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閒

兩家閒

兩家閒,清康熙年間,河南省沁陽市王召鄉馮翊村劉德君、趙桐二人收集民間小調、小曲,兩家人利用農閒時間為鄉親們演唱,這種戲被村民稱為兩家閒。兩家閒戲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劇種介紹

兩家閒劇照兩家閒劇
清康熙年間,河南省沁陽市王召鄉馮翊村劉德君、趙桐二人收集民間小調、小曲,兩家人利用農閒時間為鄉親們演唱,這種戲被村民稱為兩家閒。 兩家閒戲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這種戲道具簡單,唱腔自由,很快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清朝末年,“兩家閒”戲達到最興盛期,村裡的民間藝人能夠演唱的劇目有20多部,在周邊村莊、縣市演出影響很大,他們還經常組團到山西、陝西等外地賣藝演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家閒”戲中斷演出。

劇種特點

兩家閒的特點是道具簡單,唱腔自由,而且在演唱中,他們把楝木挖空,製成胡琴,當時稱為桶翁,並成為兩家閒戲的主弦樂器。為了演奏方便,他們獨創了“弓、涌、衣、四合”樂曲,形成了有敲、打、拉、唱的演唱形式。

兩家閒劇照兩家閒劇照

代表人物

光緒年間

清光緒年間,兩家閒戲有了更大的發展,出現了白喜、五星、老鱉、鋼丁四大名藝人。

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在兩家閒戲的重要代表傳承人牛犢、黑後、疙瘩、火焰的共同努力下,兩家閒戲走向興盛。

劇種傳承

近年來,為了保護兩家閒戲這個寶貴的文化遺產,兩家閒戲的傳承人趙國武、趙恩雷等老藝人挖掘、整理失傳劇目,重新組建兩家閒劇團,收集、整理劇目,購置服裝、道具等,發展培養兩家閒戲演員38人,使兩家閒戲得以傳承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