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屈原紀念會

兩岸屈原紀念會

屈原不屈的精神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的表率. 數千年來每逢端午節, 許多位詩人詞客, 志士仁人必然籌辦屈原紀念會。

簡介

屈原不屈的精神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的表率. 數千年來每逢端午節, 許多位詩人詞客, 志士仁人必然籌辦屈原紀念會. 中國首次世界詩人大會主席, 世界文化總會主席 范光陵博士 Kuanling Fan 說我們的社會病了, 必須接回誠先生 (誠信榮譽) 和禮先生(禮義廉恥). 再加上五四運動原有的德先生 (民主) 和賽先生 (科學) 才能使社會浴火新生. 也就是走上新五四運動的大道. 這是屈原精神給我們的示。

紀念會概況

屈原雕像屈原雕像

范博士自1980年代起在台海各地現場及通過電信系統辦理兩岸屈原紀念會多次. 先後參與, 支持人士有:近代史名人, “蔣家天下陳家黨” 之陳立夫, 嚴家淦總統副總統謝東閔蔣介石次子蔣緯國上將, 名作家冰心兩岸名人汪道涵會長四川詩人文化人楊華。台灣名音樂家, 台灣組曲作者林二教授,游天文教授, 鍾潔芳會長, 康津總編, 袁念華理事長, 蔡秀蓮會長, 全濟川社長, 鄭隆炎所長, 王廣玉導播, 孫武彥博士, 張仲銘教授,Dr. Yiling F. Chiang, 邱繡陵主席, 范代希博士, 范培希講師, 楚水社長, 張正煌黨主席, 名票夏華達, 范增平秘書長, 郭來富教授, 林雄黨主席, 何若蘭理事長, 影星郝曼麗, 影星石中玉, 黃燈火會長, 雷渝齊立委, 穆閩珠立委及中央, 地方首長, 民代, 名流多位。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新古詩友會

2006年5月31日范光陵博士在都江堰市與成都市分別舉行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新古詩友會一次, 及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及新古詩詩友會一次. 參與之兩岸詩人及文化人有李育新, 范曉偉, 楊華, 陳文瓊, 陳怡, 楊金榕, 馬及時, 楊世鵬, 王國平, 李添鑫, 張琳等多人. 會中通過推行屈原精神, 加強新古詩運動, 使成為繼白話文運動後第二個五四運動. 並籌組新古詩刊。
范光陵博士特撰其開創的新古詩

‘屈原頌’ 共同起立向屈原致念:
屈原中華魂常在人民心投江表悲憤氣節日又新
客自四海來端午天下慶不為先生歌只為先生幸
若非大江去已同草木腐世代頌正氣永與常人殊
兩岸若有福何處得斯人一投文化興五毒不相侵

兩岸屈原紀念會內容

屈原故里屈原故里

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再一次成為海峽兩岸關注的熱點。中國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舉行之際,260餘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聚會宜昌,共同緬懷、追憶、探尋屈原及屈原文化。

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幾位中華文化精神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四川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屈原學會名譽會長毛慶說,“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他的詩之美、人格之美、理想政治之美,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民族文化永久的典型
台灣明道大學人文學院系主任羅文玲,介紹了台灣彰化屈家村供奉屈原的習俗。供奉於該村“泰和宮”的“屈大夫”,每到端午佳節,屈家子孫都會前往祭拜,成為凝聚宗親之間的感情與力量。“屈家村家家戶戶種蘭花,人們身上也常常佩戴蘭花,是為了表達對屈原的尊敬之意,在屈原的眾多作品中,提到秋蘭、木蘭、辟芷等許多美好的花木,以此比擬自己修身潔行的品格。台灣民眾以此祭祀屈原,呈現了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精神。”

一位中國歷史的偉人
長江大學文學院教授魏昌說,“屈原自始至終保持‘獨清’、‘獨醒’的頭腦,身體力行,雖死無悔,這種政治家所具有的敏銳性和應對性,至今仍發人深省。”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教授游志誠,以易學易理詮釋了屈原作品。“屈原其人及其作品所立下的人品與文品典範,衣被詞人,影響百代,更是民族文化永久的典型,思想人格的里程碑。而《周易》則是民族文化的總匯,思想與藝術的本源。”他認為,屈原一生的作品,摒除鬼謀,專從人謀,將萬事萬物的至理妙道,總攝在以人為本,以心為大同的人文總綱。

屈原精神

粽子粽子

屈原精神的時代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忠心耿耿,九死不悔;三是熱愛故鄉,熱愛祖國,是愛國主義的一面旗幟;三是追求真善美,追求高潔品格,從不隨波逐流。屈原精神到今天仍未過時,而顯示出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也正是我們今天緬懷屈原的意義之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