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撫

八府巡撫

八府巡按並不是指真正的八府。八府巡撫也叫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基本信息

官職簡介

八府巡撫八府巡撫
帝制時代其實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完全出自舊時戲劇)。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察部門,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監察御史,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實際上是個御史,而且是最低級別的御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稱“侍御史”。從這個御史的“御”字,可看出擔任這一官職的最初都是最高統治者皇帝(君主)身邊的人,本為皇帝的耳目和工具。至明清市民文化興起,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引用時,將其改成“八府巡按”,代指民間百姓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朝代細分

帝制時代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完全出自舊時戲劇)。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察部門,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監察御史。

明制

監察御史正七品。在外巡按,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軍,提督學校,兩京各一人,萬曆末,南京增設一人。巡鹽,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茶馬,陝西。巡漕,巡關,宣德四年設立鈔關御史,至正統十年始遣主事。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各以其事專監察。而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按臨所至,必先審錄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辯之。諸祭祀壇場,省其牆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視倉庫,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翦除豪蠹,以正風俗,振綱紀。如明代巡按北京西城御史袁可立就曾抗旨斬殺了跋扈殺人的弄臣,案件震驚朝野。

清制

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在乾隆十七年並定從五品。滿、漢各一人。巡按御史尋置尋廢,沒有定製。

所以,巡按是都察院派到各道的監察御史,明時正七品,清時從五品(清時有過變動,但系主流定製)。明制條件下,一道遠多於八俯,完全不存在“八府巡按”;清制條件下,監察御史作為巡按出差,剛好巡視“八俯”,則系巧合。“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這點沒有問題。也有人認為八府指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個地區。

官職形象

八府巡按的形象多為正義的,這可以理解為百姓對官吏們公正廉明的一種渴望、期盼有廉明的官員來管一管他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百姓希望吏治清明的一種表現。

正義形象

在小說和舞台上的官員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監察御史和八府巡按,因為他們總是不畏權貴,乘公執法的清官,明代的海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們從《玉堂春》之類戲劇里看到了不少這類故事。那情節往往是,地方官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而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銜王命而臨州郡,於是雲開日出,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

反面形象

《金瓶梅》是我國明代的長篇世情小說,作品通過西門慶的社會活動,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權貴與豪紳富商狼狽為奸、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的現實,從客觀上表明了社會的無可救藥。毛澤東曾評價《金瓶梅》描寫了真正的明朝歷史。小說中,戲份不多的蔡、宋兩御史,貪財好色買官賣官,絲毫不見前面戲文里塑造的清廉正直御史大人形象。

第三十六回,寫一個名叫蔡蘊的寒家子弟中了狀元,立刻認太師蔡京做了乾爹。蔡狀元要回鄉,太師的管家翟謙就提醒他可以順路結交西門慶。於是,蔡蘊拉著同行的安進士就來到了西門慶家裡,西門慶竭盡所能地招待,令其喜出望外,臨別時還各送厚禮。
到第四十九回,新科蔡狀元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巡鹽御史到江南巡查鹽政,路過山東。西門慶讓家人出郊五十里迎接到新河口,並把蔡御史接到了自己家裡。大張宴席之外,西門慶為蔡御史安排了兩個妓女,先命她們陪酒下棋。下了兩盤,蔡便聲稱“夜深了,不勝酒力了”,並自顧“走出外邊來”。西門慶沒有察覺其“急色”的心理,看了看,“月色才上”,便道:“老先生,天色還早哩。”蔡只得又“立飲一杯”,隨即道:“今日日酒太多了,令盛價收過去罷。”一副猴急的模樣躍然紙上。

除此之外,這位御史大人嫖妓同時還不忘酸文假醋一把,對西門大官人更是感恩戴德。西門慶安排蔡御史嫖妓,蔡便拿古人的風流韻事來遮掩自己內心的些許不安:“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軍之高致矣。”拿自己與一代名相謝安相比,把目不識丁的西門慶比作王羲之,可謂荒誕絕倫了。待與妓女已經“鋪陳衾枕,俱各完備”了,這個蔡御史忽然覺得自己的“風流”還沒充分表現出來,便暗示對方索題,然後“乘興”題寫七絕一首。尾聯為:“邂逅相逢天未晚,紫薇郎對紫薇花。”“天未晚”分明映照著前面他口口聲聲的“夜深了”,是不露痕跡的諷刺;而後一句拿狀元與妓女作對,既是極辛辣的嘲諷,又表現出狀元、御史的真實貨色。特別有意思的是,蔡御史還對西門慶講:“賢公盛德盛情,此心懸懸。若非斯文骨肉,何以至此……倘我日後有一步寸進,斷不敢有辜盛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