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II坦克

虎II坦克

虎II(Panzerkampfwagen VI Ausf.E Tiger II)坦克,又稱虎王式(King Tiger)坦克,而英國人則稱之為皇家虎(Royal Tiger),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生產的重型坦克。虎II坦克較大部份是由豹式坦克所衍生出來,但設計概念卻和虎I相似。其重型的裝甲及強力的火炮雖然使得盟軍望塵莫及,但由於數量不足及未能套用得宜,所以它對整體戰線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發展

虎王坦克虎王坦克

德國重型坦克發展計畫最早開始於1937年,由德國的武器軍備發展局提出,在1944年6月6日盟軍登入了法國西北部的諾曼第,開闢了歐洲戰場的第二條戰線。腹背受敵的德國為了對抗來自東邊的蘇軍和西邊的盟軍,便加緊生產重型坦克,而虎II就是其中一種。在早期,虎II使用了由克虜伯公司生產的炮塔。

在初期,有兩家德國公司提供了虎II坦克的設計概念,這兩家公司分別是亨榭爾公司及保時捷公司。亨榭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所提交設計概念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其裝甲的設計、所使用的變速器和懸吊系統。最後,亨榭爾公司的設計受到德國政府的青睞,贏得生產虎II坦克的契約。因此亨榭爾公司開始全力生產虎II坦克,而前50輛炮塔的設計則來自保時捷公司。

特點

原隸屬於SS第一重裝甲大隊的虎王坦克原隸屬於SS第一重裝甲大隊的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徵。,首先是它採用了兩種新型炮塔,一種是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製造)的炮塔,一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製造)的。“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制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盟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弱點在於它的機動性能。由於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環節。

波爾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彎曲狀,車長指揮塔位於炮塔左側。由於火炮防盾彎曲形狀會導致一些機械問題,1943年12月,亨舍爾公司受命設計一個新炮塔作為以後的標準炮塔。亨舍爾型炮塔的車長指揮塔比較平,不象波爾舍的呈突出狀,火炮防盾為“豬頭式”。亨舍爾炮塔也被稱為克虜伯型炮塔。安裝波爾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675000kg(74.4t),安裝亨舍爾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為68000kg(75t)。克虜伯公司兩種炮塔都製造。炮塔受引擎液力控制旋轉,19-77秒旋轉360度(這的取決於引擎當前狀況),也可以手動旋轉,炮手通過操作手動旋轉盤來控制。關於這兩種型號炮塔的詳細情況會在附在本文之後。

一輛現位於比利時的虎王坦克一輛現位於比利時的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發動機採用了馬巴赫公司的HL230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為700hp(“黑豹”坦克採用也是這個),其傳動裝置為馬巴赫公司的“奧爾瓦”401216B型機械式變速箱,有8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此外,還安裝了亨舍爾公司的L801型機械操縱系統。行動裝置包括雙扭桿獨立式彈簧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9個直徑800mm的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每條履帶有92塊履帶板組成。這一套裝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轉動作。“虎王”重型坦克裝備兩種履帶,用於鐵路運輸的660mm窄履帶以及更寬的800mm戰鬥履帶,使用極為不便。“虎王”重型坦克由於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機動性相當差。最大公路速度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則更差只有17km/h。這些成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點。一輛“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駛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攜帶的油料也不過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為80km。而且為了維持其戰鬥力需要不時進行修理。

位於瑞士博物館的虎王坦克位於瑞士博物館的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安裝了一門精確的88mmKwK43L71型坦克炮,該88mm炮的71倍徑身管長為6.3m,最大有效射程為10km,裝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裝的是雙目TZF9b/1型觀瞄鏡,後來換裝為單目TZF9d型觀瞄鏡。火炮射界為+17度到-8度。炮彈重為20kg,所以其射速較慢。這門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離上擊毀“謝爾曼”、“克倫威爾”以及T-34/85坦克,這個射擊距離遠於蘇軍和盟軍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裝甲厚實,即使在近距離,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毀它的正面裝甲。至今沒有任何記錄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戰鬥中被擊穿正面裝甲。它的側面裝甲相對盟軍的坦克(T-34/85、JS-2和“熒火蟲”)來說還是能摧毀的。
“虎王”重型坦克乘員為5人,分別為:坦克長、炮手、裝填手、機電員/前機槍手。除了裝填手外,內部其他乘員之間通過電話聯絡。“虎王”重型坦克主要安裝了FuG5型無線電台,有一些安裝了FuG2無線電台。

主要分型

德國博物館中的虎王坦克德國博物館中的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的變型車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Grille17/21/30/42自行火炮(樣車)、280mm重型火炮運輸車(樣車)。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將20輛“虎王”重型坦克改裝為指揮坦克,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其中使用了兩種型號的無線電台:FuG8型和FuG7型。首輛指揮坦克在1945年2/3月開始服役。兩種指揮坦克的攜彈量都為63發(32發穿甲彈和31發高爆彈)。1944年後期,克虜伯公司建議為“虎王”重型坦克換裝105mmKwKL/68型火炮,最終沒有實現。1944年12月,亨舍爾提出一種33t重的輕型“虎”II式坦克設計。發動機依然採用“虎王”坦克的馬巴赫HL230P30型發動機。其前部裝甲採樣傾斜式,厚度為80mm,側面裝甲則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裝甲。安裝一門克虜伯設計的100mmPWK型火炮,該火炮可以擊穿200mm裝甲。不過這種構想也僅僅停留在圖紙階段。同時,德國也對“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車體做過很多改進,比如在炮塔上安裝測距儀,重新設計其後部底板等,不過這些都沒有真正套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作戰歷史

