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律

八音律,這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原子的性質不相同,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耶,按原子量遞增順序制定了一個“六元素表”,在1869年,德國的邁耶和俄國的門捷列夫幾乎同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紐蘭茲的八音律

人類對於化學元素的定性分析,特別是定量分析進行了長期的實踐。
根據道爾頓提出的原子觀點,人們對元素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每一種元素都是由特定的原子組成的;不管這一種元素的數量多少,它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這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原子的性質不相同。一種原子與另一種原子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質的區別,就是原子的重量不同。
1862年,法國地質學家坎古杜瓦首先提出了元素隨著原子量的變化,其化學性質呈現周期性變化的問題。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耶,按原子量遞增順序制定了一個“六元素表”。這個“六元素表”,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按原子量遞增順序,將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發現,到了第八個元素就與第一個元素性質相似,亦即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現周期性。

生平

紐蘭茲從小受母親的影響,愛好音樂,覺得這好像音樂上的八個音階一樣重複出現,於是自己把它稱為“八音律”,畫出了“八音律”表。1866年3月當他在倫敦化學學會發表這一觀點時,得到的卻是嘲笑和諷刺;他的有關論文也被退稿。七年以後,他的論文又被拒絕發表。雖然紐蘭茲的“八音律”表存在著缺點和不成熟的地方,但他發現了元素的性質在排列上有周期性這一研討方向是完全正確的,而且在這個正確的方向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一直到18年以後,即在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得到普遍承認以後,紐蘭茲的論文才得以發表,英國皇家學會才給他頒贈了勳章。
事實上,在1869年,德國邁耶俄國門捷列夫幾乎同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一項科學技術的發現或發明,同時被幾個人在不同地方各自獨立地完成,這在科學史上屢見不鮮的。因為科學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技術的發現和發明絕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繼續和在此基礎上的突破,是時代的使命,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結果。如果這項科學成果,只有某個人能發現,而另外的人不能夠發現,那么就不成其為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了。只不過科學發現的時間略有早晚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