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3年

公元前343年

公元前343年,戊寅年,歷史紀年包括周顯王二十六年,楚宣王二十七年,秦孝公十九年。齊田忌用孫臏之計大敗魏軍於馬陵,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

大事記

(圖)亞里士多德,著名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著名科學家

1、周天子(顯王)見到秦國突飛猛進,在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十九年)派人到鹹陽來.送秦伯(秦孝公)以祭祀祖先以後的“胙肉”,同時獎稱他為諸侯之伯(諸侯之長。這個伯字,與公侯伯子男的伯字不同)。秦孝公也就派了一個兒子公子少官,到今日開封之東的逢澤,大會諸侯,率領他們去洛陽,朝拜周天子,作為報答。

2、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邀,擔任13歲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在那裡呆了8年。

3、公元前343年前,最後的納本土王朝——第十三王朝被波斯人推翻,波斯人挖了一條運河(即蘇伊士運河的前身),將紅海和地中海連線起來。再後來,埃及又敗在了希臘、羅馬和東羅馬帝國之手。

4、公元前343年,魏聯合趙進攻韓的南梁,韓向齊求救。齊威王又召集大臣商量計策,說:“早救之,還是晚救之,何者便利?”大臣張丐立即提議:“晚救之,韓將毀折而投入魏的懷抱,於齊不利,不如早救之。”這時,田忌在與孫臏商議之後,發言道:“不可,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是我代韓而受魏之兵,顧我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韓之志。韓見將亡,必東面而訴於齊。我因此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國可重,利可得,名可尊也。”齊威王以為這個計策甚好,便私下告訴韓使者,齊國一定出兵援韓,然後遣其回國。韓因恃有齊的相助,奮力抗擊魏的進攻,五戰而五不勝,只得再次遣使向齊求救。在魏、韓兩國都打得精疲力竭的時候,齊應韓之求而出兵擊魏。

5、中國最早的軍事條令是《司馬傳·嚴位篇》,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的齊威王時代,即公元前378~343年。

6、孟子在齊並不受重用,被齊人譏諷,孟子以“我無官守”、“我無言責”而自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