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年

公元32年

公元32年壬辰年(龍年);東漢建武八年;隗囂漢復十年;公孫述龍興八年。

(圖)公元32年班固
壬辰年(龍年);東漢建武八年;隗囂漢復十年;公孫述龍興八年。

大事件

公元32年,劉秀意欲親征隗囂,諸將大多反對。關鍵時刻,劉秀詢問馬援的意見。馬援力陳隗囂的將領已有土崩瓦解之勢,同時用米對成山谷地勢,展示大軍進攻的線路,來回分析,十分明白。劉秀終於下了決心,親征隗囂。

東漢建武七年(公元32年) ,南陽太守杜詩修復六門堤,並加以擴展,將陂堰增至31處,受益面積四萬頃。

公元32年,東漢光武帝劉秀率大軍,從都城洛陽出發,經長安,到達“高平第一城”,即今固原城,討伐叛亂,“傀器十餘萬眾皆降。”十六國時期的夏國主赫連勃勃在這裡殺死羌族破多里部首領設奔於,吞併高平 (固原),後自稱“大夏天王”,並建都於固原。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劉秀改封耿純為東光侯,公元32年,東郡、濟陰一帶爆發農民起義,劉秀派耿純前往安撫,由於耿純素有威望,他一到,起義軍就迅速歸順,後劉秀又任命他為東郡太守。

劉秀接受竇融的請求,建武八年(公元32年)夏,發兵征隗囂。竇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五千餘輛,與劉秀會於高乎(縣)第一(城名)。劉秀舉行盛大宴會,待竇融以殊禮。任其弟竇友為奉車都尉,從弟竇士為太中大夫。雙方遂一同進軍,隗囂之兵“大潰”,城邑“皆降”。劉秀因功封竇融為安豐侯,食安豐、陽泉、寥、安風四縣。封其弟竇友為顯親侯。諸將也得到封賞。封賞完畢、劉秀率眾東歸,竇融等西還故地。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來歙率兵攻占略陽,殺隗囂守將金梁。隗囂率數萬眾圍攻略陽,“斬山築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髮屋斷木以為兵”。閏四月,劉秀率兵征伐隗囂,行至漆具,將領們以不宜遠入險境,勸劉秀紮營。劉秀猶豫不決,正巧馬援應召來到,劉秀“大喜”,以諸將之議問馬援。馬援分析: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以米堆成山川地形圖,指畫形勢,說明進軍路線,分析曲折,一目了然。劉秀高興他說:“虜在吾目中矣。”次日早晨,竇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騎數萬,輜重五千輛前來助戰。漢大軍壓境,隗囂“眾大潰”,“城邑皆降”。隗囂逃往西城,從此一蹶不振。

出生

4月25日——奧索,羅馬皇帝(69年去世)。

班超(公元32年~102年)在重開絲路中功績卓著,曾派甘英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今伊拉克)遇西海(今波斯灣)而返,這是漢代中國官員沿絲路西行最遠者。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史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九歲能誦讀詩賦,13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後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學返回鄉里。居憂時,在班彪續補《史記》之作《後傳》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至漢章帝建國中基本完成。明帝時,曾任蘭台令史,與陳宗、尹敏、孟異共同撰成《世祖本紀》,升遷為郎,負責校定秘書。又與人共同記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上。章帝時,班固職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為玄武司馬,是守衛玄武門的郎官中的下級官吏。由於章帝喜好儒術文學,賞識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宮廷侍讀。章帝出巡,常隨侍左右。奉獻所作賦頌。對於朝廷大事,也常奉命發表意見,與公卿大臣討論,曾參加論議對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