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內蒙古青基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致力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發展青少年事業的全區性、非政府、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它歸屬於內蒙古團委,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具體指導。內蒙古青基會設立了“希望之星助學基金”、“希望國小建設基金”、“內蒙古希望工程遠程教育基金”、“希望工程教師培訓基金”、“保護母親河行動—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基金”、“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建設基金”等。

基本信息

(圖)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內蒙古青基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致力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發展青少年事業的全區性、非政府、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它歸屬於內蒙古團委,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具體指導。內蒙古青基會設立了“希望之星助學基金”、“希望國小建設基金”、“內蒙古希望工程遠程教育基金”、“希望工程教師培訓基金”、“保護母親河行動—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基金”、“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建設基金”等。

簡介

1990年12月,經中國青基會授權,內蒙古團委建立了“希望工程助學基金”,負責內蒙古自治區希望工程的組織和管理工作。1992年7月,經人民銀行內蒙古支行批准,並在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註冊,正式成立了“內蒙古希望工程助學基金會”,1993年3月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1994年2月,經內蒙古自治區編委批覆,內蒙古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內蒙古團委領導下的獨立工作的正處級事業單位。2003年11月經自治區編委批准在“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基礎上成立“希望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捐助中心”,為內蒙古團委領導下的獨立工作的正處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10人。現青基會設秘書長一正兩副,職能部室4個,即:辦公室、希望工程辦公室、綠色希望工程辦公室和監察管理辦公室。捐助中心設主任一正兩副,職能部室3個,即:行政事務部、項目發展部、宣傳籌資部。現有正式在崗人員8名,1990年9月至2004年9月的十一年間,我們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本著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工作宗旨,始終致力於扶持貧困邊遠農牧區發展基礎教育事業,盡其所能救助失學兒童,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累計募集各類捐資7000多萬元,接受捐物折款3000多萬元,援建希望國小400多所,救助失學兒童70000餘名。建立希望之星班25個。培訓希望國小校長和教師300多人次。

宗旨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動員社會公眾和私人的財力資源,以民間的方式為政府排憂,為社會解難,為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全區生態環境的改善作貢獻。

法定代表人:張曉兵
以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為原則
以教育建設與生態建設為方向
以服務廣大青少年為目標
以社會效益為主導並重實用價值

大事記

一月
1、1月17日,內蒙古青基會安排部署了2002年全區希望工程工作提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保護和宣傳希望工程品牌、維護品牌信譽和構築機構誠信為基本要求,以深化和拓展希望工程工作為主要任務,並將2002年確立為希望工程管理年,要求全區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落實各項制度;另一方面要全面開展監察工作,以監督促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2、1月初,烏海市烏達區發生嚴重凌災,學校被毀、學生無法正常上課。內蒙古青基會向社會各界發出緊急呼籲,在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的大力支援下,短短的20幾天內為災區募集60萬元,援建希望國小2所,為1000多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每人200元特殊助學金。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的領導代表捐方親自把助學金送到災區,並為部分貧困家庭捐贈款物。

四月
3、4月10日,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開展義務植樹“萬人大會戰”,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烏雲其木格及陳光林、巴特爾、任亞平、張國民、胡忠、陳朋山、包文發、傅守正、王印清、孫忠泰等黨政軍領導與呼市地區駐軍官兵、機關幹部、青少年1萬餘人共同參加了義務植樹。栽植雲杉、檜柏、柳樹、榆樹、楊樹、丁香、山杏等樹種12萬株,種植面積達4000畝。

4、4月17日,為了紀念北京申奧成功,由山東省青基會和《齊魯晚報》發起“情系奧運,捐植綠林”活動,所籌資金在我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捐植“山東—內蒙古青少年防風治沙林(奧運紀念林)”,一期投資20萬元,完成造林面積1000畝。團中央青農部副部長郭孟謙、山東團省委副書記張光峰、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羅永綱等領導同志參加了工程揭碑儀式。

五月
5、5月24日,自治區團委、教育廳、青基會聯合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內蒙古電視台、北方新報社、納稅人報社、草原稅務雜誌社等多家新聞媒體,在全區推出新的希望工程助學行動,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內蒙古青基會秘書長陳蕾介紹了希望工程助學行動,助學行動將繼續面向社會募集捐資,構築希望之星、希望國小、希望網校三位一體的希望工程捐助新體系。5月27日,內蒙古希望學校在錫林浩特市掛牌。內蒙古希望學校是依託錫林浩特新時代學校成立的,每年招收兩個希望之班,旨在資助培養品兼優的中學生繼續學業,是“內蒙古希望工程助學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

