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四空戰

八一四空戰

八一四空戰(1937.8.14)中國空軍抗擊日軍飛機空襲杭州筧橋的作戰。又稱“筧橋空戰”。中國空軍創始於民國初年,但從來都是用於內戰,直到抗日戰爭才用於反對外來侵略。1937年8月14日,即凇滬會戰爆發後的第二天,日軍鹿屋航空隊l8架九六式重轟炸機14時50分由台北起飛,轟炸大陸沿海機場,其中9架飛臨杭州筏橋機場上空,因天空烏雲密布,能見度極差,投彈命中率不高。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高志航大隊長率領下,駕駛霍克III式戰鬥機騰空迎戰,從雲層上摸索到雲層下,發現敵機後,立即占據有利位置,展開攻擊。日機慌亂投下其餘炸彈,企圖逃跑,但中國空軍健兒緊緊咬住敵機,瞄準開炮。一陣短暫的空戰,高志航等共擊落日機3架,第4大隊僅有l架戰鬥機輕傷,首創中國空軍抗戰中一次空戰3:0的光輝戰績。

基本信息

戰爭背景

八一四空戰八一四空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以重兵向上海發動進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令駐河南周家口的空軍第4驅逐機大隊調杭州,加強淞滬地區的防空力量。

戰爭簡介

八一四空戰第4大隊高志航隊長的飛機

1937年14日,第4大隊調防杭州筧橋機場剛著陸,未及加油,即遭日機空襲。大隊長高志航在飛機余油不多、氣象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毅然率領所屬3箇中隊27架飛機緊急升空抗擊。

高志航駕駛“霍克”Ⅲ型驅逐機起飛後,先爬高至雲上,未見敵機,即下降至雲下,發現96式飛機1架,迅速逼近目標,連續兩次射擊,首開記錄,日機中彈墜毀。隨後又發現3架日機,便抓住機會迅速占位瞄準攻擊,又擊落日機1架。與此同時,第21中隊中隊長李桂丹等人也發現2架日機,經連續攻擊,擊落、擊傷各1架。在空戰中,日機為躲避中國驅逐機的攻擊,時而鑽進雲中,時而降至雲層下。由於中國飛行員英勇頑強,緊追不捨,經約30分鐘激烈戰鬥,擊落日機3架、擊傷1架,中國空軍無一損傷。

此次空戰是中國空軍抗擊日軍空中襲擊的第一次作戰。首戰獲勝,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日鬥志,增強了戰勝侵略者的信心。為紀念首次空戰勝利,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戰爭過程

八一四空戰飛機檢修

抗日戰爭中著名的“八一四”空戰,日本空軍首次遭到慘敗。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空軍力量不強,比起日本的空軍來,相差非常懸殊。當時日本飛機有兩千多架,中國空軍才不到三百架。中華民國空軍還處於初創階段,飛機要從外國買來,飛行員少,又沒有空中作戰的實際經驗。儘管這樣,中國空軍官兵們的鬥志依然高昂。

而當時,日本沒有單獨的空軍軍種,它分屬於海軍陸軍,稱之為航空兵。1937年七八月間,日本軍隊向華北和上海發動進攻。日本海軍第三艦隊開進上海。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認為:要置中國於死地,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上海南京這條線,並覆滅掉中國的空軍。

中國空軍的作戰計畫針鋒相對。按照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的部署,空軍部隊要消滅盤踞上海的日本陸軍和海軍及其基地。當時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停泊在黃浦江和杭州灣,日本陸戰隊盤踞在上海楊樹浦、虹口一帶。中國空軍決定主動進攻,打擊日本侵略者。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八一四”空戰。

1937年8月14日凌晨,華東沿海一帶正值颱風過境,長江中下游及蘇浙兩省籠罩在一個巨大的低氣壓下,暴風雨區域達300公里,風速達每秒22米。

就是在這樣的天氣里,位於南京小營的中國空軍指揮部在12個小時內連發兩道作戰命令:13日下午2點,令駐紮在華北地區的中國空軍各大隊南下參加淞滬會戰;14日凌晨2點,令中國空軍各轟炸大隊對敵在上海及附近水域的重要目標據點實施連續轟炸。這時,許多飛行大隊甚至還沒有到達出擊根據地。也正是因為這場颱風,淞滬會戰日軍指揮官在5點30分取消了6個半小時以前發出的空襲令,命令“在天氣好轉之前,暫停空襲”。前一天,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同中國守軍在上海閘北發生交火,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曾計畫在14日空襲杭州、南昌、虹橋等幾個中國機場,一舉覆滅中國軍隊的航空兵力。但是,長谷川清沒有想到,他根本沒有放入眼裡的中國空軍卻在暴風雨中準備出擊了。“八·一四”空戰就此拉開序幕。俗話說,軍令如山倒。凌晨2點鐘,空軍司令部命令一下達,不到1個小時,最早出發的一批戰機就起飛了。

