也在慢慢實行全民公投,不過,好像還得一個過程,現在主要體現在中國的部分農村,選一個小小的村長,實行的就是全村公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