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8年

公元前608年

公元前608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癸丑年(牛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公元前是一種紀年法,叫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公元元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但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西方的公元前則以B.C.表示,也稱西元前,通常寫在年份之後。公元前608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歷史故事書籍東周歷史故事書籍

公元前608年是:周匡王五年;魯宣公元年;秦共公元年;陳靈公六年;蔡文侯四年;鄭穆公二十年;宋文公三年;楚莊王六年;齊惠公元年;晉靈公十三年;燕桓公十年;衛成公二十七年;曹文公十年;杞桓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608年,周匡王5年,鄭穆公20年,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伐鄭。晉人、宋人伐鄭。——《春秋•宣公元年》。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於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陳靈公受盟於晉。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會於棐林,以伐鄭也。楚蔿賈救鄭,遇於北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趙穿侵崇,秦弗與成。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左傳•宣公元年》。與楚侵陳,遂侵宋。晉使趙盾伐我,以倍晉故。——《十二諸侯年表》

(圖)牛年紀念裝飾牛年紀念裝飾

公元前608年,齊、魯會盟於平州(山東萊蕪),魯割濟西之田(濟水西岸田地)予齊。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魯國被楚國滅亡。

公元前608年,因陳附晉,楚乃攻陳,順道攻宋。晉大夫趙盾與宋、陳、衛 、曹諸國君會於棐林(鄭地,河南尉氏),救陳、宋而攻鄭。楚救鄭,兩軍遇於北林(鄭地,河南新鄭北),晉不敢戰而還。陳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本媯姓,媯姓出自姬姓,黃帝後代。帝舜是帝顓頊的後代,傳至子孫帝舜娶到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後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建國君主陳胡公本舜後裔,陳胡公本名媯滿,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479年,楚國滅陳。晉國,周代諸侯國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三家自立為諸侯,晉國被分裂為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家。晉國國都為唐(今山西翼城),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別都為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圖)東周時期文物東周時期文物

公元前608年,晉攻崇國,期秦救時與秦和解,而秦救不至。崇國(今西安西南),《史記·夏本紀》索隱:“皇甫謐云:‘鯀,帝顓頊之子,字熙。’又連山易云:‘鯀封於崇。’故《國語》謂之‘崇伯鯀’。”“崇國”的位置在哪裡?有人說在河南嵩山。應在今西安市西南。理由是:《史記·周本紀》:“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正義註:“皇甫謐雲,夏鯀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國。崇國,蓋在豐、鎬之間。《詩》云:‘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是國之地也。”也就是說,從公元前2357年,堯帝封崇國,到公元前1136,年周文王滅崇國,“伐崇侯虎”,在崇國城池“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崇國城邑已經存在1221年,周秦之後至今2008年,長安城邑在周邊這片沃土上一直存在,長達4365年。關於“崇國”還是“嵩國”,《康熙字典》是這樣解釋的:“崇,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時崇侯虎,今西安府戶縣。《正偽》:‘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崈、崇音義同。合崇、嵩為一,非。’”據以上所述,崇國並非嵩國,不是在嵩縣,而“蓋在豐、鎬之間。”即西安市西南斗門到馬王鎮一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