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9年

公元559年

公元559年是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北周武成元年,天保十年。這一年,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武帝陳霸先於公元559年6月病死。

大事件

(圖)公元559年陳霸先

天水拉稍寺石窟,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遲迥初建,寺內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

北周(公元559年)把潁陽縣全部併入煙陽縣。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省岳山郡,入安陸郡。

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北宕渠郡改為流江郡,縣屬流江郡。

公元559年,齊文宣帝下令讓囚犯乘坐風箏,從八丈(大約26米高,今殘台高12米)高的金風台上向下飛行,能夠飛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

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廢汝城縣置盧陽郡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文宣帝高洋死,太子高殷即位,詔求邢邵做哀策,後授特進,不久便去世。

(圖)公元559年唐太宗

公元559年匈奴人人侵,拜占庭帝國統帥貝利薩留再次被皇帝任用,率軍擊退匈奴人。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取“永遠平安”之意,又改高安為遠安,隸屬峽州。

陳武帝永定3年(公元559年),改屬沅陵郡。

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時,大殺“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孫子元韶被囚地牢。

公元559年,庫格里匈奴人聯合斯拉夫人越過多瑞河,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

出生名人

宇文贇(公元559年—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北周第四代皇帝,在位只有一年。武帝去世後,宇文贇即位,即位後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裝飾宮殿,且灠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宣帝禪位於長子宇文衍,他本人則在禪位後次年去世,時年二十二歲。去世後次年,楊堅廢靜帝(宇文衍)自立,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生於公元559年1月23日,出生於貴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是一位民族英雄,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並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唐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雖然他在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遠遠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業績卻是在歷史上最傑出的,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當時的世界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所以,後來人就用“貞觀之治”來表達對唐太宗政績的肯定和對貞觀時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嚮往。

逝世名人

(圖)公元559年文宣帝高洋

武帝,名陳霸先(公元503—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小吏出身,原任蕭粱征虜將軍,後廢粱敬帝而稱帝,在位3年,公元559年6月病死,終年57歲,葬於萬安陵。陳霸先,吳興長城人,鄉里小吏出身,以鎮壓交州農民起義有功而升任江西督護,高要太守,公元549年在廣州起兵,受湘東王蕭繹(元帝)節制,與王僧辯一起攻滅侯景,任征虜將軍,公元554年,元帝被俘殺後,他與王僧辯在建康扶立蕭方智為太宰,同年襲殺王僧辯,立蕭方智為帝,同年擊敗北齊的進攻,10月,受封為陳王,557年廢敬帝蕭方智而稱帝,建陳朝,定都建康,改年號為永定。公元559年6月丙午日,陳霸先病死,死後的廟後為高祖,諡號為武帝。

北齊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在位9年。其父高歡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550年,高洋廢東魏皇帝自立,改國號“齊”,史稱“北齊”,在對突厥契丹的戰爭中,他屢次獲勝。但他後期荒淫無度,死於559年,時年31歲。

歷史紀事

六月,陳武帝陳霸先死(五零三至五五九)。霸先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出身小吏。侄臨川王蒨即位,是為文帝。王琳聞陳武帝死,奉蕭莊進屯濡須口,從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引兵東下。陳詩人陰鏗,字子堅,武威人,與梁何遜齊名。鏗自梁入陳,生卒年不詳,原有集,已佚。八月,北周主始稱帝,用年號。

雜譚逸事

北周都督區改總管府
武成元年(五五九)正月,周明帝宇文毓始親政,唯軍旅之事仍由宇文護總理。改都督諸州軍事為總管,總管兼任所駐州刺史,並統轄鄰近各州。諸州都督府改稱總管府。漢末,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陸續於重要地區建立軍鎮,漸形成一些軍事指揮區域,其長官稱都督,都督例兼所駐某州的刺史,兼治軍民。大區都督常兼統數州,稱為“都督諸州軍事”。如,東晉王敦為江州刺史,鎮武昌,都督江、揚、荊、襄、交、廣六州軍事,即以長江中游為中心,直至嶺南地區均歸其指揮。南北朝承魏晉之制,均有都督之設。如北魏有都督中外軍事、都督府州諸軍事等。武成元年始,改都督為總管,大都督、帥都督、都督三等名號雖仍保留,但已成為府兵的中下層軍官。總管府的設定,或在都會之地,或處守御之要。北周總管府大部分置於武帝時,其中,洛州、相州、并州最為重要。隋代總管府分上、中、下三等置於諸州。其中統轄數州乃至數十州的俗稱大總管。唐初於緣邊襟要地區置總管府,領軍出征者為行軍總管或大總管。武德七年(六二四)改稱都督府,而行軍總管及大總管不變。

北周破吐谷渾,立洮州
周武成元年(五五九)三月,吐谷渾擾周邊,可汗夸呂統兵寇涼州(今甘肅武威),涼州刺史是雲寶戰沒。明帝下詔大司馬賀蘭祥、都督甘州諸軍事宇文貴率兵討之,夸呂遣廣定王、鍾留王拒戰。祥破之,吐谷渾遁走,拔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今甘肅臨潭),撫安百姓,凱鏇而還。此後,夸呂不再出兵,周武帝時(五六一至五七八),吐谷渾汗四次遣使贈送方物,周西境無戰事。

