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266年,乙未年。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秦伐魏

(圖)公元前266年戰國策·魏策四

公元前266年(楚頃襄王三十三年),因太子質於魏而卒,為此伐魏,取刑丘(今河南溫縣東北)。楚乘機約齊攻魏,兵至魏郊,魏向秦求救,秦初不出。魏人唐且入秦陳說“是亡一萬乘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戰國策·魏策四》。)之害,秦昭王才發兵救魏,楚、聞訊後退兵。這是楚、齊對秦國態度的一次試探,秦一出兵,當即撤退,不敢對秦作正面對抗。

秦伐趙

(圖)戰國地圖戰國地圖

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由太后執政。趙國正處於新舊交替之際,趙太后剛剛執政,國內動盪不安。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國勢已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顯然靠自身的力量趙國決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係較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荀子游秦

(圖)荀子荀子

秦昭王41年 (公元前266年),荀子游秦,荀子本年由齊國來到秦國,與秦昭王、范雎問答。《荀子》一書中的《儒效》、《強國》兩篇,即記錄了談話的部分內容。他建議秦昭王重用儒士,實行“王道”,“力術止,義術行”,以達到“得天下”而“天下應之如歡”的境界。由於秦國正忙於兼併戰爭,準備攻韓並侵趙,荀子在秦國得不到重用,於是離開秦國回到趙國

秦昭王奪權

公元前266年,范睢以遠交近攻的策略遊說秦昭襄王,昭襄王以范睢為客卿。秦國大夫范雎乘機向秦昭襄王說宣太后、魏冉、涇陽君、高陵君等過份奢侈,權高位重,不利於秦王國位,昭王聽信魏人范雎的話,奪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

其他

公元前266年,正是古羅馬非常興盛的時期,又來了一場瘟疫,現在推測起來,還是很像鼠疫,其中一百年期間流行了五次大的鼠疫,所以使得古羅馬的死亡者占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公元前266年,米特拉達梯一世逝世。
公元前266年,老將廉頗英勇不減當年,60多斤重的古銅刀輪動如飛,帶領兵士奮勇殺敵,將秦軍打得潰不成軍,從此再也不敢對趙國用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