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年

公元15年

成漢立國,計12年。 約在公元15年,公孫述在成都稱帝(自稱白帝),國號“成家”,年號“龍興”。 成漢立國,計12年。

乙亥年(豬年);新天鳳二年。
(圖)公元15年公元15年

大事件

西漢末年,中國大亂。約在公元15年,王莽建立的新王朝任命公孫述(今陝西興平人)為導江卒正(蜀郡太守)。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在洛陽稱帝。同年,公孫述也在成都稱帝(自稱白帝),國號“成家”,年號“龍興”。成家政權的統治地區,包括今四川、重慶的大部分和陝西、雲南、貴州三省的一部分。公元36年底,東漢兵臨成都,公孫述自帶兵出城迎戰,大敗。公孫述被刺中胸部,當晚卒於成都,人死國亡。成漢立國,計12年。

西漢末年,中國大亂。約在公元15年,公孫述在成都稱帝(自稱白帝),國號“成家”,年號“龍興”。成家政權的統治地區,包括今四川、重慶的大部分和陝西、雲南、貴州三省的一部分。成漢立國,計12年。

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詔太山、琅邪遇賊者,勿收租、賦,復更、筭三年”。以上史料提到的“更賦”、“過更”、“更”,應是同一種賦稅。儘管更賦有時也被稱作“過更”或“更”,但它並不是徭役的名稱,而是與田租、口筭(算)、芻稿等並列的賦稅項目,故免徵時不僅可曰“復”、曰“除”,亦曰“勿收”、“勿收責? 薄?BR> 更賦被用來支付戍邊的費用。《漢書·卜式傳》記載:“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卜式姓名......乃賜式外徭四百人。”注引蘇林曰:“外徭,謂戍邊也。一人出三百錢,謂之過更。”外徭即戍邊,“賜式外徭四百人”,就是把四百人一年的更賦錢賞賜給卜式。《漢書·元帝紀》:“(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徭役。”“復除”,即免除賦稅或徭役;“中外徭役”,指內地之役和戍邊之役。復除者多,則役夫少、更賦少,導致了外徭供應的短缺。

公元15年,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代郡(今河北蔚縣)等地農民相繼造反,舉起了農民起義的大旗。這支起義軍雖然很快就被王莽派出的軍隊鎮壓下去,但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卻風起雲湧,沉重地打擊了新莽政權的統治。

王莽天鳳二年(公元15年) 塞上發生大饑荒,物價飛漲,糧食奇缺。五原郡、代郡守衛邊塞的士兵,長期得不到輪換,衣食沒有保證,起義數千人,並攻打其它郡縣。王莽派孔仁帶兵進行鎮壓。這次起義堅持了一年多時間,最後失敗。

出生

奧魯斯·維提里烏斯·日耳曼尼庫斯(Aulus Vitellius Germanicus),公元15年9月24日- 69年12月20日,羅馬帝國的皇帝之一。在公元69年的“四帝之年”中,他的部隊擊敗了皇帝奧托,奧托自殺,維提里烏斯進入羅馬城,成了該年的第三位皇帝。但在69年年底,支持維斯帕先的部隊進入羅馬,維提里烏斯兵敗被殺。維提里烏斯的祖父普布里烏斯出身於羅馬的騎士階級,曾任奧古斯都的管家;他的父親魯基烏斯在克勞狄烏斯皇帝時曾擔任執政官。維提里烏斯本人在與皇室關係良好的環境下長大,並與皇帝尼祿十分親近。相傳尼祿在為自己舉辦的賽會“尼祿尼亞”時,曾怯場而不敢在眾人面前表演豎琴,維提里烏斯以“代表人民的強烈懇求”,請尼祿回到劇場演奏。

逝世

陳欽(?~公元15年),西漢經學家,字子佚,廣信(今封開)縣人,專門研究《春秋左傳》,與劉歆同時,而自成一家之言,著《陳氏春秋》(佚),漢成帝時(前32年左右)舉賢良方正。陳欽曾為王莽學習左傳的老師。王莽稱帝後,欲立威匈奴,下詔遣將分道並擊,封陳欽為厭難將軍,駐守塞北雲中。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匈奴單于弟鹹遣子助、登入朝為人質,王莽拜鹹為孝單于,助為順單于,皆厚加賞賜。後助病死,王莽以登代助為順單于。然而,匈奴犯邊虜掠仍經常發生。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陳欽如實上報軍情:“犯邊者皆孝單于鹹子角所為。”於是王莽怒斬鹹子登於長安。天鳳元年(公元14年)邊塞大飢,人相食,諫大大進言罷兵,邊軍被詔還。時,匈奴鹹已繼位為單于,知其子登被殺,而懷恨入侵,王莽與之和談,鹹求子屍歸葬,王莽乃將誅人質之責遷怒陳欽,降罪下獄。陳欽在獄中憤然“是欲以我為說於匈奴也”被迫自殺。封開縣城郊野矮崗有陳欽墓,漁澇戴村有將軍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