凌晨2點30分,第二十四中隊中隊長劉粹剛率領9架霍克一3型驅逐機,從揚州機場起飛,沿著長江往東搜尋前進,尋找敵蹤。他們一直搜尋到川沙縣附近才發現日艦。中國戰機立即往下俯衝,對準敵艦投彈,擊中了敵艦尾部,敵艦馬上冒起滾滾濃煙。隨後,中國飛機陸續起飛,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這一天,中國空軍共出動飛機76架次,分9批集中轟炸了日軍司令部、彈藥庫、登入碼頭等重要軍事目標。當時的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後來在回憶錄里寫到:“大家都把這一次淞滬會戰稱為‘八·一三’戰役,實際上8月13日並未開戰,不過是兩軍對壘。”年輕的中國空軍由此勇敢地成為“正式開戰”的揭幕者。

從8月14日天不亮開始,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連連線到關於中國空軍轟炸日本軍隊的訊息,一會兒是軍艦挨炸了,一會兒是登入碼頭挨炸了,一會兒是陸戰隊司令部挨炸了。他大為惱火。長谷川清一向不相信中國空軍有什麼力量,沒想到今天中國空軍竟大顯威風,到處把日本軍隊炸得狼狽不堪。於是他命令航空隊出動,打擊中國空軍。不過,老天爺都和他作對,強烈的颱風使得九州的航空隊和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都不能起飛。最後,只有駐台北的18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全部出動。他們分成兩隊,一隊空襲杭州筧橋機場,一隊空襲廣德機場,目的是破壞摧毀中國空軍力量和機場設備。

14時50分,日軍飛機從台北出發,18時10分,杭州發出空襲警報。此時,中國空軍第4大隊機群已由河南周家口飛抵杭州。在日機來襲前幾分鐘,第4大隊第21中隊的9架飛機剛降落,因油料所剩無多正準備加油,第22和23中隊的飛機尚在空中。此時,剛從南京趕到的高志航大隊長接到空襲警報,立即下令:“飛機不要停車,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

受颱風影響,杭州筧橋上空雲高僅300-500米,空中能見度很低。18時30分,日軍飛機發現了筧橋機場,在500米高空開始投彈,但命中率不高,只炸中一些機場設施和加油車。緊急升空的中國空軍第4大隊升入4000米高空後沒有發現敵機,判斷敵機已經降到雲層以下,於是穿雲下降,出雲後立刻發現敵機正在杭州灣上空疏散隊形。日機這樣做是為了便於各自搜尋轟炸目標,但也等於自行解除了轟炸機群強大的空中交叉掩護火力,顯露出日軍無視中國空軍的狂傲心態,這給第4大隊對其各個擊破提供了良機。

大隊長高志航穿雲下降時,發現1架身塗迷彩的日軍轟炸機。日機也發現了高志航,炮口已經從槍塔中伸了出來。高志航占好有利位置,沉著操縱飛機,加快速度,緊緊咬住敵機。他先從日機的後炮塔開刀,掃除了日機尾炮威脅後,高志航毫無顧慮地向前逼進,突然日機前面出現一塊濃雲,日機企圖鑽雲逃命。高志航當機立斷,手指迅速按下了機槍的按鈕,擊中日機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時間,火光四射,日機像個火球,墜落了下去,落在錢塘江畔。高志航首開紀錄,這也是中國飛行員在空戰中擊落的第1架日機。

在高志航擊落首架敵機不久,第23中隊隊員梁添成不甘示弱,擊落第二架敵機。第4大隊第22中隊在廣德上空與來襲的另外一隊日機機群相遇,中隊長鄭少愚追敵至錢塘江上空,又擊落1架敵機。日軍做夢也想不到前線竟會有中國戰機,更想不到他們來得如此迅捷,如此兇猛,一下子慌了神,紛紛逃散。八一四空戰不到30分鐘就結束了。晚上7時半,日機向海寧永嘉和金華方向逃竄。

