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7年

公元前447年

公元前447年,始建巴特農神廟、楚惠王滅蔡、希羅多德留居雅典、伯里克利修建雅典衛城等。

始建巴特農神廟

巴特農神廟希臘文意即處女廟,始建於公元前447年,完工於公元前432年,歷時15年。全殿呈長方形,南北兩側各有17根大理石柱子、東西兩側各有8根石柱。內分前殿、正殿和後殿。南北山牆及四周檐壁是描述古代希臘神話和人民生活內容的大理石浮雕。整個建築比例和諧,氣勢磅礴。基座與檐部水平線呈現極其微妙的突出曲度,柱子微向中央傾斜,以增加視覺效果。

巴特農神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經災禍。公元393年被改為基督教堂。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變成伊斯蘭教寺院。公元1687年威尼斯軍隊炮轟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殿內的炸藥,把頂部及圍牆全部炸塌。19世紀初英國人艾爾金把神殿上的大部分浮雕運往英國。巴特農神廟被認為是多力克式建築藝術的頂峰;有“希臘國寶”之稱。

楚惠王滅蔡

(圖)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47年

周定王22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蔡,此地屬楚所轄。《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22年(公元前241年),“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這是文獻上最早出現的“壽春”名稱。當時這裡已是舟楫如梭、商賈雲集繁華都市。秦統一中國後,劃江淮之間為九江郡,治所設壽春。漢高祖劉邦立其長子劉長為淮南王,建都壽春。劉長死後,其子劉安繼位,仍都壽春。東漢末年袁術稱帝,以壽春為都。曹操滅袁術,占壽春,仍沿稱淮南郡,治所設壽春。東晉十六國,此地一度被前秦苻堅占領,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東晉末,改壽春為壽陽。隋文帝廢郡,改壽春為壽州。煬帝時為又罷州設郡,此地屬準南郡。唐時壽州屬準南道。宋時設壽春府,金兵占領後改屬南京路。元時屬河南行省之安豐路。明滅元後,壽州又屬臨濠府(今鳳陽)清代所屬有幾次變更。民國元年,改州為縣,屬準泗道。

希羅多德居雅典

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生於愛奧尼亞地區的哈利卡納索斯城

邦。公元前454年,他因反對城邦僭主而被放逐出境,避居於薩摩斯島。後來漫遊各地尋訪古蹟、考察當地的民俗風情、搜羅天下逸聞。公元前447年,他以外籍移民的身份留居雅典,與伯里克利等人交誼甚篤。公元前444年前後,他隨雅典移民隊來到了義大利南端的圖裡伊,並取得該城邦的公民權。此後便在那裡著述終老,直到去世。

伯里克利建衛城

(圖)公元前447年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不僅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是古典希臘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導者。他的理想和抱負是要使雅典不僅登上希臘世界霸主的寶座,而且成為“全希臘的學校”。伯里克利的時代是希臘古典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希臘世界著名的學者文人和藝術大師都薈萃於雅典,聚集在伯里克利的周圍,授課講學,尋求真善美,探索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

從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規模修建雅典衛城。他動用同盟金庫貯存,先後興建了帕特農神廟,即雅典娜神廟、雅典衛城大理石的宏偉門廳、雅典娜尼克小廟和伊里其修盎神廟,此外還有附屬於這些建築的各種塑像浮雕等。這些建築雕塑精美絕倫,都是千古不朽的造型藝術傑作,伯里克利確實為發揚光大希臘的古典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

伯里克利的文化政策是與其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緊密相連的。無論是修建公共工程還是舉辦節日演出,其目的是為了鞏固民主政治,改善廣大公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促進工商業的發展,以及樹立雅典的光輝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