齊大殺元氏
齊天保十年(五五九)太史奏,今年當除舊布新。文宣帝問特進元韶:“漢光武帝何故能中興?”韶答曰:“因劉姓未被誅盡”。於是文宣帝殺諸元氏。五月,誅始平公元世哲、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囚元韶等十九家。七月,大誅元氏,自拓跋什翼犍以下無留者,或父祖為王,或身常貴顯,皆斬於東市,連嬰兒也不放過,前後死者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屍漳水。

陳武帝陳霸先卒
陳霸先(五零三至五五九),南朝陳的創建者。字興國,小字法生。自稱世居潁川(今河南許昌東),先祖在西晉永嘉時(三零七至三一二)南遷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下若里。家世寒微,出身小吏,喜讀兵書,精於武藝。隨宗室新喻侯蕭至廣州刺史任,為中直兵參軍,招集兵馬。累官西江都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太清二年(五四八),侯景叛梁,攻陷建康。次年七月,霸先消滅與侯景勾結的廣州刺史元景仲,十一月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勤王討侯景。大寶元年(五五零)出大庾嶺,沿贛江而下,軍至南康(今江西贛州),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至湓城(今江西九江)與王僧辯會師,率甲士三萬、強弩五千張、舟船二千乘,東進圍石頭城,經激戰,破建康,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五五四)十一月,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蕭繹,立梁詧為後梁主。霸先與王僧辯迎立晉安郡王、江州刺史蕭方智至建康為王而擅朝政。四年,王僧辯屈事北齊,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霸先苦勸無效,遂從京口起兵襲殺王僧辯,廢蕭淵明,擁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繼而,在抗擊北齊進攻建康時,他集中兵力,攻守交替,截斷對方糧運,大敗十萬北齊軍。敬帝太平二年(五五七)因功加九錫,進爵為陳王。十月,代梁稱帝,國號陳,改元永定,在位三年。永定三年(五五九)卒,年五十七。廟號高祖,謚武帝。霸先為政寬儉,生活儉樸,私宴用瓦器、蚌盤,盾宮無金翠等飾品。

陳文帝陳蒨
陳永定三年(五五九)六月,武帝陳霸先卒。霸先子陳昌時在長安,於承聖三年(五五四)江陵陷落時被西魏虜去。此刻內無嫡嗣,外有強敵,宿將皆將兵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棱典宿衛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書侍郎蔡景歷入禁中定議,秘不發喪,急召臨川王陳蒨於南皖。蒨還建康,侯安都力主陳蒨嗣位,蒨乃即帝位,是為世祖文皇帝,次年改元天嘉。

周天王改稱皇帝
周明帝三年(五五九)八月,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議: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號。於是,周天王宇文毓始稱皇帝,改元武成。

齊文宣帝高洋卒,子殷繼位
高洋(五二九至五五九),北齊第一個皇帝,在位十年。字子進,高歡次子。東魏武定七年(五四九),高歡長子澄謀取代東魏,未及實現而死,洋繼掌朝政。次年,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同年五月,禪代稱帝,建立北齊。天保十年(五五九)十月,文宣帝高洋嗜酒成疾,自知不久於人世,因太子殷年幼,遺詔尚書令楊愔、領軍大將軍高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頤輔政。洋卒,年三十一。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太子殷即位於晉陽,時年十五,是為廢帝。高洋統治時期,北齊與北周關係比較平穩,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財力向北方和南方擴張。天保三年以後連年出塞,伐庫奠奚,俘獲甚眾。四年,大敗契丹,虜獲十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又支持柔然攻突厥。自幽州至恆州築長城九百餘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虜獲有助於北齊國力的增強。南朝梁正當侯景之亂後,國勢驟衰。天保三年,北齊兵鋒抵長江。六年,送降將、梁宗室蕭淵明入建康即帝位。七年,北齊軍再度南下,一度至建康附近。北齊疆土擴展至淮南,終與陳朝以江為界。高洋初即帝位時,留心政術,以法馭下,或有違犯,雖勛貴外戚也不寬容。坦於任使,人得盡力。軍國大政多獨自決斷,每臨戰陣身當矢石,所向有功。幾年以後,開始以功業自傲,荒淫酗酒,肆為暴虐。洋以鮮卑族自居,太子殷好學,便嫌他得漢家性質,不似自已,想要廢掉。漢族士大夫杜弼以為治國當用漢人,稱鮮卑為“車馬客”,高洋認為譏諷自己,不久,便殺之。但他雖昏虐,尚能任用漢人士族,如以楊愔為宰輔,故時有“主昏於上,政清於下”的說法。

響堂山石窟開鑿
位於今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的響堂山石窟,含南響堂、北響堂及小響堂三處窟群,總計造像約四千餘尊。石窟始鑿於北齊文宣帝高洋時(五五零至五五九),當時此地乃自鄴都至晉陽必經之地,高洋因於此山中見數百聖僧行道,遂開三石室,刻諸尊像。嗣後,隋、唐直至宋、明,都曾有小規模的增鑿龕像之舉,但主要窟像均為北齊時雕造,並有北齊天統四年(五六八)至武平三年(五七二)所刻維摩詰經等重要石刻。二十世紀初,石窟遭到嚴重破壞,佛像頭部大都被盜鑿失去,不少雕刻精品散失在日本和歐美各國。

陳改元
陳永定三年(五五九)六月,武帝陳霸先卒,侄臨川王陳蒨繼立,是為世祖文皇帝。次年(五六零)正月,改元天嘉。

北齊改元
齊天保十年(五五九)十月,文宣帝高洋卒,太子殷繼位,是為廢帝。次年(五六零)正月,改元乾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