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

公元757年

公元757年,丁酉,至德二年。肅宗罷房琯,相張鎬、張巡連敗尹子奇於睢陽,安武臣屠陝郡,赦王去榮殺縣令罪,肅宗遣將攻長安,張巡、許遠死守睢陽,諸將擁兵不救蔡希德圍上黨,擒唐節度使程千里,唐與回紇聯兵復長安,廣平王俶阻回紇兵掠長安,肅宗遣使入蜀奏請太上皇回京,李泌婉告肅宗勿聽讒言,忌廣平王李勉諫肅宗殺俘睢陽陷落,張巡死之,許遠被俘唐軍收復洛陽,唐軍收復河陽、河內、潁川等一系列大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年。

歷史紀事

安慶緒殺父安祿山

(圖)郭子儀郭子儀

安祿山自起兵以來,視力漸昏,以至全然不能見物。又因毒瘡,性情暴躁,稍不如意,左右即遭箠撻,有時無故殺之。稱帝以後,深居禁中,大將難得見其一面,一切大事都由嚴莊傳達。嚴莊雖貴為大臣,亦不免被箠撻。閹宦李豬兒被撻尤多,左右之人皆難以自保。祿山有愛妾段氏,生子慶恩,欲代慶緒為太子。慶緒常懼被害,嚴莊對慶緒說:“事已至此,機不可失。”嚴莊於是對豬兒說:“你受箠撻無數,如不行大事,死無日矣!”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李豬兒遂決定殺安祿山。嚴莊與安慶緒持刀立於帳外,李豬兒執刀入帳,斫祿山腹中。左右之人皆懼,無敢動者。祿山摸枕邊刀而不得,搖動帳竿說:“一定是家賊殺了我。”說完,腸子已流出,遂死。三人挖床下深數尺,以氈裹祿山屍體,埋之於下,告誡宮人不得泄露於外。正月六日早上,嚴莊對外宣言說,皇上得了急病,立晉王慶緒為太子,遂即帝位,尊祿山為太上皇,然後才發喪。慶緒昏庸懦弱,言辭無序,嚴莊恐眾人不服,遂不令慶緒見人。慶緒則日夜縱酒為樂,稱嚴莊為兄,以為御史大夫、馮翊王,事無大小,皆由莊決定;厚加諸將官爵以收買人心。

郭子儀平河東

(圖)唐肅宗唐肅宗

郭子儀認為河東郡(今山西永濟)居兩京之間,扼叛軍要衝,得河東就可收復兩京。當時安祿山大將崔乾佑守河東。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二十八日,子儀派人潛入河東,與陷於叛軍的唐官吏聯絡,等待官軍至後作為內應。郭子儀遂帥兵從洛交(今陝西富縣)向河東進發。又分兵攻取馮翊(今陝西大荔)。二月十一日,河東司戶韓旻等翻河東城以迎官軍,殺叛軍近千人,叛軍大將崔乾佑逾城以身免。然後發城北兵來攻城,並阻擊官軍,被郭子儀擊敗。乾佑敗退,子儀帥兵追擊,殺四千人,俘虜五千人。乾佑逃至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安邑人開城門使進,剛進一半,安邑人突然閉門擊之,已進者皆被消滅。乾佑未入城,遂從逕嶺(今運城東北)逃跑。河東遂平。

肅宗集諸道兵於鳳翔,謀收復長安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十日,肅宗至鳳翔。數日內,隴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諸國之兵皆來會。江淮庸調也至洋川(今陝西西鄉)、漢中。肅宗從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通表於成都,信使駱驛不絕於路。長安人聽說肅宗至,都紛紛從城中逃出歸順唐軍。各路軍隊已集,李泌請派安西及西域兵進軍東北,從歸州(今河北懷來)、檀州(今北京密雲)南攻范陽。肅宗則說:現在大軍已集,江淮庸調也到,應以強兵直搗叛軍腹心。如果帥兵至東北數千里。先攻取范陽,乃是捨近求遠。李泌說:如果現在以所有的兵力收復兩京,雖能攻下,然而叛軍一定會東山再起,我軍又將陷於危急境地。現在我們的精兵主要是西北邊鎮和西域諸胡的軍隊,性耐寒而畏暑,如果利用其士氣,進攻叛軍疲勞之師,一定能夠攻克。而現在兩京已到春天,叛軍收其殘兵,逃歸范陽老巢,關東暑熱,官軍忍受不了,一定要回西北。這時叛軍休兵秣馬,將會捲土重來。那樣就會征戰不休。不如先用西北之兵攻取叛軍巢穴,其退路已斷,然後再徹底消滅之。肅宗說:我急於收復兩京,迎接上皇,不能再等了。關內節度使王思禮軍於武功,兵馬使郭英乂軍於武功東原,王難得軍於西原。二月十九日,叛軍大將安守忠帥軍攻武功,郭英乂戰敗,中箭而逃,王難得見死不救,也敗退。思禮遂退軍扶風,叛軍游至大和關(今陝西岐山南),離鳳翔五十里;唐軍大驚而戒嚴。