六月
6、6月7日,為了積極推動希望工程助學行動,在呼和浩特市寶馬房地公司和內蒙古錦基房地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會在內蒙古政府禮堂舉行“相約寶馬之夜 情系希望工程”大型公益演唱會,公益演唱會共籌捐款5萬元,全部用於救助特困學生。

7、6月21日,內蒙古青基會與內蒙古新城賓館簽訂協定,在賓館擺放希望工程捐款箱和宣傳冊,並在客房擺放希望工程義賣品,這是內蒙古青基會為進一步擴大希望工程的影響、推動希望工程助學行動和實現希望工程籌資社會化所進行的有益嘗試,也是公益機構與視窗企業的成功合作。

七月
8、“雙百萬”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是內蒙古青基會在2000年倡導發起的一項集全民性、社會性、公益性於一體的大型綠色環保公益活動。工程實施兩年來,取了可喜成績。7月28日,全區“雙百萬”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建設總結表彰大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自治區團委等14個單位受到了表彰,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岳出席會議並講話,充分肯定了這一工程建設為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所做的貢獻,值得全團借鑑。

9、“保護母親河—中直機關水保世紀林”準格爾旗項目是全國保護母親河領導小組和中國青基會確立的全國保護母親河重點項目,是由包括政治局常委在內中直機關領導幹部捐款200萬元興建的。7月下旬,全國保護母親河項目檢查組在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羅永綱等同志的陪同下,到準格爾旗進行檢查驗收,經過檢查核實,準格爾旗項目在2000—2001年施工的3495畝,保存率達到96%。2001—2002年度施工的6505畝,成活率達到94%,個別小班達到100%;幼株生長情況優良率達到70%;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質量優良,順利通過項目檢查組的驗收。

八月
10、8月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及隨行政府官員、企業家來我區考察時,在呼和浩特舉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合作簽約暨希望工程捐贈儀式”。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中國企業協會、澳門力創建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澳門寰宇國際旅運有限公司為我區捐資人民幣80萬元,援建4所希望國小。

11、為了回響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支援內蒙古基礎教育事業,8月中旬,上海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主任王萍一行在我區阿拉善盟考察,走訪貧困家庭,考察學校,並與師生座談。最後決定在阿拉善盟援建了一個上海宋慶齡希望之星班(高中班),班額為40人,每人每年資助800元人民幣,至高中畢業,並一次性資助阿盟48個小學生,每人500元人民幣。

12、為了推動希望工程向縱深發展,內蒙古青基會分別於1999年和2000年在錫盟新時代學校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希望之星班和包頭宏昌學校成立內蒙古西部第一個希望之星班。8月底, 新時代學校希望之星班35名同學和宏昌學校希望之星班20名同學圓滿完成高中學業,升學率為100%,其中本科升學率為60%。他們的成功為我會培養希望之星工作探索了一條道路。

13、內蒙古希望工程助學行動推出以後,內蒙古青基會網站(www.nmydf.org)進行了全面改版,不僅可以了解最新公益動態,而且可以查詢待資助學生和待援建希望國小的簡況,實現網上資助。9月1日新學期開學前,呼倫貝爾市扎蘭屯5名小學生第一次網上得到救助。

九月
14、9月1日,建團80周年新老團幹部聯誼會暨“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生態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舉行,自治區領導儲波、陳光林、巴特爾、任亞平、楊晶、尤仁、夏日及來自全區各地的380多名新老團幹部參加了揭牌儀式,陳光林副書記和團中央青工農牧部副部長白平勝為生態園揭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共清理墳塋800多處,修建市區連線生態園及園區內柏油路9.2公里,在園區內架設高壓線路2300延長米,鋪設地下灌溉水網10000延長米,栽種喬木40多萬株、灌木800多畝,完成了生態園水上大世界、青少年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卡丁車場和人工湖等工程項目。

15、第一代鄉村大學生是由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捐資,中國青基會組織實施的資助貧困大學生公益項目,共資助我區大學生62名。9月6日,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師範大學的王冠利、樊海寬等4名同學,應天津可口可樂有限公司的邀請代表內蒙古62名第一代鄉村大學生,赴天津電視台錄製“成長季節—我的求學之路”主題節目,充分展示了我區第一代鄉村大學生的風采。

