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3年

公元573年

公元573年為農曆癸巳年,屬馬年,皇帝為陳宣帝,年號為太建五年。

大記事

(圖)法藏文獻法藏文獻

1.公元573年,在權臣宇文護死後已經全面掌權的周武帝便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2.公元573年,初代教皇大格雷高里公元573年做過羅馬市市長。
3.公元573年,和尚法藏就進入紫閣山,獨立禪房靜修,紫閣山中便有了佛事活動。
4.公元573年,歐賽路宗教會議頒布決議,禁止在教堂中跳輪舞,從此揭開了教會幹涉舞蹈的先聲。
5.公元573年,12月召集道士、僧侶、百官,討論佛、道、儒三教的問題。
6.公元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占了呂梁和壽陽,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
7.公元573年,北朝北齊武平四年重修。

逝世名人

詩人劉逖被殺

(圖)馬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九月,文學家劉逖崔季舒等聯名諫後主高緯赴晉陽(今山西太原),遭權貴誣陷,被殺。劉逖(五二五至五七三),字子長,彭城叢亭里(今江蘇銅山縣內)人。少聰敏,好弋獵騎射,後發憤讀書。仕北魏,初為郡功曹,遷永安公開府行參軍。入北齊,為定陶令,因事免官,十餘年不得調。皇建元年(五六0),任太子洗馬。後為中書侍郎,入典機密。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曾先後出使梁、陳、北周,甚得聲譽。齊後主時,歷任江州刺史、仁州刺史,後召還,待詔文林館,與崔季舒等編《御覽》。官終散騎常侍。劉逖有文藻,頗工詩詠。著有詩賦雜文三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其文集二十六卷,已散佚。今存《秋朝野望》、《對雨有懷》、《浴溫湯》等詩四首,以寫景見長。

詩人沈君攸卒
後梁天保十二年(五七三),詩人沈君攸卒。沈君攸,一作沈君游,吳興(今屬浙江)人。後梁時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善文辭,尤工詩。今存五、七、雜言詩計十首,長於寫景,音律和諧。其《採蓮曲》、《賦得臨水》、《同陸廷尉驚早蟬》詩已逼似唐人五律;《薄暮動弦歌》、《桂楫泛河中》更露七言排律端倪。原有文集十三卷,已佚。

文學家蕭撝卒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著名文學家蕭撝卒。蕭撝(五一五至五七三),字智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蕭衍侄。在南朝梁封永豐縣侯,歷任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侯景之亂時,依武陵王蕭紀,守成都,後見勢孤財竭,舉城降西魏。入周,曾與諸文士撰《世譜》,武帝時用為文學博士,官止少傅,改封蔡陽郡公。善草隸,書法名聲僅決於王褒。於算數、醫方也頗留意。所著詩賦雜文數萬言,盛行一時。今存《上蓮山》、《孀婦吟》、《日出行》等詩五首。原有文集十卷,巳佚。

文化記事

詩人劉逖被殺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九月,文學家劉逖與崔季舒等聯名諫後主高緯赴晉陽(今山西太原),遭權貴誣陷,被殺。劉逖(五二五至五七三),字子長,彭城叢亭里(今江蘇銅山縣內)人。少聰敏,好弋獵騎射,後發憤讀書。仕北魏,初為郡功曹,遷永安公開府行參軍。入北齊,為定陶令,因事免官,十餘年不得調。皇建元年(五六0),任太子洗馬。後為中書侍郎,入典機密。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曾先後出使梁、陳、北周,甚得聲譽。齊後主時,歷任江州刺史、仁州刺史,後召還,待詔文林館,與崔季舒等編《御覽》。官終散騎常侍。劉逖有文藻,頗工詩詠。著有詩賦雜文三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其文集二十六卷,已散佚。今存《秋朝野望》、《對雨有懷》、《浴溫湯》等詩四首,以寫景見長。

詩人沈君攸卒
後梁天保十二年(五七三),詩人沈君攸卒。沈君攸,一作沈君游,吳興(今屬浙江)人。後梁時官至散騎常侍。博學,善文辭,尤工詩。今存五、七、雜言詩計十首,長於寫景,音律和諧。其《採蓮曲》、《賦得臨水》、《同陸廷尉驚早蟬》詩已逼似唐人五律;《薄暮動弦歌》、《桂楫泛河中》更露七言排律端倪。原有文集十三卷,已佚。

