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0年

公元前630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己卯年(兔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公元前是一種紀年法,叫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公元元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大事記

公元前630年,狄攻齊。秦、晉圍鄭,鄭大夫燭之武退秦師,秦、鄭結盟,晉退兵。

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的領袖那波帕拉薩爾乘亞述帝國內亂之機,發動了反抗亞述統治的起義,並於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後來與在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結成聯盟,共同進攻亞述帝國,最後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消滅亞述帝國。

公元前630年,晉於城濮之戰中擊敗楚軍,成為中原諸侯盟主。原追隨楚的鄭國遂轉而附晉。但時隔不久,鄭又暗中與楚修好。晉文公為鞏固其霸權,於二十三年春對鄭發動試探性進攻,以觀察其防禦狀況。九月,晉文公、秦穆公分率兩國軍隊入鄭。晉軍駐函陵(今河南新鄭北),秦軍駐泛南(今河南中牟南)。鄭文公採用離間策略,遣大夫燭之武夜縋出城,赴秦軍中進見秦穆公,向其指出:秦、鄭兩國相距甚遠,鄭若亡國僅利於晉而無益於秦,而晉國實力增強必將對秦構成威脅。秦穆公認為燭之武言之有理,遂與其結盟後領兵回國。秦將杞子、逢孫、楊孫奉命率一部秦軍駐新鄭,助鄭加強防務。晉將狐偃怒秦軍背叛,建議晉文公攻擊秦軍。晉文公為維護秦晉聯盟,未予採納,亦撤兵回國。

前630年,周襄王22年,鄭文公43年,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秦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戌之,乃還。初,鄭公子蘭出奔晉,從於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許之,使待命於東。鄭石甲父、侯宣多逆以為大子,以求成於晉,晉人許之。—《左傳•僖公三十年》

公元前630年,文公誅觀狀以伐鄭,反其陴。鄭人以名寶行成,公弗許,曰:“予我詹而師還。”詹請往,鄭伯弗許,詹固請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愛於臣也?”鄭人以詹予晉,晉人將烹之。詹曰:“臣願獲盡辭而死,固所願也。”公聽其辭。詹曰:“天降鄭禍,使淫觀狀,棄禮違親。臣曰:'不可。夫晉公子賢明,其左右皆卿才,若復其國,而得志於諸侯,禍無赦矣。’今禍及矣。尊明勝患,智也。殺身贖國,忠也。”乃就烹,據鼎耳而疾號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與詹同。”乃命弗殺,厚為之禮而歸之。鄭人以詹伯為將軍。—《國語•晉語四》

公元前630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圍鄭,討其助楚攻晉者,及文公過時之無禮也。初,鄭文公有三夫人,寵子五人,皆以罪早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蘭奔晉,從晉文公圍鄭。時蘭事晉文公甚謹,愛幸之,乃私於晉,以求入鄭為太子。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詹聞,言於鄭君曰:“臣謂君,君不聽臣,晉卒為患。然晉所以圍鄭,以詹,詹死而赦鄭國,詹之願也。”乃自殺。鄭人以詹屍與晉。晉文公曰:“必欲一見鄭君,辱之而去。”鄭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鄭益晉,非秦之利也。”秦兵罷。晉文公欲入蘭為太子,以告鄭。鄭大夫石癸曰:“吾聞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後當有興者。子蘭母,其後也。且夫人子盡已死,余庶子無如蘭賢。今圍急,晉以為請,利孰大焉!”遂許晉,與盟,而卒立子蘭為太子,晉兵乃罷去。 —《鄭世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