16、9月10日,在歡慶第18個教師節之際,由山東海爾集團援建“海爾希望國小”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布日鎮竣工剪彩,這是今年新學期開學前後我區陸續竣工的23所希望國小之一。今年以來,內蒙古青基會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千方百計拓寬籌資渠道,積極募集希望工程捐款共立項援建希望國小23所,募集希望國小建設資金540萬元。

17、9月14日,為了推動希望工程助學行動深入發展,內蒙古青基會在呼市新華廣場舉行了“關注公益事業,捐助希望工程—紀念《公益事業捐贈法》頒布三周年”宣傳日活動,200名學生走上街頭,展開聲勢浩大的宣傳勸募活動,《北方經濟報》和蒙霸服飾積極回響,當日義賣所得3000多元。

十月
18、10月8日至9日,摩托羅拉總公司資深副總裁、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永正、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顧曉今等一行23人,組成“摩托羅拉內蒙古希望行代表團”到我區考察,先後在我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錫盟錫林浩特市等地考察,並參加了克什克騰旗摩托羅拉希望國小剪彩儀式和錫林浩特新時代學校摩托羅拉希望之星班揭牌儀式。10月11日下午,摩托羅拉第八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儀式在呼和浩特市新城賓館舉行,摩托羅拉向全國希望工程捐款300萬元,其中向內蒙古希望工程捐款100萬元。自治區政府主席烏雲其木格會見了摩托羅拉總公司資深副總裁、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永正先生等一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光林出席了捐贈儀式並講話。之後,在自治區團委書記白向群同志的陪同下,赴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進行義務植樹活動。

19、10月12日,中國青基會秘書長顧小今一行5人對我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希望之星”資助管理試點工作進行考察,經過為時1天半的考察和準格爾旗的實際情況,確定準旗為全國“希望之星”班試點旗。中國青基會計畫每年資助兩個希望之星班100人,每人每年資助600元,到2005年在準旗資助貧困學生不少於500人,資助“希望之星”獎學金累計120萬元。11月13日,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管理中心執行總幹事張傳遠先生專程赴我區準格爾旗參加希望之星班資助卡發放儀式,詳細講解希望之星班資助管理規則,並親自領學生到農業銀行取出獎學金。

十一月
20、11月6日至8日,可口可樂中國公司公益事務部總監牛世忠先生及天津可口可樂公司外事部張立芬經理、王美潔主任一行來我區考察,先看望內蒙古可口可樂第一代鄉村大學生並與他們進行了座談,之後赴阿拉善盟阿左旗可口可樂希望國小,並決定在阿拉盟阿左旗可口可樂希望國小建立一個多媒體教室。

21、2002年,內蒙古青基會外引內聯,不斷加大籌資力度,全年籌資591.4324萬元,立項援建希望國小24所,新結對資助中小學生1111名,大學生160名,創立“希望之星”班7個,安排資助中學生242名。

2003年內蒙古青基會大事記

一月
1、1月,為了宣傳和紀念“12·14”青年英雄事跡,內蒙古團委、青聯、學聯、少工委、青基會聯合向社會發出倡議:動員社會募捐,在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修建大型“12·14”捨己救人青年英雄群體浮雕、在青年英雄的家鄉用英雄的名字命名援建希望國小、幫助英雄的妹妹完成學業。倡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回響,青基會共接收社會捐款20多萬元。

2、為促進希望工程事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的管理,根據《財政部關於統一監(印)制希望工程捐贈專用收據的復函》(財綜[2002]66號)的有關規定,從2003年1月1日開始,全區凡以希望工程名義的捐贈(包括現金和物質)時,必須開具希望工程捐贈專用收據,而不得開具其它票據。

3、1月7日,內蒙古團委、青聯、青企協、青年志願者協會和青基會聯合發起“一獻四助”活動,即全區青年獻愛心,助老、助困、助殘、助學。1月23日,圍繞“一獻四助”活動,內蒙古團委、青基會與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聯合開展了“簡訊獻愛心、真情暖明天”新春特別捐贈活動,並在春節前慰問了首府地區困難民眾。