文化紀事

王昌齡被害

(圖)王昌齡王昌齡

至德二年(七五七),詩人王昌齡被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閭丘曉殺害,年約六十。昌齡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及第,授秘書監校書郎。是盛唐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尤以邊塞詩著稱。代表作《出塞》氣勢雄渾,格調高昂,被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的壓軸之作。明人輯有《王昌齡集》三卷,《全唐詩》錄存其詩一百八十餘首,編為四卷。

沈千運

至德二年(七五七),沈千運卒,生年不詳。千運,郡望吳興人,家居汝北(今河南臨汝),時稱沈四山人。天寶(七四二至七五五)中,屢舉進士不第,一生落魄,自言“五十無寸祿”,“屯躓日窮迫”,遂浩然有歸隱之志,與詩人高適有唱和。肅宗曾擬備禮徵召,而千運已卒。其詩質樸高古,反對浮艷,極得元結賞識。元結所編《篋中集》,即以千運為首。作品多佚,《全唐詩》僅錄存五首。

嚴維舉進士

至德二年(七五七),詩人嚴維進士及第,嚴維,字正文,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官終秘書郎。工詩,與錢起、耿諱崔峒皇甫冉丘為、靈一等皆有交往,與劉長卿唱酬尤多。其詩多為送別贈酬之作。《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四首,編為一卷。

雜譚逸事

李輔國張良娣害死建寧王倓

(圖)李輔國李輔國

宦官李輔國本是飛龍禁軍小兒,粗通文墨,事太子宮,肅宗委信之。輔國外恭謹寡言,而內狡詐陰險,見張良娣有寵,遂陰附之,相與表里。建寧王倓屢在肅宗前揭二人罪惡,二人遂進讒說:“倓恨未得為元帥,故欲謀害廣平王。”肅宗聽後大怒,至德二年(七五七)初,即賜倓自盡。於是廣平王俶與李泌皆懼。俶謀除李輔國及張良娣,泌說:“此事萬不可為,王不見建寧王之禍嗎?”俶說:“我是為先生憂。”泌說:“我與皇上有約在先,等平定叛亂、收復京師後,我就歸隱山中,這樣才可以免禍。”俶說:“先生若去,我就更加危險。”泌說:“你應該盡人子之孝。良娣婦人,你但委曲順其意,則無所作為。”

李泌論賞功

肅宗問李泌:“現在郭子儀李光弼已為宰相,如果收復兩京,平定叛亂,則無官以賞其功,怎么辦呢?”李泌對言:“古時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漢、魏以來,雖然推行的是郡縣制,但有功者仍賜以土地,可以傳給子孫,至於周、隋仍然沒有改變。本朝初年,關東還未平定,所以封爵都是虛名,其食實封者,只是給繒布而已。貞觀年間,太宗想要恢復古制,分土為王,由於大臣異議而止。所以賞功臣多以官。但以官賞功有二害,非才則廢事,權重則難制。所以有功之臣居大官者,都因為不能傳之子孫,皆乘有權之時以邀利,無所不為。過去如果使安祿山有百里之國可以傳給子孫,就不會反叛了。為今之計,待天下平後,不如分爵土以賞功臣,就是大國,也不過幾百里,與現在的小郡差不多,也不難節制。對於人臣來說是萬世之利。”肅宗深以為然。

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謀割據

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與武威九姓商胡安門物等殺節度使周泌,聚兵六萬。武威七城,胡人已據其五,只有二城堅守。支度判官崔稱與中使劉日新以二城兵攻之,十七日後始平定。

