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3年

公元前603年

公元前603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戊午年(馬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定王四年;魯宣公六年;秦桓公二年;陳靈公十一年;蔡文侯九年。公元前603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歷史故事書籍東周歷史故事書籍

公元前603年是:周定王四年;魯宣公六年;秦桓公二年;陳靈公十一年;蔡文侯九年;鄭襄公二年;宋文公八年;楚莊王十一年;齊惠公六年;晉成公四年;燕桓公十五年;衛成公三十二年;曹文公十五年;杞桓公三十四年。

公元前603年,周定王4年,鄭襄公2年,楚人伐鄭,取成而還。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為卿。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左傳•宣公六年》

公元前603年,晉大夫趙盾,衛大夫孫免,因陳國附楚,聯軍再攻陳。陳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本媯姓,媯姓出自姬姓,黃帝後代。帝舜是帝顓頊的後代,傳至子孫帝舜娶到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後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建國君主陳胡公本舜後裔,陳胡公本名媯滿,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479年,楚國滅陳。趙盾,即趙宣子,諡號宣孟,亦稱趙孟。春秋時晉國執政。趙盾是個十分活躍,在當時各國有較高名望的政治活動家,有一定的政績可

(圖)馬年紀念裝飾馬年紀念裝飾

稱。靈公元年(前 621年),晉君尚動,趙盾代表晉君與齊、宋、衛、鄭、曹、許君盟於扈,為大夫主盟之始。靈公二年,會諸侯大夫盟于衡雍。靈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臨猗西)之役伐晉,趙盾將中軍御之。靈公八年,趙盾以諸侯之八百乘納捷甾於邾。靈公十三年,楚莊王及鄭入侵陳遂侵宋,趙盾率軍救陳、宋,會於斐林。十數年間,他主盟征戰,功績卓著。然而,趙盾主晉國政初,晉襄公尚能敗秦師於崤(今河南洛寧縣北),再敗秦師,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終為晉弱……遂霸西戎”,不敢向東發展。南方楚國北進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魯宣公元年(前 608年),楚鄭合兵侵陳、宋,與晉爭霸,晉卻屢敗於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陳,次年圍鄭,大敗晉師於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圍宋,晉弗能救,楚莊霸業告成。從此,“晉辟楚”,晉文公霸業就此告終。這個責任究竟誰負,無疑,執晉國政的趙盾難脫干係。趙氏專權,晉政權不能統一,終於使晉國維持霸主地位的願望落空。但靈公荒淫無道,大興土木,晉國力日衰,政局不穩,當是主要原因。

公元前603年,赤狄(山西長治)攻晉,圍懷邑(河南武陟)、邢丘(河南溫縣東北)。赤狄亦作赤翟。春秋時狄人的一支。或說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主要分布於今山西長治一帶,與晉人相雜居,是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主要有六個氏族組成,即即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鐸辰氏、廧咎如氏。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晉國壓迫,東下太行“伐邢、滅衛”;齊桓公率領鄭、宋等華夏國抵禦狄人, “救邢安衛”。此後,赤狄還攻打過鄭、東周、齊等國。前594年晉滅潞氏,接著又滅其餘諸部。

(圖)東周時期文物東周時期文物

公元前603年,楚國攻鄭國,取城下盟而還。楚國,又稱荊、荊楚,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滅於秦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戰國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強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楚國之疆域,雖然時有得失損益,“但在其鼎盛時期,據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縣三百餘,為戰國時代最大之國”。””楚國的這種蓬勃發展的勢頭,從西周初年算起,持續了大約700年之久,直到戰國後期楚懷王時代,由於重大決策失誤,才出現轉折。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分裂割據、戰亂頻仍的時期,也是社會政治發生劇烈變革的重要時期。周王朝從衰微走向瓦解,諸侯各國通過兼併戰爭奪取政權。其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楚國。楚國從侷促于丹陽一隅的“蠻夷”之邦,通過南征北戰,變成“地方五千里”的戰國時代最大之國,發展速度是很快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