二月
4、2月下旬開始,內蒙古團委、青基會和青少年生態園管委會辦公室聯合推出了在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內捐植“愛心林”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在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下,捐植“愛心林”活動不斷深入,為提高生態園知名度,整合社會資源,鞏固和擴大生態園綠化面積,促進首府地區公眾環境道德意識的形成,起到了的積極作用。這一活動共募集社會捐資13.33萬元。

四月
5、4月1日,內蒙古青基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聽並通過了內蒙古青基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審議修改了內蒙古青基會章程,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一屆內蒙古青基會領導機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寶音德力格爾、陳瑞清同志擔任內蒙古青基會第四屆理事會顧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連輯同志擔任內蒙古青基會第四屆理事會名譽會長。自治區團委副書記胡達古拉同志擔任內蒙古青基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羅永綱、張曉兵同志擔任副會長。會議推選張曉兵同志兼任理事長,陳蕾、蘭惠、葉殿祥、李昊、郝必斯、額爾德尼、王振坤宋文代同志任副理事長。會議決定陳蕾同志兼任秘書長,賈鵬、劉建忠同志任副秘書長。

6、4月1日,希望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捐助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自治區人大副主任陳瑞清,自治區團委副書記胡達古拉為捐助中心揭牌。希望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捐助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我區希望工程事業在經歷了13年風風雨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後,又邁上了新的台階,並預示著全區希望工程事業將踏上健康蓬勃發展之路。

7、4月30日,為了回響團中央的號召,積極開展防治“非典”工作,內蒙古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青基會、北方新報聯合向社會各界倡議為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捐贈“志願者愛心包”。捐贈內容為200元或價值200元營養保健品等慰問物品。同時呼籲企業、機關及社會團體捐贈預防“非典”藥品、醫療設備等。

五月
8、5月1日,為方便社會公眾零錢捐助抗擊“非典”前線,內蒙古青基會與中國網通內蒙古通信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聯合開通了“志願者愛心包”捐贈熱線:16891689。每撥通一次熱線,就可捐款5元,向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奉獻一片愛心。

9、5月12日,自治區青基會向全社會發出《萬眾一心抗非典 和衷共濟度難關——攜手阻擊非典疫情向農村牧區擴散為希望國小師生獻愛心捐助活動的倡議書》。為青基會在貧困的農村牧區援建的381所希望國小,67100名中小學生,免受“非典”的侵害,呼籲社會各界關心希望國小師生的健康安危,在保證自己健康的同時,攜起手來奉獻愛心和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廣大師生共度難關。

六月
10、2003年6月23日至7月1日,日本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綠色生命”組織理事長易解放女士在我區考察生態治理項目,易解放理事長與內蒙古青基會達成初步議項,日本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綠色生命”組織在內蒙古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設立“綠色生命——內蒙古治沙專項基金”,旨在動員日本友人和在華日資企業關注內蒙古生態環境,募集資金和物質,支持和參與內蒙古治沙造林事業。

七月
11、7月12日,自治區團委書記羅志虎同志上任伊始,到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調研時指出:生態園是我們通過共青團組織吸納社會各方面力量來建設,切入黨政中心工作,使之成為把青年工作和黨的工作結合的有效載體。生態園在短時間內,完成水、電、路、通訊、綠化五大基礎建設,尤其是在項目資金沒有明確投向,操作起來非常複雜、非常難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成效,充分體現共青團特色和風采。創造了“生態園速度、生態園精神”,令人非常振奮。羅志虎書記強調,今後生態園要項目不減,資金不減,工作力度不減;要舉全團之力加以建設;要在既在有項目基礎上調整完善,畫龍點晴,錦上添花。

12、7日中旬,烏盟團委和烏盟電業局、豐鎮發電廠、烏蘭水泥廠三家企業簽訂了《協定書》,三家企業將每年各出資3.5萬元,3年各捐資10.5萬元,聯手建立烏盟第一個“希望之星”班。共招收50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高中生,為每人每年2000元(3年共6000元)助學金,幫助其完成高中學業。

八月
13、8月,由寧波大紅鷹經貿有限公司通過中國青基會,向我區希望國小和貧困地區學校捐贈總值超過300萬元的圖書,建立“大紅鷹希望圖書室”150個。每套圖書包括中小學生課外讀物、教輔圖書、工具書、素質教育叢書、農村實用技術讀物等幾大類,共1400餘冊。這些圖書對於農村牧區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道德水平,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14、8月5日,北京青基會考察團到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考察,並與內蒙古青基會達成協定,三年內籌資30萬元,在生態園援建一片“北京青年林”,以加強兩地青年的友誼和交流。

