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3年

公元473年

公元473年,中國農曆癸丑年。由於中國歷史上統治者在征服戰爭中常常出現瘋狂的民族殺戮,民族矛盾不斷激化。到了北魏中期,即公元473年,民族矛盾雖已日趨緩和,但由於統治階級過度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的反抗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

大事記

(圖)公元473年北魏孝文帝

公元473年:北魏拓跋宏即位,是為孝文帝。

公元473年開始:土耳其商人在中國西北邊境開始以物易茶,即所謂的“茶馬貿易”。

公元473年12月,濟南人劉舉發動農民起義,反抗北魏,當時適逢山東饑荒,回響者甚眾。

公元473年:魏王下令齊、青、兗、徐、豫、東徐諸州:州郡十丁取一,戶收租五十石充軍糧,準備進攻劉宋。令南朝自守不暇無心北顧。

南朝時宋代的王儉於公元473年編撰了《七志》 。《七志》的分類法主要是繼承《七略》之體,在六大部分之外另將圖譜志列為一大類,將佛、道兩家列為二類附於《七志》之後。

(圖)公元473年北魏馮太后畫像

公元473年:在人民反抗的浪潮衝擊下,魏國定出一條法令:縣令能平一縣劫盜的,兼治兩縣,能平兩縣的,兼治三縣,三年升為郡守;郡守能平兩郡至三郡的,三年升為州刺史。這自然是一種空想。民眾反貪污的浪潮並沒有因此而平息,迫使魏國不得不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

公元473年:北魏孝文帝派人到各地清查戶口,僅青州和冀州等五個州就查出隱戶人口十多萬。於是,北魏在馮太后親信李沖的建議下廢除宗主督護制,建立“三長制”。其具體內容就是“五家立鄰長,五鄰立里長,五里立黨長” ,向各州派遣戶籍大使,以檢查戶口、確立戶籍。三長制打破了幾百年來地方的宗族勢力,將依附於豪強大族的農民收歸國家直接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出生名人

景雋公:字少泰,范陽人(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祖籍山東省青州臨淄縣牛山稷門村。生於公元473年,歿於公元569年,享年九十有餘。在魏國當過鎮東參軍(南北朝時為諸王及將軍開府者的重要幕僚),祖父成興是魏掌管文書奏章和協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官員,父親成安樂也在淮陽任太守。後曾任徐州、齊州、豫州、荊州剌史。在公元527年,奉梁武帝之命南下郴桂蠻寇暴亂。平定寇亂時已五十七歲高齡,不能再戎馬奔波,見南平(今藍山)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創立人興財旺之地便毅然辭官擇富陽里定居。

逝世名人

(圖)公元473年艾弗提彌修建的修道院遺址
教會聖人艾弗提彌:於公元377年出生在幼發拉底河附近的一個亞美尼亞小城麥利特奈,他的父母是當時顯赫的貴族。從年輕時起,艾弗提彌就開始修行,起初,他在麥利特奈城附近修行,後來,29歲那年在對耶路撒冷訪問之後,便來到了位於耶路撒冷和傑里科之間的一個名叫法蘭的曠野中。艾弗提彌晝夜進行禱告,在內心中不斷地思考上帝,同時也勤於勞作。在他的周圍聚集了很多門徒,其中包括一些榮耀的聖人,如隱士基里雅科、神聖的薩巴斯、德奧蒂克等。在大齋期的第一周,他隱退到沙漠中,在那裡,他保持孤獨緘默、思索著上帝,直到復活節前為止。在他有生之年,在他修行的洞穴附近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後來,歷經多個世紀,這座修道院擠滿了修士。艾弗提彌最後留下的遺言就是:修道院要永遠親切待人、修道院的大門永遠都應是敞開的。艾弗提彌於公元473年於97歲高齡之際離世。耶路撒冷的牧首參加了他的葬禮。絡繹不絕的人流前來弔唁這位聖人,為此,牧首整整等了一天的時間,直到晚間才正式舉行葬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