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危機

全球經濟危機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基本信息

定義

金融海嘯金融海嘯

2007年-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歷史背景

北岩銀行2007擠兌人潮

最初的流動性危機可以在事後被看作是由於早期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所引發的。北岩銀行是首批遭遇衝擊的對象之一,它是英國的主流銀行。該行已借不到額外資金來償還2007年9月中旬產生的到期債務。由於沒有持續現金注入,其所經營的高槓桿性質的業務無法支撐,最終導致其被接管,並形成了很快降臨到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災難的早期跡象。

在鬆弛的簽名承受標準下的過度借貸為美國房貸泡沫的特徵之一。信用泛濫並導致大量的次級按揭(次級貸款),投資者認為這些高風險的貸款會被資產證券化而緩和。從1989年以來,美國發行MBS的主要機構Fannie Mae(房利美)Freddie Mac(房地美)、Ginnie Mae(吉利美)所發行的MBS殖利率平均高於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137個基本點,吸引許多法人投資。雷曼兄弟MBS指數顯示無論利率升降,自1996年以來該指數連續十年都是正報酬,最差的1999年也有2.1%的報酬率,同時期MSCI全球債券指數在1999年、2001年、2005年卻是負報酬率。這個策略似乎以骨牌效應擴展和散布。由失敗的資產證券化計畫所導致的損害橫掃了房屋市場及其企業,繼而引發了次級房屋信貸危機。這危機令更大量的銀主盤被銀行在市場上拋售。這些過量的房屋供應使得周邊的住屋價格都大為下跌,造成它們容易遭法院收回拍賣或被放棄。這個結果替往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

最初,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級貸款業務的公司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一些從事按揭證券化的金融機構,例如貝爾斯登,就成為了犧牲品。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在他們被緊縮信貸下的壓力壓垮後被聯邦人員查封,由於房屋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房屋回贖權喪失率的上升。當天,金融市場急劇下跌,由於投資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將試圖救助抵押放貸者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時節,雖然聯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機仍然繼續加劇。

然後,危機開始影響到那些與房地產無關的普通信貸,而且進而影響到那些與抵押貸款沒有直接關係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些機構擁有的資產里,大多都是從那些與房屋按揭關聯的收益所取得的。對於這些以信用貸款為主要標的的證券,或稱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來確保這些金融機構免於倒閉的風險。然而由於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的發生,使得受到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衝擊的成員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美林證券和HBOS。 而其他的公司開始面臨了壓力,包括美國最大的存款及借貸公司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影響到大型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證券。

救市方案

2008年9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公布了一項法案計畫,以改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所造成的經濟困境。他提出了一項問題資產解決方案(之後整合在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中),將允許美國政府從金融機構購買有問題的流動資產(又稱不良資產)。 這項法案對美國金融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性而言,是相當難以確定的。 在美國財政部長、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主席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三者之間的協商會議當中,美國國會主席和美國總統提議出計畫,以進一步全面的解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所產生的問題。在周末前財政部長和總統喬治·布希宣布救市方案,內容包括政府撥出七千億美元來購買非流動的不動產擔保證券,目的是增加次級貸款市場的流動性和減少擁有這些證券的金融機構可能會面對的虧損。此計畫的草案獲股市投資者的積極反應,挹注資金計畫的具體細節有待眾議院落實。

未來展望

主流經濟學家都同意,如果資金流動性危機不解除,全球性衰退將成定局,另有許多媒體認為最佳狀況下也會有5年的經濟低迷。2009年4月13日經濟學權威克魯曼於演講中表示,如果各國政府目前的做法依然不變,甚至認為金融海嘯已經近尾聲,那么很快史上最慘烈的大蕭條即將來襲,因為不管股市反彈與否、數據降幅縮小與否、銀行業打消狀況好壞,整體世界經濟下墜中並且工作數量持續下墜是不可扭轉的既定事實,30年代大蕭條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轉期後續第二波的主海嘯卻突然來襲,就算在最佳狀態的假設成立;真的觸底也會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後就從此盤整再也沒有爬起來,而現在與未來的世界情勢卻比當年日本面對的嚴重十倍。

後果暨引發的思考

劉周嬴嘉麗《黃沙淘盡金始見,不興儒術天地休》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本質暨後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發人深省引人深思的警示,以下是該文觀點:

一、劉周《2009世界金融危機的本質》:

(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機”的本質是——由全球市場的消費不足導致的全球範圍的產品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只是這場危機的前期表現形式。

(二)全球市場的消費不足,是由於全球消費者的購買力不足。全球消費者購買力不足則是由於全球範圍內的財富過度集中所導致的貧富差距空前拉大和兩極分化空前嚴重。

所以,全球範圍內的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全球範圍內的中等國家和中產階級人口的減少——是本次危機的根本原因,亦即癥結所在。

(三)由此可知——危機的根本解決必然會伴隨著全球範圍內的貧困人口的減少和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多,必然會伴隨著貧困國家的減少和中等國家的增多。