這次空戰中,遠途而來的笨重的九六式轟炸機在美制霍克-3型飛機面前,顯得笨手笨腳。中日空軍主力戰機的這次較量,也以霍克-3型飛機的大勝而告終。

八一四首戰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空軍倍受鼓舞。8月15日,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中日空軍再次展開了大規模空戰。中國空軍全面出擊,抗住了日機60餘架的襲擊,擊落敵機17架。8月16日,華東地區的颱風影響基本消除,日本航空母艦的飛機大批參戰,中國空軍遇到更大挑戰。這一天,中國空軍第3、第4、第5驅逐機大隊再接再勵,擊落敵機8架。

年輕的中國空軍,竟然將木更津鹿屋兩個聞名於世的日軍主力航空隊裝備最新式的轟炸機消滅過半,在日本引起震驚,聯隊長石井義被迫剖腹自殺。日本報紙驚嘆:“今日之中國,已非昔日之支那。”日本軍部承認,中國空軍是最為出色的航空兵力。

中華民國空軍的勝利,粉碎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為紀念首次空戰勝利,國民政府特別將8月14日這一天定為"空軍節"。

戰爭人物

八一四空戰戰鬥機飛行教官-高志航

高志航(1907―1937)原名高銘久,字子恆。遼寧通化人。1924年在奉天(瀋陽)中法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北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8月,被選送法國莫拉若高等航空學校學習,為此改名為志航。後轉入法國伊斯特陸軍航空戰鬥學校學習飛行。1926年回國,被任命為東北航空處少校(陸軍銜)駕駛員。在一次飛行訓練中,因機械故障折斷右腿,術後右腿短了1厘米,被稱為“瘸子飛行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向東北軍司令部請戰不允,遂偷赴北平向空軍司令張煥相請戰,又不允,乃憤而去職赴上海,參加抗日救亡宣傳運動。1932年,經同學介紹到杭州筧橋空軍總校。

在一次有英、德、意等國飛行員參加的空中表演中,因技術高超受蔣介石賞識,蔣即將己“窗天”號座機送其作為獎勵。不久,相繼升任航校驅逐機隊隊長、航空第六隊隊長。1935年9月,奉命赴義大利購買飛機,曾拒絕意方重賄,轉去美國購回霍克式驅逐機100架。同年晉升為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爭爆發後,於8月14日空戰中首開紀錄,擊落日機1架。此役共擊落敵機6架,中國空軍無一損失,取得空戰大捷。“8月14日”遂被定為國民黨空軍節。在此後的數日空戰中,又擊落敵機數架,無一次空還。後又兩次夜間空中伏擊,重創日本空軍。因屢建奇功,被晉升為空軍上校驅逐司令,直轄3個驅逐大隊,併兼任第四大隊大隊長,第四航空大隊亦被命名為“志航大隊”。1937年10月,在周家口機場駐防時,因機場警報不靈,遭日軍轟炸機偷襲,於座機中壯烈殉國。時年30歲。後其靈柩被送到湖北宜昌安葬。

紀念活動

八一四空戰書畫展紀念"八一四"淞滬抗日空戰

2007年是“八一四”空戰勝利七十周年,台灣空軍決定擴大慶祝活動,除辦理營區開放、音樂會、美展等多項活動外,還將在八月十一日開放台北松山基地。當天除基地有地面裝備展示外,還將舉行戰機空中分列式,這也是相隔十六年來,台北上空再次出現戰機分列式。

台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介岑表示,按中國人傳統習慣,逢五、逢十都屬大事,空中分列式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在大台北地區展示,這次將把現役F16、幻象等主力戰機與雷虎小組結合,進行戰機特技表演。

這一紀念日源自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日機空襲淞滬地區,中國空軍在未來得及加油的情況下,毅然緊急升空抗擊。當時的作戰大隊長就是高志航。經約三十分鐘激烈戰鬥,擊落日機三架、擊傷一架,中國空軍無一損傷。此次空戰是中國空軍抗擊日軍空襲的第一次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日鬥志。為紀念首次空戰勝利,當時的國民政府將八月十四日定為“空軍節”。

公開資料顯示,台灣前一次空軍實施大型空中分列式是在一九九一年,當時空軍出動IDF、F5E、F104等主力戰機,一九九三年只有AT-3教練機飛越“總統府”上空,此後隨著“國慶”閱兵畫下句點。此次除空中分列式之外,台軍方還將在台南縣澎湖縣花蓮縣、新竹市及台北市舉辦音樂會,邀請空軍烈士高志航遺眷參加;在中山紀念館舉辦攝影展;在新竹基地舉辦軍士官集體結婚儀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