李光弼守太原

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叛軍大將史思明從博陵(今河北定州),蔡希德從上黨(今山西長治),高秀從大同,牛廷介從范陽,共帥兵十萬,來攻太原。當時李光弼麾下精兵皆赴朔方(今寧夏),所余團練兵皆烏合之眾,不滿萬人。思明以為太原指日可下,然後長驅北上取朔方、河西、隴右。太原諸將聞叛軍十萬來攻城,皆懼,議修城以守。光弼說:太原城周圍四十里,叛軍即刻就到,而現在才興役修城,是未見敵而先自困。於是帥士卒及民眾於城外鑿壕以自固。又作磚坯數十萬塊,眾人都不知其所用。及叛軍攻城於外,光弼則增壘於內,城壞者則用之修補。思明派人于山東取攻城之具,以胡兵三千護衛,至廣陽(今山西平定),李光弼派別將慕容溢、張奉璋邀擊,盡殺之。思明圍攻太原,月余不下,遂選精銳為游兵,告誡說:我攻其城北,爾等就潛至城南;我攻城東,你們就到城西,皆伺機攻之。但光弼軍令嚴整,雖叛軍不攻,邏卒亦不敢絲毫懈怠,叛軍無機可乘。光弼又在軍中選有小技者,各盡其用,得安邊軍(今河北蔚縣)三個錢工,善於穿地道。叛軍在太原城下抬頭叫罵,光弼就派人從地道出曳其腳拉入城內,臨城斬之。從此叛軍行走皆先看地面。叛軍用雲梯、土山以攻城,光弼則挖地道以迎擊,近城則陷。叛軍逼近城頭,光弼就作大炮,用來發巨石,一發擊斃二十餘人。叛軍只好退至數十步外,遠地圍住。光弼又遣人詐告叛軍說,刻日出降,叛軍喜,不為設備。光弼遂使士卒在叛軍營周圍挖地道,以木頭頂住。至約好時間,光弼領兵在城上,遣裨將領數千人出城,偽作投降,叛軍都在觀看。忽然營中地陷,死者千餘人,叛軍大亂,光弼則帥兵乘機鼓譟出擊,俘斬萬計。遇安祿山死,安慶緒使史思明歸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

張巡許遠尹子奇睢陽

安慶緒以尹子奇為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至德二年(七五七)正月二十五日,子奇帥媯州(今河北懷來)、檀州(今北京密雲)及同羅兵十三萬來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南)。許遠告急於張巡,巡遂自寧陵(今河南寧陵)帥兵入睢陽。巡有兵三千人,與遠合兵共六千八百人。叛軍投入全部兵力來攻城,張巡鼓勵將士,晝夜苦戰,有時一日戰至二十回合,凡十六日,擒叛軍將領六十餘人,殺敵卒二萬餘,許遠對張巡說:“我不習軍旅之事,君則智勇兼備。從今以後,我為君守,君為我指揮作戰。”於是遠只調撥軍糧,修備戰具,居中應接而已,戰鬥籌劃皆由巡指揮。叛軍遂乘夜而逃。

李光弼敗蔡希德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史思明歸范陽後,蔡希德帥叛軍繼續圍攻太原,李光弼帥敢死隊出擊叛軍,大敗之,殺七萬餘人,蔡希德逃遁。

安慶緒以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封媯川王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安慶緒以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今河北正定)軍事,封媯川王。以牛廷介領安陽軍事,張忠志為常山太守兼團練使,鎮井陘。其餘將領令各歸舊任,募兵以御唐軍。安祿山攻陷兩京後,把財帛珍貨都運至范陽。故思明據有大量財物,擁兵自重,更加驕橫,漸漸不聽安慶緒的命令,慶緒不能制。

永王璘敗死

廣陵長史李成式與河北招討判官李銑合兵討璘,銑帥兵數千,軍於揚子(今江蘇揚州西南),成式派其判官裴茂帥兵三千,軍於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廣張旗幟,列於長江沿岸。永王璘與其子瑒登丹陽城望見官軍,心有恐懼。其時部將季廣琛召諸將說:我們跟從永王到此,形勢已十分危急,當早圖出路,不然戰敗身死,則永為逆臣。於是季廣琛帥部奔廣陵,渾惟明奔江寧,馮季康奔白沙(今江蘇儀征)。永王璘已窮途末路,無計可施。江北官軍多列炬火,光照水中,璘以為官軍已經過江,遂帶家屬潛逃。至天明,不見有人過江,才又入城收兵,乘船而逃。李成式使其部將趙侃等渡江至新豐(今江蘇常州),璘使其子瑒與部將高仙琦帥兵擊之,侃等迎戰,射中瑒肩,璘兵遂潰敗。璘與仙琦收其殘兵西逃至鄱陽,收其庫物武器,想南奔嶺南,江西採訪使皇甫侁派兵追擊,擒永王璘。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二十日,潛殺之於傳舍,瑒也死於亂兵。其死黨薛繆也被殺。侁派人送璘家屬於成都。肅宗說:皇甫侁既然俘獲我弟,為何不送來而擅自殺之?遂廢侁而不用。