凡能促進以上情況發生的政策都將有益於危機的根本解決,反之則無益於或有害於危機的根本解決。所以,一場涉及全球巨觀經濟體系的以限制大國和平掠奪和扶助弱小國家為基本內容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將成為必須。一場涉及各國具體經濟體系的以“節制資本”和扶助中小企業、普通民眾為基本內容的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將成為必須。如果以上情況始終不能出現,則本次危機必不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決,縱有暫時緩解也必將導致更劇烈的爆發。

二、《劉周短語四則之三》:

“考諸現代經濟之運行,則大眾消費為生產之最終指向。故社會財富過於集中,必有害於最終消費市場之能力提升。而大眾消費能力之不足,則又必致國民經濟之整體疲軟也。是故‘節制資本’者,實為維護國民經濟良性運行之法寶也”。

嬴嘉麗淺釋:“社會財富過於集中會造成這樣的危害——譬如牛奶業罷,如果大眾的大部分沒有經常去喝牛奶的消費實力,那么即使富人都奢侈地去喝,他們的消費總量終究還是很少。因此牛奶業的大發展,必須要建立在大眾的大部分都能經常喝得起牛奶的基礎上。牛奶業如此,社會上的許多行業其實都是這樣。再進一步說,國民生產的所有部門都是直接地或間接地以大眾消費為最終市場的。所以,如果大眾消費能力疲軟,就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是關係大眾衣食住行的行業出現疲軟,而後是為這些行業提供原料和軟硬體技術支持的行業相繼疲軟。這樣,整個國民經濟就都疲軟了。所以,社會財富過於集中和兩極分化,對國民經濟發展非常不利。杜絕社會財富過於集中和杜絕兩極分化,就是在維護經濟領域的生態平衡。這是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保持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持久繁榮的最有效方法。

三、世界的兩難——

一方面是:抑制壟斷扶持弱小(“節制資本”)是排解危機的唯一出路。只有抑制壟斷扶持弱小,才能使普遍而廣大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業者,獲得生存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增加中產階級和減少貧困,才能保證大眾財富的增長以及大眾消費能力的增長,從而造成全球經濟復甦的必要的市場基礎。舍此,則此番世界經濟危機必不能有任何實質性的解決。

一方面是:壟斷規模較大的企業,其爭奪市場份額的力量也較大。所以,在全球市場爭奪激烈的環境下,各國壟斷企業都紛紛在其政府的縱容和支持下,把經濟危機當作兼併弱小的機遇,藉機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更大的壟斷集團,以應對越加激烈的市場爭奪。這樣,各國政府出於當前的爭奪市場的需要,事實上都在縱容和扶持壟斷,而不是抑制壟斷。當然,這樣的策略無疑是符合各國的眼前的國家利益的。但是,對於解除當前世界經濟危機,則無異於抱薪救火飲鴆止渴。

所以,世界的兩難在於:各國如不實行抑制壟斷扶持弱小的政策,就不能解除此次世界經濟危機。而一旦有某個國家實行“抑制壟斷”的政策,則又會面臨這樣的危險——即其他國家依然在縱容和支持壟斷——那么,這個國家很快就會因為單方面抑制壟斷,而在很多經濟領域中被其他國家的壟斷集團擠出市場,從而給這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帶來嚴重打擊。所以,只有在世界各國都採取抑制壟斷的政策時,那些採取抑制壟斷政策的國家才是安全的。但是問題在於,現在尚沒有一個能夠使世界各國採取統一行動的協調機制。而且,即使形成一個採取統一行動的協定,也是非常不可靠的。只要有一些國家利用拖延執行和敷衍執行來獲利,那么就會有一些國家因為率先執行、認真執行而遭受損害。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在經濟危機中只會更加脆弱。

四、所以,就當前情形看,利用“抑制壟斷扶持弱小”的辦法,以解除此次世界經濟危機的希望是無比渺茫的。全球範圍內的財富過度集中和兩極分化只會愈演愈烈,全球市場的承載力只會越來越萎縮,全球市場的爭奪只會越來越白熱化。所以,也是就當前情形看,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無疑只有依靠一次世界大戰才能獲得解決。人類已經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一切難於逆轉。

五、世界經濟危機的危害表現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許多原先處於沉寂狀態的深層社會矛盾,都會隨危機的發展而次第顯露,並不斷激化。社會深層次的動盪,將成為比世界大戰更深刻的危險。事實上,世界大戰也只是這種深層動盪的一種表現而已。

六、世界經濟危機是一個經濟的問題。但是,經濟是人的經濟。人是經濟問題中唯一的能動因素。所以,世界經濟危機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由社會的病態發展和人的病態發展所導致的經濟運行阻滯問題。

