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規模

公債規模

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公債規模的主要因素。 1、從應債能力方面看,社會上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承受債務的規模。 從國民的應債能力和社會資金的應的應債能力看,我國公債規模還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公債規模是指公債的發行數量。公債規模過小或過大,都會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

公債規模是一個國家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舉借債務的數額及其制約條件。公債規模是一個事關國家全局的巨觀經濟問題,必須把公債規模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債規模與巨觀經濟政策、經濟成長率和巨觀發展水平、金融市場化程度、政府管理債務水平之間的關係。

影響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

公債規模公債規模

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公債規模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債務規模大小的決定因素。

2、生產關係類型

不同生產關係,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國家,其舉借公債的規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區別。由於資本主義公債主要用於彌補財政赤子,是將生產經營資本轉用於非生產性方面,這樣相對於其經濟規模來說,資本主義赤字公債的舉借就應小一些。社會主義公債則不同,它主要用於籌集建設資金,而且社會主義公債的發行對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對小一些。這樣,社會主義公債的發行規模可以相對大些。當然,社會主義公債的發行也有其客觀限制,並不是因為公債收入被用於經濟建設而例外。

3、安定政治背景

在不同樣經濟發展水平和同樣生產關係情況下,不同的政治背景決定著不同的公債發行量限量。

4、國家職能範圍

國家職能範圍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國財政赤字的規模,而對財政赤字的存在則是公債產生的最初動因。

5、財政政策選擇

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實行何種財政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債的規模。財政政策通常包括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如果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財政赤字規模就小,公債規模也會相對減小;但若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總需求必然以擴大公債發行為條件。我國近幾年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就是靠發行公債來支撐的。

6、金融市場狀況

公債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重要工具,主要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操作的,而公開市場業務能否順利進行要看金融市場的發育狀況。

7、公債管理水平

衡量方法

通常來說,判斷公債適度規模的標準有五個方面:

1、從應債能力方面看,社會上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承受債務的規模。

2、從償債能力方面看,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在今後償還逐漸累積的債務

3、從政府債務對中央銀行貨幣供應的影響來看,政府債務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價格總水平。

4、從政府債務對私人部門投資的影響來看,政府債務有多大的所謂“擠出效應”。

5、從政府債務工具是證券市場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來看,證券市場需要和能夠容納多少政府債券。

在這五個標準中,最重要的是前兩個,圍繞這兩個標準具體又分為四個衡量公債適度規模的指數。下面從兩個方面分析公債適度規模的衡量:

1、國民應債能力。國內公債的資金來源是儲蓄,這裡的儲蓄包括國內儲蓄和國外儲蓄。銀行存款、股票和各種債券都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形式。一個國家籌集資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該國的儲蓄水平。

2、社會資金應債能力。社會資金主要包括社會保險基金、企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等。

從國民的應債能力和社會資金的應的應債能力看,我國公債規模還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