文學家蕭撝卒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著名文學家蕭撝卒。蕭撝(五一五至五七三),字智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蕭衍侄。在南朝梁封永豐縣侯,歷任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侯景之亂時,依武陵王蕭紀,守成都,後見勢孤財竭,舉城降西魏。入周,曾與諸文士撰《世譜》,武帝時用為文學博士,官止少傅,改封蔡陽郡公。善草隸,書法名聲僅決於王褒。於算數、醫方也頗留意。所著詩賦雜文數萬言,盛行一時。今存《上蓮山》、《孀婦吟》、《日出行》等詩五首。原有文集十卷,巳佚。

雜譚逸事

(圖)周武帝周武帝

北齊“三貴”用事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正月十一日,後主高緯以并州行台尚書省尚書令高阿那肱錄尚書事,總知外鎮兵馬並典內省機密,與侍中城陽王穆提婆、領軍大將軍昌黎王韓長鸞共掌中樞政柄,當時號稱“三貴”,蠹國害民。韓長鸞有弟萬歲,有子寶行、寶信,並開府儀同三司。萬歲兼侍中,寶行、寶信皆尚公主。每次朝參,後主都先顧訪長鸞,然後才引奏事官。若不上朝視事,內中急奏皆出長鸞,軍國機密,無不經手。韓長鸞疾恨士大夫,常在後主面前詆毀士人。又常帶刀走馬,瞋目張拳,擺出一幅吃人的樣子,動不動就罵朝士為“漢狗”,朝士莫敢仰視

齊、陳、周三國交聘
陳宣帝太建五年(五七三)正月十三日,北齊遣使崔象交聘於陳國。二月二十六日,北周遣司會侯莫陳凱等聘於北齊,六月二十二日,北齊遣使開府儀同三司王紘聘於周。

陸令萱號北齊太姬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二月九日,後主高緯立右皇后穆氏為皇后。穆後親生母名輕霄、本穆氏家奴婢,面有黥字。穆後既認陸令萱為母,穆提婆為外家,乃號陸令萱為太姬。北齊制度,皇后之母號太姬,視一品,班在長公主之上。於是穆後不再過問親生母輕霄的起居。輕霄思女心切,醫治面容,想求見女兒,太姬使人禁止、竟致母女不能相見。

北齊立文林館
北齊後主高緯雅好文學。武平四年(五七三)二月十日,祖珽奏置文林館,多引文學之士入館,稱待詔,聊備顧問。以當時大學者中書侍郎李德林、黃門侍郎顏之推同判館事。

陳北伐攻齊
陳太建五年(五七三)三月,宣帝陳頊決計北伐,命吳明徹、裴忌為元帥,統兵十萬伐齊。吳明徹軍出秦郡(今江蘇六合一帶)、都督黃法奭出歷陽(今安徽和縣)。四月,陳將魯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和縣西北)大破北齊軍。北齊人於塗水置木柵,吳明徹遣豫章內史程文季伐除木柵,攻克齊所置秦州(今江蘇六合)。北齊遣軍救歷陽,又被黃法奭擊敗。北齊兵敗之餘,卻不用南將王琳,而派北將尉破胡、長孫洪略救秦州。齊師選有力蒼頭為前鋒,又有善射西域胡人,與陳軍戰於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吳明徹命猛將蕭摩訶衝擊齊軍,摩訶立下軍令狀,一以當十,大破齊師。齊統帥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五月,黃法奭攻克歷陽、合城。齊淮南諸郡紛紛投降。吳明徹繼續北進,九月圍攻壽陽(今安徽壽縣),北齊遣行台右僕射皮景和率軍數十萬來救,不敢與陳軍接戰,吳明徹一舉攻拔壽陽,擒斬王琳,皮景和北遁。景和回都,齊後主不僅不責備,反以其全師退還賞官尚書令。朝臣也以淮南本南朝地,失之不覺可惜,並不在意。北徐州(今山東臨沂)民多起兵應陳師,至年底,陳幾乎盡復江北,淮泗諸地。

