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光

香港重光

香港重光是指香港主權於1945年8月30日由日本移交至英國,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一事。

香港歸屬問題

香港重光日本統治香港時期流通的唯一法定貨幣——軍用手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為香港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新問題,就是香港主權應該歸屬哪個國家。當時輿論普遍認為,香港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象徵,加上中華民國在戰爭過程中已擠身大國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加上日軍將香港視作廣東戰區的一部分,所以應把主權交回蔣介石為首的中華民國。

早於日本投降前數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曾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放棄香港,並歸還給中國發展為國際自由港。中國國民政府亦希望能收回香港主權,但因國共內戰日漸激烈,以免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接收日本占領區,於是只向英國政府抗議交涉。另一方面,英國則強烈希望戰後保持所有遠東殖民地,包括香港這個英國的遠東海軍基地及商業中心。而在英國的強硬態度及戰勝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之下,香港的歸屬問題並沒有在戰後的國際會議上提出過。

這個決定對香港的將來影響深遠。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假如當時國民政府成功取回香港主權,到了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失利時,香港就會被共產黨解放軍占領,變成受到中共政府的統治。

受降經過

東京宣布投降前夕,香港市面已出現相關謠傳。8月16日,港日政府播出日皇裕仁《終戰詔書》。日本宣布投降後,港日政府依然保持適度的管治,但如燈光管制等諸多規條則即日取消。前香港輔政司詹遜得悉英國駐重慶大使的指示後,便於8月23日便離開戰俘營,與赤柱戰俘營內的原港英政府官員正式組成了臨時政府,接收政府資產。

1945年8月30日,英國海軍少將夏愨抵港,並於9月1日組成軍人政府。香港市區出現大規模慶祝活動,紀念戰爭結束及盟軍取得勝利。以後每年重光紀念日成為了香港的公眾假期,至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取消,但每年中環依然會於當日舉行紀念活動。到1945年9月15日,中國、英國及日本代表於香港港督府聯合簽署香港的受降檔案,正式代表了日本在香港的投降。

不過,這一過程並非理所當然的,而國民政府曾表示強烈反對。香港當時屬於日軍華南派遣軍第二十三軍管轄,理論上應由當時的戰區總指揮中華民國接受在香港的投降並接收香港。中國領導人蔣介石亦已指派張發奎廣州海南、香港地區受降官,其指揮的國民革命軍新一軍及十三軍亦已正向寶安一帶集結。但國共內戰日漸激烈,以免共產黨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接收日本占領區,於是只向英國政府抗議交涉;蔣介石宣布:“不會派軍隊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軍誤解。”

另外,英方認為香港是日本從英國奪去的,所以應由英國取回;加上英國強烈希望繼續管治香港,因此英國對自己應該是香港的受降代表態度強硬。經過多次交涉及美國的協調後,中方最後同意英方代表可在中英兩國政府授權委託下,在香港接受日軍的投降。中華民國代表羅卓英最後恍如觀禮嘉賓般坐在一旁。

戰後重建

英國早於1942年底經已決定,重新接管香港後將會暫時以軍政府形式管治。而夏愨亦1945年9月1日頒布《軍政府統治公告》,正式宣布成立軍政府。軍政府的首要工作,是接收政府機關及船塢,並釋放盟國戰俘和被囚的英國僑民,而且亦使水電供應等公共設施儘快恢復正常。警署、航政署等政府部門也恢復運作,並致力維持公共秩序。

日治時期在香港遺留了很多問題,包括大規模的饑荒與傳染病的猖獗,各種物資相當短缺,而民房亦多遭破壞。為了儘快使百廢待興的香港恢復正常,由夏愨領導的軍政府執行全面的管制政策,無論是貿易及工商業還是市面的糧食和日用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統制,又從東南亞地區運來大量糧食到港。1945年11月,管制政策結束,大部份物資恢復自由貿易。

香港的戰後重建速度驚人,1946年中期人口便回到戰前水平,商業興旺。軍政府成立了14個戰犯調查處,並審判了200多名日軍戰犯。在日本投降8個月後,平民政府恢復管治。1946年5月1日,曾被囚於瀋陽集中營的前港督楊慕琦復職。殖民地政府意識到他們不能再採用戰前的管治手法,消除了戰前的一些殖民地禁忌,中國人不再被禁止使用某些海灘、或在太平山頂擁有物業。對於在日治時期曾與日人合作的華人,英政府採取寬大的處理。除了曾加害市民人身者以外,其他的行為都不予追究;就算是最高華人代表,華人民代表會主席羅旭和,亦只是被列入永不錄用黑名單。

參見條目

香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