郭子儀遣兵攻潼關大敗

至德二年(七五七)二月二十二日,郭子儀遣其子郭旰及兵馬使李韶光、大將王祚從河東渡河攻潼關,擊敗叛軍,殺五百餘人。安慶緒派兵救潼關,郭旰等大敗,死萬餘人。李韶光王祚皆戰死,僕固懷恩抱著馬頭渡過渭水,退保河東。

苗晉卿為左相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十三日,肅宗以左相韋見素為左僕射;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裴冕為右僕射,二人並罷政事。先前,楊國忠惡憲部尚書苗晉卿,安祿山甫叛,國忠請出晉卿為陝郡太守,兼陝郡、弘農(今河南靈寶)防禦使。晉卿以老病辭,玄宗不悅,遂使致仕。及長安失守,晉卿潛逃山谷中。肅宗至鳳翔,以手敕征之為左相,軍國大事皆與之商議。

張巡再敗尹子奇於睢陽

(圖)顏真卿顏真卿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叛軍大將尹子奇又帥大軍來攻睢陽。張巡對守城將士說:我受國恩,死所不辭。但念你們與我一起為國捐軀,而所賞不足以酬功,所以十分痛心。將士聽後都極力請戰,情緒高昂。巡遂殺牛,宴請士卒,全軍出戰。叛軍望見兵少,則笑之,不以為備。巡手執旗,帥諸將直衝叛軍營陣,叛軍大潰,殺叛將三十餘人,殺士卒三千餘人,追奔數十里。第二天,叛軍又合軍至城下,巡帥軍出戰,晝夜戰數十回合,屢擊退之,但叛軍兵多勢大,仍攻圍不止。

郭子儀敗安守忠於河東

至德二年(七五七)三月二十三日,叛軍大將安守忠帥騎兵二萬攻河東,郭子儀帥兵擊退之,殺叛軍八千人,俘虜五千人。

顏真卿至鳳翔

顏真卿棄平原(今山東陵縣),繞道荊州、襄州,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北至鳳翔,肅宗以為憲部尚書。

郭子儀攻長安,敗於清渠

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肅宗以郭子儀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使帥兵赴鳳翔。四月十三日,叛軍大將李歸仁帥騎兵五千至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子儀派部將僕固懷恩、王仲升、渾釋之、李若幽伏兵白渠留連橋,叛軍中伏,被殺略盡,李歸仁游水而逃。子儀遂與王思禮合兵西渭橋,進屯潏水西岸。叛軍大將安守忠、李歸仁帥軍屯於京城西清渠,相持七日,官軍不得進。五月六日,守忠偽裝退卻,子儀全軍追擊。叛軍以驍勇騎九千擺為長蛇陣,官軍攻之,長蛇陣首尾為兩翼,夾擊官軍,官軍大敗。判官韓液、監軍孫知古皆被俘,軍資器械丟棄殆盡。郭子儀帥兵退保武功,歸至朝廷請求自貶。五月十七日,以子儀為左僕射。

唐朝廷濫封官爵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迅速占領長安和洛陽肅宗即位後,不得不大力徵調兵力和物力來平定叛亂。當時朝廷府庫空虛,主要靠江淮財稅支撐戰爭。所以朝廷只得以官爵賞功。諸將出征,皆給空名告身,上自開府、特進、列卿、大將軍,下至中郎、郎將,聽任臨事注名。後來又允許以信牒授與官爵,以至有異姓而被封為王者。諸軍聯合作戰,只以職任相統攝,不再計官爵之高下。及郭子儀清渠之敗後,更以封賞官爵收散兵。至德二年(七五七)四月後,官爵輕而貨重,大將軍告身一通,才能供飲酒一醉。凡是應募入軍者,都衣著金紫,至有朝士僮僕也衣金紫,稱大官,但為賤役者。名器之濫,至此而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