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坦克鼠式

八號坦克鼠式

八號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VIIIMaus),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設計的超重型坦克。

武器簡介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1942年3月中旬後,保時捷車廠收到一份契約,要求製作新款100噸重的205型VK10001保時捷坦克(Panzer-VK10001/PorscheType205)。4月中旬的時候德國陸軍補充要求新坦克載彈量應高達100發,5月時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親自要求下,斐迪南·保時捷教授(ProfessorFerdinandPorsche)與克魯伯公司的穆勒博士(Dr.Muller)開始合作進行整個計畫希特勒還要求坦克應重達120噸,堅不可摧,並且無堅不摧,搭配高性能的60或者72倍徑的坦克炮。研發的結果造就八號坦克式(PanzerkampfwagenVIIIMaus)成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設計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重型坦克紀錄保持者。鼠式坦克不僅僅是完成設計,並且到達產制完成的階段,一共有兩輛原型車問世。

研發與概要

德國開發超重型坦克的歷史從1941年克魯伯(Krupp)公司以擄獲的蘇聯T-35坦克作為研發藍本為開端,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所以到了隔年克魯勃公司提出“虎鼠式”(Tiger-Maus,VK7001)重型坦克以及七號獅式坦克(PzKpfwVIILöwe,VK7201)。不過計畫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發的經驗與技術卻為後來的重型坦克鋪下一條康莊大道。經過設計後的八號坦克的車身為10.1米長,3.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最初構想重達100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它的主要武器為1門128毫米大炮、75毫米KwK44L/36.5同軸機炮,並且以60-240毫米的裝甲護身。保時捷答應在1943年5月時會先生產出原型車輛,並且在交付原型車後每月生產五輛。德國原本預計生產約150至200輛八號坦克,但直至二戰結束時一共只生產了9輛,其中只有2輛竣工。

1942年4月時原型車最初被稱為“猛獁象”(Mammut),不過1942年底又被更名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時確定命名為“Maus”(老鼠)。八號坦克的底盤、火炮和炮塔由克魯伯公司負責製造,而組裝則由埃克特公司(Alkett)負責。

武裝情況

八號坦克最初的設計用150毫米40倍徑的主炮及20毫米MG151/20同軸機槍作為武器,至於後來所採用的128毫米50倍徑主炮當時還並沒有被列入考慮。1942年6月23日,保時捷還提供使用150毫米37倍徑主炮或者105毫米70倍徑主炮的選擇。由於八號坦克體積龐大,因此選項紛紛出籠,連海軍的12.7cmSK34/41艦炮,甚至防空塔上的12.8cmFlak40防空炮也變成選項。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但是等到1943年1月,希特勒開口了,‘我要鼠式坦克搭配128毫米KwK4455倍徑的主炮再搭配75毫米KwK4436.5倍徑的同軸副炮!’;原來要搭配的150毫米KwK4438倍徑的主炮以及170毫米KwK44主炮反而落的“刀械入庫,馬放南山”,“留作日後他用”的下場。至於當初要求的“100發”載彈量最後也跟著一起變成口號。(見傳動系統一篇)。

不管怎么說,八號坦克的Kwk44主炮可以從3500米以外的距離,一炮就可以將M4雪曼坦克(Sherman)、克倫威爾坦克(Cromwelltank),邱吉爾坦克(Churchilltank),T-34坦克,甚至史達林重型坦克(IosifStalintank)與以摧毀。

傳動系統

八號坦克在研發時最讓人感到棘手的便是找不到“有力”的引擎;1943年聖誕節前夕,第一台經由埃克特公司組裝的無炮塔原型車開始展開密集的測試。由於重量/馬力比實在低的嚇人,就算已經搭配了從DB603軍用航空發動機演變而來的MB509引擎。儘管設計師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通情達理地只希望鼠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每小時20公里的時速就能夠令人心滿意足了,但是原型車上的引擎不論如何發出驚天動地的嘶吼,也只能達到每小時13公里的速度。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通常困擾不會只有一件;扭力棒懸吊系統也出現大問題;還有就是各地沒有一座橋樑能夠負荷它們的體重。所以這隻大老鼠不是自己掙扎著過灘就是用一根呼吸管潛入水中過河(同時岸邊必須要有發電機以電纜提供這隻大老鼠動力來源;幸好這隻老鼠能潛到8米的深度)。