15、8月5日至10日,中國青基會項目中心總幹事何繼寧進行了“援建邊疆希望國小”考察活動,先後考察了我區三個邊界旗,並確定援建一所邊疆希望國小。

九月
16、9月1日,摩托羅拉第二屆希望之星班在內蒙古希望學校開班,這是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繼去年在我區資助100名希望之星後,再資助的100名希望之星。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瑞清、自治區青基會秘書長、希望學校校長陳蕾和錫盟四大班子領導參加了開班儀式。

17、9月28日,北京銀達物業公司安全總監賈光輝先生一行八人親赴包頭市達茂旗滿都拉鎮,為滿都拉國門銀達希望國小教學樓落成剪彩。這所希望國小是通過自治區青基會的積極聯繫,在美國友人胡嘉露女士的倡導下,由北京銀達物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和個人捐款39萬元興建的。在剪彩儀式上,北京銀達物業公司還向希望國小的學生贈送了書包等物品,並資助所有在校生每人助學金230元,總計14260元。

十月
18、10月17日,我區第二所專門資助希望之星的希望學校——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希望學校正式掛牌成立。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羅永綱同志出席儀式並發表重要講話。成立以辦希望之星班為主的希望學校,是加大希望之星培養力度的重要舉措,集中體現了希望工程的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擴大了希望工程的資助成果。

十二月
19、12月3日,由索尼(中國)公司捐贈12萬元,用於蘇尼特左旗和察右前旗四所鄉村國小的改善辦學條件,更新了全部桌椅和黑板。

20、一年來,我們克服了“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拓寬籌資渠道,精心策劃勸募活動,共資助希望之星小學生905名,國中生75名,高中生112名,大學生220名;建成希望國小13所,立項在建希望國小8所;建成希望網校單點站4個,為4所鄉村國小捐贈價值12萬元桌椅黑板,募集150套“大紅鷹”希望圖書

2004年內蒙古青基會大事記

一月

1、 1月1日,新年伊始,為貫徹落實團中央春節、元旦向困難民眾送溫暖的精神,內蒙古青基會將索尼(中國)公司捐贈的價值12萬元的桌椅和黑板送到蘇尼特左旗和察右前旗4所鄉村國小,用以改善辦學條件。

三月

2、 3月1日,中國小開學之際,內蒙古青基會在在全區的15個盟市旗縣布點實施明德獎學金資助行動。該獎學金將連續5年資助我區農村牧區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每年資助1000人(次),累計資助金額達362.5萬元。

四月

3、 4月23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將動員全軍將士捐贈的部分支持國家西部生態建設資金總計180萬元投入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建設全國保護母親河工程內蒙古大青山項目——解放軍萬畝青年林。截止5月16日,春季造林工作告一段落,期間共栽種喬灌木21萬多株。

五月

4、5月13日,內蒙古團委、青基會、電信公司在內蒙古師範大學隆重舉行“希望工程——內蒙古電信愛心助學工程活動啟動儀式”。通過組織貧困學生參與到銷售中國電信產品,為貧困學生開闢一條勤工儉學的新途徑。

六月

5、“六一”期間,內蒙古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向我區有條件上網的城鄉學校和學生捐贈“家校通”教學軟體 600套,總價值90萬元;向全區40所希望國小和貧困地區的鄉村國小贈送40套“大紅鷹”希望圖書室,總價值60萬元。

6、5月28日至6月1日,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北京舉辦的為期5天的“全國首屆紅蜻蜓希望國小運動會”圓滿拉下帷幕。運動會期間,內蒙古希望國小代表隊取得了集體表演項目二等獎和投擲沙包第六名的好成績。

7、6月1日,內蒙古青基會舉辦了“希望之星慶六一暨城鄉小夥伴手拉手才藝表演”活動。半年來,為加大希望工程宣傳力度,內蒙古青基會舉辦多項主題活動,其中製作播放為期一年的電視公益廣告開播、6個大型希望工程捐款箱擺放到內蒙古飯店、北京華聯超市等公共場所。

8、6月13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府副主席岳福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楊利民等領導冒雨視察了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建設情況,對生態園建設速度和建設成果表示讚賞。今年以來,自治區領導陳光林、巴特、任亞平、陳瑞清、王鳳岐、周德海、雷·額爾德尼、烏蘭、齊英成等同志先後到生態園視察指導工作,均對生態園的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9、6月20日,由自治區團委、青基會、電信公司聯合舉辦的“內蒙古電信杯”首屆內蒙古青少年網際網路大賽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比賽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呼和浩特市的e.L戰隊獲得電子競技賽冠軍,來自內蒙古藝術學院的楊玲獲得網路知識賽冠軍.

