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3年

歷史紀事

太宗詔虔、信、饒三州鎬錢
轉運使張齊賢江南西路轉運副使時,訪饒、信、虔三州盛產銅、鐵、鉛、錫。他採用唐水平鑄錢法,所鑄錢幣堅實耐用,太平興國八年(983)張齊賢面奏太宗,太宗允三州買鉛錫銅鑄錢。三州歲鑄錢五十萬貫,共用銅八十五萬斤,錫三十六萬斤,鉛十六萬斤。
耶律道隱卒
耶律道隱,字留隱,遼皇族,東丹王耶律倍第五子。幼年時,其父被李從珂殺害,為洛陽僧人收養,因名道隱。太宗滅後唐後,詔還京師。景宗即位,封蜀王,拜為上京留守。乾亨元年(979),改南京留守,號令嚴肅,百姓安居樂業。後徙封荊王。統和元年(983)病死,追封晉王。
遼以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總南面事。遼改國號為大契丹。蕭太后廢“契丹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之法,改用漢法。加韓德讓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遼禁止官吏民無故聚眾私語及冒禁夜行。宋分三司為鹽鐵、戶部、度支,各置使。趙普罷相。是年,河大決滑州房村(房村,《宋史·河渠志》作韓村,今據《續資治通鑑長編》。)泛澶、濮、曹、濟諸州,東南至彭城(今江蘇徐州)界入淮。

文化紀事

開卷有益
宋太宗留心文史,太平興國年間 (976-983),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編纂大型類書、詩文總集、小說總集等。太平興國八年(983),李肪等奉命編修《太平總類》一千捲成,該書徵引該博,天文地理、舟車雜物,無所不包。太宗見此,對宰臣說,”史館所修《太平總類》自今以後,我每日三卷,親自閱覽。”宋琪答道:”陛下留心文史,以觀書為樂,然日閱三卷,恐怕有損龍體。”太宗又說:”我喜愛讀書,開卷有益。每見前代興廢,以為鑑戒,受益很多。此書千卷,一年即可讀完。想來好學之士,讀萬卷書,亦不為難。”《太平總類》一書因宋太宗親自讀過,因此賜名《太平御覽》。
周然入宋求法
太平興國八年(983),日本僧人周然率弟子五六人隨吳越商船至宋,先後謁天台山國清寺揚州龍興寺等名寺。雍熙元年(984),宋太宗召見向然,存撫之甚厚,賜紫衣,館於太平興國寺。周然獻本國《王年代紀》、《職員今》等,被封為法濟大師。同年,歷覽五代山、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等佛教名勝。雍熙二年(985),攜新印《大藏經》、新譯佛經二百八十六卷及十六羅漢畫像、旃檀釋迦像、《孝經》、《孝經新義》等,隨宋商人鄭仁德船歸國。端拱元年(988),復命弟子喜因(又作嘉因)隨鄭仁德船奉表來宋,求訪新經,並向太宗贈倭畫屏風、日人手書等物。周然著有《留宋日記》,今佚。

李昉修《時政記》
自唐以來,中書、樞密院均置時政記,每月編修送史館存檔。宋初,太祖詔盧多遜錄時政,每月送史館,盧多遜力不能任,此制漸廢。太平興國八年(983),右補闕、直史館胡旦奏請復其制;太宗採納其官;詔令參知政事李昉撰錄軍國政要,樞密院令副使一人編纂,每季送史館,李昉將其所修的《時政記》,每月先送太宗,然後付史館。《時政記》奏御自北始。
李昉等編纂《太平御覽》
宋太宗時,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國力強盛,乃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下詔編纂一都大規模類書。李昉、扈蒙領銜編纂,參加者有李穆湯悅徐鉉張洎李克勤等十二人。完成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初名《太平總類》。太宗在日理萬機之餘,每天披覽三卷,因此詔改為《太平御覽》。該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門,該書的編纂以《修文殿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為主,徵引賅博。所引古書多已佚失,故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雜譚逸事

弭德超流瓊州
鎮州駐泊都監弭德超為得樞密使之職,於太平興國八年(983),誣陷曹彬以用頭銀籠絡士卒,恐有他圖。太宗起疑,曹彬遂失寵,罷為天平節度使兼侍中。弭德超以功遷宣徽北院使並樞密副使。德超沒有得到樞密使之職,大失所望,繼續攻擊王顯、柴禹錫惠惑太宗,無功而居高官,自己有保社稷之功,後居其下。王顯柴禹錫面奏太宗。太宗大怒,將其全家流瓊州。其朋黨,李符流嶺表,盧多遜流崖州。
石熙載卒
石熙載字凝績,河南洛陽人。宋初,趙光義任殿前都虞侯領泰寧軍節制,在幕府為掌書記。後為開封府推官,授右拾遺,遷左補闕。以讒罷為忠武、崇義二軍掌書記。太宗即位後、遷左補闕、同知貢舉。知潭州時,撫邊有功,擢為兵部員外郎,領樞密直學士。不久,簽書樞密院書。太平興國四年 (979),從太宗征北漢,遷刑部侍郎。次年,拜戶部尚書、樞密使。八年(983),授尚書右僕射。九年卒,時年五十七歲。贈侍中,謚元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