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街九陌

八街九陌

八街九陌(拼音:bā jiē jiǔ mò)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市面繁華。出自:《三輔舊事》:“長安城中,八街九陌。”漢長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達,衢路平正,正相經緯。從城門通往城內的每條大街皆“披三條之廣路”,可同時並行12輛馬車。多種文獻記載: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基本信息

解釋

【成語】:八街九陌
【拼音】:bājiējiǔmò
【解釋】: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市面繁華

典故

出處

《三輔舊事》:“長安城中,八街九陌。”漢長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達,衢路平正,正相經緯。從城門通往城內的每條大街皆“披三條之廣路”,可同時並行12輛馬車。多種文獻記載: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例子

剛來到城市裡,~,讓我上哪兒去找呢?

八街九陌

八街九陌八街九陌
據《長安志》記載:長安城中的8條大街,分別是華陽街、香室街、章台街、夕陰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和前街。有些街多見於史籍記載。如《漢書》載劉屈氂之妻“梟首華陽街”;以給妻子畫眉聞名的張敞“走馬章台街”;陳湯斬郅支單于之首後“懸頭藁街”,藁街還有“蠻夷邸”之稱,是外國或少數民族使節的住處;漢司徒鄧禹與赤眉軍曾“夜戰藁街”等等。
漢長安城的交通道路,有一需解之謎。既然史載12座城門每座均有一條大街通往城內,但為何又慣稱曰八街呢?經考古勘察得知,由於未央宮和長樂宮占據城內西南隅和東南隅,其中未央宮南宮牆距南城牆僅50米,西宮牆距西城牆僅30米,因此,由霸城門、覆盎門、西安門、章城門通向城內街道為兩宮所阻,形成4條短街。12條從城門通往城內的街道中,除去這4條短街,長街恰好是8條。古代文獻只稱“八街”,顯然因為這4條街太短,又直接通往皇宮,故均略而不計。
“九陌”所指,是漢長安城通往城郊區的9條大道。當時漢長安城近畿三輔“地狹人眾,四方並臻”,不僅長安城中人口眾多,而且四郊近縣,杜霸五陵之間也是“名都對郭,邑居相承”的繁華之地。因此,從城內8條大街通往郊區的大道都是交通要道。此外,章城門外的便門橋大道,因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於此道作橋跨渭水以趨茂陵”,而茂陵當時戶口殷盛,經濟發達,為五陵邑之冠,屬全國最繁華地區之一。因此,便門橋大道雖與章城門內的短街相接,仍屬於漢長安城通往郊區的要道之一。與上述的安門、清明門、宣平門、洛城門、廚城門、橫門、雍門、直城門等8個城門相通的8條城外大道,加上章城門外便門橋大道,構成古代文獻上所說的“長安九陌”。
漢長安城的交通還沿襲了秦代的馳道制度。馳道是皇帝專用的道路,又稱“御道”。由長安城門通向城內的大街一律三途並列,中央一條即為皇帝專用的馳道。漢代制定的馳道禁令極嚴,任何人都不能在馳道上行走或逾越,即使皇太子也不能例外。即使得到特許可以使用馳道的諸侯,也只允許在馳道邊沿行車,“無得行中央三丈”。而且,這種特許僅限於本人,其隨行人員皆不在內。如犯禁,輕則沒收所乘用的車馬,重則坐罪國除。據《漢書·江充傳》載:身為帝姑的館陶長公主有一次乘車行駛道中,適遇負責“督三輔盜賊,禁察逾侈”的直指繡衣使者江充,“充呵問之,公主曰:‘有太后詔’。充曰:‘獨公主得行,車騎皆不得。’盡劾沒入官”。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大街小巷
用法
賓語;指城市。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