王琳兵敗身死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七月,陳元帥吳明徹率北伐大軍進圍壽陽(今安徽壽縣),堰淝水灌城,至十月城陷,守將王琳被擒,吳明徹恐其為變,斬於城外,傳首建康。王琳,字子珩,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兵家,其姐妹見幸於梁湘東王蕭繹,少年時即入侍王府,好武,遂為將帥。侯景之亂,蕭繹令王琳運糧萬石接濟建康,未至而城陷,於是沉米於江,歸於江陵。後隨王僧辯破侯景,拜湘州刺史。王琳果勁絕人,傾身下士,麾下萬人多江淮群盜。王僧辯俱其作亂,請梁元帝蕭繹誅之。部將陸納為之申理,乃使王琳率軍拒蕭紀,紀平,授衡州刺史。又遷廣州刺史。西魏軍圍江陵,元帝征王琳赴援,軍至長沙,而江陵巳陷,乃為梁元帝舉哀,被梁長江上游諸將推為盟主,抵禦西魏。陳霸先立敬帝,王琳據上游不從命。北齊奉梁永嘉王蕭莊為梁帝,遣使冊授琳為梁丞相,琳乃遣人率所部十州刺史子弟入鄴(今河北磁城南),奉蕭莊以拒陳,在蕪湖兵敗,降於北齊,歷滄州刺史、侍中。及陳遣吳明徹北伐,後主遣尉破胡出援秦州(今江蘇六合),令王琳共為經略,破胡不聽琳勸,輕率出戰,全軍復沒,王琳單騎突圍。後主命赴壽陽,召募兵卒固守,被陳圍四個月,外無救兵,城破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祖珽失勢
北齊自和士開用事以來,政制日益紊亂。及祖珽執政,頗能收舉才望,內外稱美。祖珽想進一步增損政務,沙汰人物,官號服章,並依故事。又企圖黜除閹宦及恩倖群小,求大治之方。遭到陸令萱、穆提婆的反對。祖珽先想援結胡後,發穆提婆贓罪,引胡後之兄為御史中丞,因陸令萱的排毀而不果。及胡後被廢,祖珽在內朝失據,日益見疏。諸宦官更共譖毀,後主令韓長鸞檢按,查出祖珽詐出敕受賜等十餘事。武平四年(五七三)五月,解祖珽侍中、僕射職,出為北徐州刺史。以穆提婆為尚書左僕射,段韶之弟段孝言為右僕射。

蘭陵王高長恭被殺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貌美而有勇力,邙山大捷後,威名日盛,齊人作《蘭陵王入陣曲》,將士皆習唱,後主高緯聞知後猜忌日甚。及代段韶督軍,頗事聚斂以自穢,部將尉相願勸他稱疾不預時事。武平四年(五七三)陳軍北伐,江淮戰事紛然,長恭恐復為將,有病不醫。五月,後主遣使徐之范賜鴆令長恭自殺。臨死時將所斂千金債卷全部燔燒。死後追贈太尉。高長恭一名孝瓘,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在宗王中以才勇見稱,出入戰陣,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曾任太尉,封蘭陵武王。

齊後主濫殺從官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六月,後主高緯將江淮戰爭置於腦後,漫遊南苑。因心煩而濫施淫刑,從官賜死者六十人。以高阿那肱為司徒。

楊堅女為北周太子妃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六月十二日,皇太子宇文贇納大將軍隨公楊堅之女為妃。太子親昵小人,不圖上進,大臣樂運認為其人才中等,武帝宇文邕乃妙選宮官以輔佐,以尉遲迥之弟尉遲運為右宮正。

齊後主幸晉陽
北齊武平四年(五七三)九月,後主高緯不顧壽陽被陳軍圍困,要離都行幸晉陽(今山西太原)。國子祭酒張雕、侍中崔季舒上言勸諫。張雕以經學為高緯侍讀,受到後主信重,呼為博士。雕欲立效報恩,議論朝政,無所迴避。經常獻替帷幄,譏切寵要,為帝所倚仗,貴倖皆側目。侍中崔季舒與尚書左丞封孝琰皆為祖珽所厚。時國難當頭,皇帝離京,張雕、崔季舒、封孝琰與貴臣趙彥深、唐邕、段孝言等爭於廷前。韓長鸞聲言,諸漢宮連名諫幸并州,其實要反,應加誅除。後主竟下令斬崔季舒、張雕、封孝琰及散騎常侍劉逖、黃門侍郎裴澤、郭遵等,家屬皆徙邊境,婦女配奚官,盡沒貲產。所斬者都是漢族官員。事後,後主高緯往晉陽行幸。

周武帝定三教次序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九月,武帝宇文邕集群臣及沙門、道士。帝自升高座,為最高裁判官,辨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為次、釋為後。
周改軍士為侍官
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武帝令改軍士為侍官,募關隴百姓充軍,除其縣籍,以擴大府兵來源,擴充武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