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1年

公元841年

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辛酉年(雞年);唐會昌元年;南詔天啟二年;日本承和八年;渤海國鹹和十一年。本年發生了改元會昌、回紇十三部立烏介可汗、張仲武討平幽州軍亂、武宗親受道家法篆等歷史紀事。

歷史紀事

(圖)公元841年,吐蕃解體公元841年,吐蕃解體
改元會昌
會昌元年(八四一)正月九日,武宗祭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御臨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會昌。
回紇十三部立烏介可汗
開成五年(八四0),回紇被黠戛斯大軍攻滅,部落逃散。會昌元年(八四一)二月,原臨近牙帳十三部落擁立烏希特勒為烏介可汗。南逃,屯保於錯甲山(今蒙古哈爾和林南)。
張仲武討平幽州軍亂
會昌元年(八四一)九月廿六日,幽州(今北京)軍亂,殺節度使史元忠,推牙將陳行泰為留後。行泰遣監軍隨從赴京求為節度使。宰相李德裕以為,以往河朔藩鎮內亂,朝廷遣使賜詔處置過急,以致殺將逐帥者速穩定軍情。今若暫不賜詔授行泰為節度使,坐以靜觀,其內部必然生變。不久,果如德裕所料,幽州復亂,將士殺陳行泰,立牙將張絳,遣使赴京求為節度使。朝廷仍不置可否。時幽州雄武軍(今河北薊縣北)使張仲武欲起兵討伐張絳,十月,遣其部從吳仲舒奉表至京,稱絳治軍殘虐,請以本軍討除。德裕以為,行泰、絳皆以軍中大將名義上表,脅迫朝廷,邀求節鉞,故不可許。今仲武發兵討亂,先奉表奏請朝廷批准,故應授任仲武。武宗遂以仲武為幽州留後。仲武率軍攻克幽州。二年正月,詔以張仲武為幽州節度使。

文化紀事

(圖)“吾奴”之鄉“吾奴”之鄉
李德裕奏請改撰《憲宗實錄》
會昌元年(八四一),宰相李德裕以《憲宗實錄》舊本尚不完備為由,奏請改撰。四月一日,敕令史官重修。史官鄭亞奉敕改撰,秉承德裕意圖,削去《實錄》所載德裕父李吉甫為相時惡跡,頗為朝議所嗤。三年十月,宰相、監修國史李紳、史官鄭亞進重修《憲宗實錄》四十卷。
中書奏請復修《時政記》
會昌元年(八四一)六月,中書奏請據高宗朝宰相姚躊領銜修《時政記》先例,由宰相每月修纂,月終送交史館。詔準奏。
武宗親受道家法篆
武宗頗好道術,開成五年(八四0)秋,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宮,命於三殿建九天道場。會昌元年(八四一)六月,武宗親臨九天道場,受道家法篆。右拾遺王哲上疏諫止,詔貶河南府士曹參軍。
(圖)玄秘塔碑玄秘塔碑
中書省奏改外官實物俸祿
會昌二年(八四二)二月一日,中書省奏改外官俸祿。其一,按元和七年(八一二)敕文,河東(今山西太原南)、鳳翔(今陝西)、鄜坊(今陝西富縣)、邠寧(今陝西彬縣)等道州縣官,令戶部增給俸祿六萬二千五百貫。但此後戶部未能按時支給,以致銓選官員畏懼荒遠,不願赴任。請今後皆給予實物,按月支付,由觀察判官專管此事,年終計帳申報戶部。其二,赴任州縣官,多在京借債,到任後遂貪污受賄歸還,請今後由戶部先借付兩月俸祿,以後逐月扣除,以便新官上任時,衣食充足,既無借債利息,當可貴其清廉。武宗準奏。
柳公權左遷太子詹事
右散騎常侍柳公權與宰相李德裕關係親密,會昌二年(八四二)二月,宰相崔珙奏以公權為集賢學士、判院事。德裕以公權遷宮非由已出,藉故貶公權為太子詹事。

過世人物

(圖)宗密大師宗密大師
蕭俯卒
蕭俯,字思謙,梁武帝後裔。貞元七年(七九一)舉進士。登賢良方正制科,拜右拾遺。元和六年(八一一),召為翰林學土,累遷御史中丞。穆宗即位,為令狐楚推薦,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與段文昌獻“銷兵”之議,致河朔再叛。長慶元年(八二一)十月,改兵部尚書。二年,授同州(今陝西大荔)刺史。寶曆二年(八二六),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今河南洛陽)。文宗即位初,授檢校左僕射、守太子少師致仕,隱居濟源(今河南)。會昌二年(八四二)卒。
劉弘逸、薛季棱賜死
樞密使劉弘逸、薛季棱在文宗朝頗得寵遇,左神策中尉仇士良深為忌恨。開成五年(八四0)正月,文宗病重,劉、薛二人與宰相楊嗣復、李珏奉密詔,欲以太子成美繼位。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等矯詔擁立武宗。武宗即位後,仇士良屢進讒言,勸武宗除去劉、薛二人。會昌元年(八四一)三月廿四日,武宗詔賜劉弘逸、薛季棱死;遣中使誅楊嗣復和李珏。宰相李德裕等屢上表諫阻,遂改貶嗣復為潮州刺史,李珏為昭州(今廣東平樂西)刺史。
宗密禪師卒
會昌元年(八四一),宗密禪師卒。宗密,俗姓何,西充(今四川)人。少通經史,有大志。元和二年(八0七)赴京應試貢舉,途經遂州(今四川遂寧),聽道圓和尚說法,遂削髮為僧,從道圓學法。後赴京師學法於澄觀大師,住終南草堂寺圭峰闌若。太和(八二八——八三五)中,曾入宮講經,賜紫衣。宰相蕭俯、裴休、溫造等皆從問道。卒年六十二歲。著《禪源諸詮》《華嚴原人論》等。宣宗朝追謚定慧禪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