七、經濟運行阻滯的根源,在於壟斷的過度發展。壟斷的過度發展,擠壓了中小企業和個體業者的生存空間,造成了一切相關從業人員的比較普遍的收入降低和失業增多。其結果便是導致範圍甚廣的大眾財富縮水和大眾消費能力降低。這樣,就從根本上動搖和破壞了維持經濟持續良性運行的市場基礎,並最終造成了一場最為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

八、縱容和扶持壟斷違背了“仁政”的原則,不僅造成經濟運行阻滯和經濟危機爆發,且使大眾生活陷於悲慘境地,使大眾反抗和恐怖活動等暴力事件無可避免,並將匯成遍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動盪的洪流。

九、動盪洪流的形成,一方面是源於不行“仁政”而“使民有造反之必要”。一方面是源於社會各階層缺少穩定的自我道德定位和自我道德認可,也就是沒有有效的社會道德秩序,亦即缺少“禮治”。因而不能“使民無造反之道德(依據)”。

既不能“使民無造反之必要”,又不能“使民無造反之道德(依據)”,革命、造反、暴力、恐怖等匯成的動盪洪流,便勢不可免。

十、社會道德秩序的形成,有賴於社會個體的自我道德定位。社會個體的自我道德定位,有賴於其道德的提高。道德之本在於人的良知,在於發揮人的良知而使外物在人的心中有正確的位置。

十一、所以,世界經濟危機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的問題、人的問題和經濟運行的阻滯問題。其直接病源是:壟斷和社會財富過度集中。深層病源是:不行“仁政”和“禮治”。病源之源是:社會個體的良知不能普遍發揮,以致外物在社會個體的心中沒有正確的位置。壟斷業者的貪婪,也即是其良知不能發揮的結果。

十二、所以,只有推行大眾儒學的“仁政”和“禮治”,只有普遍的倡導“致良知”。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世界經濟危機的災難性危害,才能消彌世界的深層動盪。在尚屬和平之時實行大眾儒學,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釋大戰發生的危險和危害。在大戰進行時實行大眾儒學,則可降低大戰的烈度和儘早結束大戰。在大戰之後實行大眾儒學,則可冀收長治久安與永久和平的治績。

十三、所以,究竟要選擇儒學,還是要選擇世界大戰、選擇革命洪流、選擇暴力動盪、選擇恐怖泛濫——人類的前途完全決定於這一神聖的選擇。

十四、“黃沙淘盡金始見,不興儒術天地休”,只有儒學才能挽救世界,只有儒學才能布甘霖於人類。

“只有儒學才能挽救世界”——並不是說各國所取的挽救世界的方略一定稱為中國之大眾儒學。但是無論其方略稱作什麼,它都只有在——符合大眾儒學倡導的“仁政”“禮治”“致良知”諸原則並行的前提下——才會有切實的作用。

時序

發生來源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發流動性危機

2007年10月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歷史新高14,164點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環球股災

貝爾斯登被接管

美聯儲接管房利美和房貸美

2008年9月流動性危機

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困

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華盛頓互惠宣布破產,被美聯儲接管後售予摩根大通

Wachovia的存款業務可能被花旗銀行收購,但富國銀行也有意併購

2008年經濟穩定緊急法案

Hypo Real Estate接受德國政府擔保

冰島瀕臨破產,三大銀行被接管

美國宣布7000億美金救市計畫的前半段2900億救助金融業不理想,後續改為救助消費者,等於宣示經濟衰退已經從短期風暴變成長期抗戰

布希總統宣布以134億美金緊急紓困即將瀕臨倒閉的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三大車廠

2009年的事件

台灣政府於春節前夕發行振興經濟消費券,每人新台幣3600元。及於年底前購買2000cc以下汽車和150cc以下機車,每輛可減征貨物稅新台幣3萬元及4千元。

中國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

西班牙一月失業率升高到13.3%創歷史新高。

日幣大幅升值影響,日本主要的汽車與電子公司財報總虧損超過2.6兆日幣。

英鎊大貶值。

美國一月失業率升到7.4%。

德國奇夢達與加拿大北電網路均宣告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月18日簽署通過787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即日起將正式生效,藉由減稅、擴大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補助地方政府等措施,來振興經濟,並期望未來2年創造350萬個工作機會。

韓圓大幅貶值,新台幣貶破35元關卡,但隨後又大幅升值到33元。

3月2日美國財政部及聯邦儲備委員會再提供給美國國際集團300億美元資金援助。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4月30日宣告申請破產保護,義大利飛雅特汽車將合併重整克萊斯勒。

英國五月失業率攀升至7.3%,失業人數高達227萬人,創12年來最高。

美國五月失業率升高至9.4%,再創26年新高。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五月失業率增為5.82%,失業人數為63.3萬人,續創歷史新高。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6月1日向曼哈頓區法庭宣告申請破產保護並組織重整,並由美國和加拿大兩政府接管,宣布將再裁員1萬人。

德國百貨零售與旅遊業巨擘Arcandor集團6月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將造成四萬三千多人失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