10、6月25日,由自治區團委、教育廳、廣播電影監視局、新聞出版局、工商聯、青基會聯合組織的“學子陽光——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計畫”啟動儀式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啟動儀式現場募集捐資52850元,該項活動旨在動員社會力量扶持貧困大學生繼續學業。此外,內蒙古青基會爭取到湖南省常德捲菸廠設立的“芙蓉學子獎學金”10萬元,用於資助我區包頭市今年高考2名文理科狀元和30名貧困大學生。同時,今年秋季開學時,內蒙古青基會將首批“明德獎學金” 32萬元用於資助80名家庭貧困且品學兼優的一年級大學生步入大學校門。

8月份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部分村鎮遭受了嚴重的洪澇和冰雹災害,受災家庭的孩子面臨失學的危險。經過團市委的積極爭取,自治區團委開展了“希望之星”救助活動,災區的100名貧困中小學生得到救助,並發放首批救助款2萬元,今後累計將達到12萬元。近日,團市委又開展了“為巴彥淖爾喝彩——青年志願者在行動”系列活動,得到內蒙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產品資助。團市委組織青年志願者進行義賣,將所得款項全部用於救助失學兒童。9月8日,蒙馬科工貿經營部在團市委的組織下,又為後旗青山鎮中心國小捐贈了1000支奈思克超級免削鉛筆,同時團市委還向該校捐贈了小甲A足救一套及部分作業本。團市委書記王瑞為結對救助的馬澤同學捐贈了200元錢和部分學習用品。

十一月

由希望工程內蒙古捐助中心和青基會發起的“情系希望工程資助貧困學生——全區高校義賣活動”於11月1日在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啟動。在全區各高校開展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把團中央、中國少先隊發展中心捐助給內蒙古希望工程的物品進行義賣,再把義賣後籌集到的現金作為希望工程基金捐贈給貧困學生,幫助這些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此次義賣的物品有衣服1300件、名牌運動鞋400雙、名牌運動服100套。

2005年內蒙古青基會大事記

一月

1、為加強省際交流,向兄弟省市學習,共謀青少年發展事業,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由陳蕾秘書長帶隊一行四人,於2005年1月5日赴天津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考察學習,主要考察內容:灤河源治理工程、勞務輸出等事宜。
2005年1月8日赴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考察學習,主要考察內容:希望國小教師培訊、希望工程義賣中心和青少年文化交流等事宜。
2005年1月11日赴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考察學習,主要考察內容:希望工程和青少年文化交流等事宜。
2005年1月13日赴福建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考察學習,主要考察內容:希望工程、青少年文化交流和兒童娛樂項目等事宜。

1月19日,青基會秘書長陳蕾同志帶隊,專程赴天津、山東、上海、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北等8個發達省區的希望工程實施機構進行了學習考察,並共同探討了希望工程的發展趨勢,增進了兄弟省市的友誼和合作。2005年兄弟省市及友好單位支持內蒙古希望工程近200萬元。

三月

青基會聯合北方新報,在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中開展認養小樹活動,受到呼市地區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回響,為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綠色文明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生態環保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月

青少年生態園管委會辦公室充分利用春季造林時機,在沖積扇區域栽植雲杉、沙地柏、國槐、白蠟、新疆楊、白榆、山桃、山杏、梓樹等18個品種共14.2萬餘株苗木,使生態園沖積扇區域的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5%以上。同時,加強了山體區域的造林工作,使生態園栽植各類苗木累計達到了200多萬株。

六月

“6.1”期間,青基會組織開展了希望工程“慶六一、獻愛心”系列活動。向自治區黨委幼稚園和烏海市捐贈由中國電視台著名少兒主持人董浩先生髮明的早教機300套,為小朋友送去節日禮物。同時,動員呼和浩特海爾工貿有限公司先後向我區達拉特旗和武川縣60名殘障兒童每人送去300元助學金和一些學習用品。