虎王坦克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參戰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該批戰車歸屬德國第503獨立重裝甲團。此後於1944年8月12日投如東線作戰,首戰為第501獨立裝甲團參與的爭奪蘇聯維斯圖拉河上巴拉諾夫橋頭堡之戰。此後虎王和其他德國裝甲車輛共同參加了阿登攻勢,在1945年1月,接受抵抗蘇聯進攻波蘭和東普魯士的任務,此後參加德國對匈牙利的進攻。1945年4月,在德國投降前夕,虎王坦克與蘇軍在柏林東部西洛高地展開激戰,直到戰爭最後一刻,若干輛虎王還在柏林市中心頑抗。

裝備M4雪曼戰車的第4(第7)英國皇家騎兵團聲稱他們是首個擊毀虎王的英國裝甲團,該團自稱在1944年8月8日於法國擊毀一輛虎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屬在德國國防軍黨衛軍的重裝甲營。大多數是配屬給國防軍部隊,大約150輛配屬於黨衛軍部隊。1944年2月,國防軍和黨衛軍部隊重裝甲營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最早製造的5輛“虎王”重型坦克被隸屬在德軍“李爾”裝甲師下(第316無線電技術裝甲連),不過沒有用於戰鬥。“接著裝備“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裝甲營在1944年7月波蘭桑多米亞茲地區作戰。

虎王坦克虎王坦克

第503重裝甲營在諾曼第戰役中只有兩個連裝備了“虎王”重型坦克(波爾舍型炮塔),嚴重的機械問題導致在1944年8月底,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損失了。而1944年,第506重裝甲營的“虎王”重型坦克參加了在荷蘭進行的阿納姆戰役(“市場.花園”行動)。據資料記載,有150輛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參加了阿登戰役,黨衛軍第501重裝甲營(隸屬於“佩普”戰鬥群)就有一些。東線,“虎王”重型坦克參與了1944/45年在匈牙利以及波蘭中部的戰鬥。“虎王”重型坦克在兩線都參與作戰,在有經驗的乘員操縱下,它是一件令敵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1945年4/5月,“虎王”重型坦克最後參加了柏林的防禦作戰。一輛隸屬於第503重裝甲營的“虎王”重型坦克在1945年5月10日被其乘員自毀,這也是德國在戰爭中最後一輛被摧毀的坦克。

“虎王”是一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缺陷

位於柏林街頭的虎王坦克位於柏林街頭的虎王坦克

虎II坦克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轉向控制系統由於過大車重帶來的壓力,經常突然報廢;另外,坦克的發動機不僅油耗驚人,還很容易過熱甚至熄火。這是因為虎王坦克並沒有採用為其專門開發的發動機,而是直接採用現成的700匹馬力邁巴赫HL230/P45,該型發動機原本配用於較輕量級的豹式坦克(45噸)和虎I坦克(60噸),使其驅動重達70噸的虎王坦克,是一種“小馬拉大車”的行為,發動機必須時刻保持全速運轉才能帶動坦克,這必然會極大程度的減損發動機壽命並降低其可靠性。設計廠家亨謝爾的員工,虎王的總工程師埃爾溫·阿德勒戰後解釋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頻出,主要歸因於未經測試驗證便倉促投入量產。”動力系統的過度負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本來,已經有一款專門為虎王坦克定製改良的HL234發動機被設計出來,準備為虎王坦克換裝。該機採用機械注油技術(燃料直噴)取代P45系列的化油器結構,提高了燃燒效率,新款發動機的額定輸出功率預計在1000匹馬力(736千瓦)左右,甚至還有增壓方案能讓發動機輸出更多的動力。但是,由於第三帝國末期德國戰事吃緊,資源匱乏,加之工廠和研究機構時刻受到空襲威脅,這些動力升級方案直到戰爭結束,都還只能停留在圖紙階段,連一台工程樣品都沒能製造出來。
此外,虎II坦克那近70噸的重量也成為它的致命傷,因為大多數的橋樑及道路皆無法承受其巨大的壓力,一旦出現差錯,只得將其廢棄。而過度複雜的機械也成為一大問題。

配置

主要設定

虎王坦克三視圖虎王坦克三視圖

乘員 3人
(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
長度 4.8米
闊度 2.2米
高度 2.0米
重量 7.2噸

裝甲與武器

裝甲 5-14.5毫米
主要武器 20毫米 KwK 30 L/55 Ausf.A-f
20毫米 KwK 38 L/55 Ausf.J-L
次要武器 7.92毫米MG34機槍


機動性

發動機 6-cyl汽油梅巴赫HL
140匹 (105千瓦)
懸掛系統 鋼板彈簧
平地時速 40公里/小時
馬力/重量 15匹/噸
行動距離 20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