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最佳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自2016年以來,在中國的土地上,“全域旅遊”大幕已徐徐拉開;在“全域旅遊”寫入2017政府工作報告的背景下,中國推進“全域旅遊”的步伐必將更加務實、更加堅定。

基本信息

國家政策

旅遊概貌旅遊概貌
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獲悉,2016年中國將開展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其中海南省被確定為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原則上為2-3年。從2017年開始,國家旅遊局組織驗收並公布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錄。優先組織驗收的創建單位需符合四項基本標準:旅遊對當地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達到要求、建立旅遊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廁所革命及公共服務建設成效明顯、建成旅遊數據中心。

國家旅遊局初步研究,在全國確定10%的市州、20%的縣區開展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確定海南省作為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

為了支持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國家旅遊局將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優先納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內投資支持對象、優先支持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旅遊投資優選項目名錄等。

各地項目

成都市溫江區提出“全景吸引遊客、全時留住遊客、全業提升產業、全民共建共享”的“四全”概念,全景方面,通過全域公園式休閒、全域園林式度假、全域文化娛樂式體驗三個構建全景發展的產品核心;全時方面,以“遊憩時間”為線,以“美好體驗”為綱,設計遊憩流程,串聯全時產品留住遊客;全業方面,進行旅遊業態全要素吸引力及旅遊關聯產業全產業融合規劃,提升產業;全民方面,從城旅融合、鄉旅融合兩個方面打造,讓市民享受旅遊化服務設施、遊客享受市民化服務。提出將溫江建設成為集“一區三中心”為一體的國際化全域風景旅居目的地。其中一區三中心是指國際化全域公園式旅遊示範區、西部主題娛樂體驗中心、西部園林式養生度假中心、西部自駕車旅遊綜合服務樞紐與旅遊集散中心。

九大轉變

推進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行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三是從導遊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嚮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遊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誌,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意義

在新的格局下,全域旅遊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是發展理念的創新,是發展模式的變革、發展路徑的轉變、發展格局的擴大、發展品質的升華。這不僅是旅遊要由點到面,由小到大,更大的格局是旅遊要跟各行各業進行融合,旅遊要從部門的推動走向黨委政府統籌。

“全域旅遊”工作在全國開展以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地方黨委政府對旅遊業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主動抓旅遊的熱情高漲,全域旅遊在全國凝聚起高度共識。許多省份主要領導或在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或在當地旅遊發展大會上部署動員,明確提出全域旅遊就是全局謀劃、全方位推進、全時空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全社會參與的大旅遊,要將全域旅遊發展貫徹於基礎設施、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類規劃之中,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智慧旅遊全域化、全覆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