七月

青基會繼續實施和開展“芙蓉學子——與希望同行”助學行動、“學子陽光——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等系列救助貧困大學生活動,得到了芙蓉捲菸廠、摩托羅拉公司和金里昂珠寶店、威爾浪專賣店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共有230多名大學新生獲得獎勵和資助,金額達52萬元。

八月

爭取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贊助,組建內蒙古希望國小代表隊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希望國小歌詠大賽,充分展示了我區希望國小師生的才藝風采和希望工程資助成果,贏得了各界的好評。
8月份,青基會通過爭取神華集團的支持,為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中學籌集建校資金180萬元,又一次體現了大型企業回報社會,支持公益事業的誠摯情感。

九月

9月8日至10日,由基金會牽頭,鄂爾多斯市人大、團委共同承辦了內蒙古自治區“雙百萬”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總結表彰暨現場會”。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光林、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瑞清、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雷·額爾德尼等自治區黨政軍領導出席會議。自治區24家“雙百萬”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組委會成員單位的代表和各盟市人大、林業、團委有關領導同志和相關工作人員共2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上表彰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團委、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等66個先進集體和優秀示範項目。

十一月

年初,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被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聯合授予了“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稱號。同年8月,共青團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法務部、衛生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央綜治委預防辦又聯合授予生態園“為了明天——全國青少年自我保護教育基地”榮譽稱號。

十二月

截止2005年底,青基會累計完成籌資任務620餘萬元,援建希望國小17所,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583名。

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依據中國法律法規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章程》,特制訂《明德獎學金章程》。
第二條 明德獎學金的設立宗旨是:在市場經濟已全球化,而科技、信息又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因交流、溝通與合作機會的增加,不僅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更因此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朝向地球村的理想願景邁進。在此發展趨勢當中,人們更深深的體會到,只有縮小人類的貧富距離,建立及遵循共同的道德標準,才能真正達到世界、國家、社會的和平、安定與進步。這理想的實現,必須靠市場經濟的運作,來拉近全球間的貧富距離,並在人類互助、互重的精神下合作才能完成。一個社會要根本縮小貧富距離,則必需確保教育的普及。好的教育可以傳授孩童及青少年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發展的基本知識,培養長期持續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教導他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和道德標準。唯有接受適當的教育,孩童及青少年才能在此變化快速的多元化社會立足。因此,在能力許可下,必需儘可能協助貧困孩童及青少年給予他們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致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失去求學機會,而成為未來孤立無援的社會弱勢者。有了平等的教育機會,養成基本知識技能,他們在多一分努力下必有平等的發展機會,真正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進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並對社會做出正面的貢獻。隨著貧困的消失,貧富距離的縮短,人類才能邁向世界大同,實現地球村的願景。
第三條 明德獎學金的目的:資助農村品學兼優的少年兒童和青年,使他們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就學的機會。

第二章 獎學金的設立
第四條 明德獎學金由Transglobe Private Trust Company(環球私人信託公司,以下簡稱TPTC)建立,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和TPTC共同實施管理。
第五條 明德獎學金的資金來源於TPTC指定之境內或境外機構的捐款及專項贊助。
第六條 明德獎學金的設立,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符合《中國基金會章程》和《明德獎學金章程》。
第七條 明德獎學金的資助周期為5年,國小、國中及高中階段自2003年起實施,至2007年完成;大學階段自2004年起實施,至2008年完成。

第三章 獎學金的使用和標準
第八條 明德獎學金將用於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獎學金,第一年資助28,980人,第二至五年各資助31,500人,第六、七年各資助2,520人,累計資助規模為157,500人次。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優先資助區域。
第九條 明德獎學金主要用於資助學生書本費、雜費、學費(非義務教育階段),兼顧資助學生一伙食費和住宿費。
第十條 明德獎學金的資助標準為:
國小階段:200元人民幣/人.學年;
國中階段:600元人民幣/人.學年;
高中階段:900元人民幣/人.學年;
大學階段:4,000元人民幣/人,其中第一學年3,000元人民幣,第二學年1,000元人民幣。
第十一條 明德獎學金每年提供獎學金為,第一年13,072,500元人民幣,第二年20,632,500元人民幣,第三至五年各23,152,500元人民幣,第六年10,080,000元人民幣,第七年2,520,000元人民幣,連續7年提供獎學金總額為115,762,500元人民幣。有關每年度獎學金結餘或滋生利息部分皆應立賬控管,用於抵扣次年之撥付費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