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9年

公元769年

公元769年,己酉,大曆四年。增京兆地稅為上等田每畝一斗,下等六升,荒地二升。定戶稅征錢,以資力等第,分九等,上上戶每年四千文,下下戶五百文。楊子琳東下襲據夔州,朝廷任為峽州團練使。

文化紀事

(圖)司馬承禎司馬承禎

道士李含光

大曆四年(七六九),茅山道士李含光卒,年八十七。含光,廣陵江都人。精黃老之術,與司馬承禎為方外交。開元十七年(七二九)從承禎於王屋山,承禎卒,玄宗召居陽台觀以繼之。後稱疾乞還茅山,纂修經法。天寶四年(七四五),又召至京,館于禁中,請道法,辭以疾,復求還山,玄宗制詩餞別。天寶七載,玄宗受上清經篆於大同殿,遙禮度師,賜號“玄靜先生”,並法衣一襲。卒贈“正義大夫”,顏真卿為撰碑銘。弟子有韋景昭孟湛然、韋渠牟等。著有《周易義略》、《老莊學記》、《三玄異同論》、《本草音義》等。

雜譚逸事

復以僕固懷恩女嫁回紇可汗

僕固懷恩死後,代宗憐其有功於國,置其女於宮中,養以為女。回紇請以為可敦。大曆四年(七六九)五月二十四日,唐冊為崇徽公主,嫁回紇可汗。五月二十五日,遣兵部侍郎李涵送之。涵又奏請以虞鄉(今山西永濟)人董晉為判官。六月一日,公主辭行,送至回紇牙帳。

哥舒翰守潼關

封常清、高仙芝被殺後,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時病廢在家,玄宗因其有威名,且與安祿山有矛盾,召見,拜為兵馬副元帥,帥兵八萬以討安祿山叛軍,仍下敕令天下四面進軍,會攻洛陽。翰因病固辭,玄宗不許,並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率部落兵以從,加高仙芝舊兵,共二十餘萬,軍於潼關。哥舒翰因病不能料理軍務,把軍政大事全委于田良丘,良丘不敢專決,又使王思禮統騎兵,李承光統步兵。二人爭權,不能統一指揮。哥舒翰用法嚴厲而不恤士卒,所以軍無鬥志。

郭子儀敗叛軍於靜邊軍

安祿山派大同軍(今山西朔州)使高秀岩入寇振武軍(今內蒙古托克托),十二月,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之,又乘勝攻克靜邊軍(今山西右玉)。安祿山所署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入寇靜邊軍,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僕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等迎擊之,殺其士卒七千,又進圍雲中(今山西大同),派別將公孫瓊岩帥騎兵二千擊馬邑(今山西朔州),拔之,開東陘關(今山西代縣)。玄宗因功加郭子儀御史大夫。

王縉嚴治河東兵

大曆三年(七六八)八月二十九日,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辛雲京卒,朝廷遂以王縉領河東節度使。河東兵馬使王無縱、張奉璋等恃功驕橫,以為王縉乃一介書生,頗輕視之。大曆四年九月,縉受詔發河東兵赴鹽州(今陝西定邊)防秋,遣無縱、奉璋帥步騎三千赴之。奉璋逗留不進,而無縱卻托以他事擅入太原城。縉悉擒斬之,並其黨七人及諸將悍戾不服者皆殺之,軍府始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