不知道斐迪南為何對於電動馬達傳動特別著迷,當初與亨舍爾與嵩恩(Henschel&Son)競爭六號坦克的案子時,就堅持要讓虎I坦克使用這樣的傳動方式。不過自從輸了案子之後,原來大量沒派上用場的電傳底盤就搖身一變,成為象式驅逐戰車了。鼠式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採用汽油引擎(第二輛採用柴油引擎),不過引擎是用來驅動車上的發電機的,兩個看起來像是天作之合的驅動結構就把鼠式坦克龐大的底盤內部空間毫不客氣地三分去其二以上,以致於連車身前方的駕駛艙與炮塔的連通空間都被刪除(這就是為什麼載彈量永遠達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虎II坦克;把它的體積與履帶放大就是八號坦克的樣子。鼠式的履帶概與虎II坦克相同,採用全金屬履帶,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鼠式坦克的履頻寬達1100毫米。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換言之,鼠式坦克的驅動輪與它的內燃機之間先進到實在沒有什麼“機械結構”可言的程度。

裝甲設備

能夠重達188噸,表示鼠式坦克的裝甲“一點都不假”,車體前方35°傾斜裝甲就厚達200毫米(加上傾斜角度後相當於370毫米厚),至於其他部位請見以下數據:

鼠式坦克各部位奘甲厚度(毫米/裝甲角度):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炮塔頂部:60/90°
炮盾:250/圓弧型
炮塔前方:220-240/圓弧型
上層結構頂端:50-100/9°
前方傾斜板:200/55°
車體正前方:200/35°
車體正下方:100/90°
炮塔兩側:200/30°
炮塔後方:200/15°

武器結局

1944年1月中旬到10月初左右,八號坦克都是在靠近柏林南方25公里的庫梅爾斯朵夫(Kummersdorf)裝甲車輛測試場以及在柏布林根(Böblingen)的保時捷測試場進行測驗。本來測驗不用拖這么久,但是八號坦克非常容易故障,也就很容易停擺,就跟小嬰兒沒兩樣;加上盟軍空中轟炸的確有效減緩了所有的生產,包括八號坦克所需要的零件。

根據來自保時捷廠的訊息來源指出,

八號坦克鼠式八號坦克鼠式
希特勒迫切地希望獲得八號坦克的原因是希望他的大西洋長城中出現防禦疏漏的時候,利用八號坦克去進行填補。因為畢竟比起攻擊這回事,防禦不需要太多的路程,對八號坦克來說算是合理的解釋。戰爭結束後蘇聯部隊在位於埃森的克魯伯廠尋獲將近完工1號原型車炮塔與3號原型車的車體。至於原來的一號原型車~在許多網站上流傳沒有炮管的八號坦克照片,那個就是1號原型車,因為炮塔還在趕工中,所以連炮塔也都是假的。一號原型車在落入蘇聯部隊手中之前已經被德方進行機械性的破壞;二號原型車倒是全副武裝地被派遣到柏林準備大戰一場,不過很悲哀地以自己的動力行駛到佐森(Zossen)附近的史坦普拉格爾(Stamplager)時候,就也不令人意外地發生嚴重故障,於是在一炮未發的情形下,被車裡的組員引爆了彈藥以免落入敵人手中。

看見八號坦克變成廢渣的蘇聯裝甲摩拖化部隊指揮官在評估之後,不死心地決定把一號原型車的車體與2號原型車的炮塔湊在一起帶回蘇聯邀功(這就是所謂機械性破壞的結果)。不過這個功邀的可不容易,尤其用了6輛18噸的半履帶車才好不容易把55噸重的炮塔從燒成廢鐵的車體上拉走。之後炮塔與車體就在德國境內進行重組,再於1946年5月4日被送回蘇聯測試。當蘇聯陸軍在1951年到1952年之間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就送到“庫賓卡坦克博物館”(KubinkaTankMuseum)作永久陳列展示。

我們可以說大部分的武器跟生物相似之處在於也會因應不同的需求而進行改良(演化)並衍生許多不同的特性與威力,甚至還會變成新的獨立款式;雖然以誇張的角度來說八號坦克“膝下猶虛”,“無子嗣”,不過它的設計理念的確對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坦克形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史達林重型坦克第3型,雖然車重接近八號坦克的1/3,但是倒是有一座122毫米的D25-T主炮;至於T-54主戰坦克,不要看它龜甲型炮塔一副老土的樣子,前方的裝甲就厚達200毫米,連車身裝甲都有120毫米厚,再湊一座連SU-100驅逐戰車也採用的D-10T2S主炮,並且將車重壓低在40噸以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